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五行卦候推算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特有的一项内容.基于中国古代历法中五行卦候的设置及其推算方法,从文化史的角度可以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载入五行卦候的文化背景.古代历法具有更加广泛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用.历法是古代王权的一种象征,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对历法的制定影响颇深,五行卦候载入历法是历法在古代社会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卦气学是西汉人将易卦与二十四气结合建构的占筮学体系,《周易》本经中本无卦气观念,故后世用卦 气学解经的种种说法皆为于经无据之妄说。卦气说的理论支撑为阴阳二气运行的原理、天人感应、五行生克及其派生的 五行运数原理。在两汉社会政治生活中卦气学实际是一些知识分子发表政见,参与政治斗争的工具。其理论形式虽存 在严重问题,但对中国古代气论哲学的发展有启示作用,并存续了先秦儒家的德治和仁政思想。卦气学与洪范庶征学有 密切关系。这种学问虽借用了历法知识,但对历法并没有什么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观象授时之"政”始于尧时创制的新历法于生产中的直接运用,故所谓法天地而施政教的王者之礼并非由<易>的象数派生;汉易卦气中讲的气、候依赖于历法的节气划分,对历法的进步并无价值可言;<易>的义理并非由象数派生而来,而是古人对天道和人道认识的成果,卦爻系统只是储存这种认识成果的符号;古代学术史上汉易衰亡的事实已经对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的地位与价值问题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4.
水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处,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与之有密切的联系。水是所有生物生存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人类很早就对水产生了认识,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更是把水排在了五行之首。在《周易》中,水就是其中的重要意象之一;通过"坎"、"困"、"涣"三卦为代表阐释《周易》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易学思想和体系的演进与中国整个社会的演进是同步的。从伏羲画卦开始,它大致经历了上古《三易》和《周易》两个阶段,而上古易卦的演进,正是我国古代婚姻制度初步形成和完备的关键时期,上古易学思想对婚姻的制约与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根据上古《三坟易》和古代神话传说,该文认为上古易卦思想的演进,对我国古代先民由"氏族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转变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五行观在中国古代是中国人的一种基本立场,既是中国人把握世界的模式,自我理解的模式,也是人行正当性、合理性的理由。从上古至西汉,五行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周期。这个周期,从中国古代社会^伦秩宁建构实践及思想反思的过程角度看,为先秦子学前的制度建设实践一先泰子学的人文反思——秦汉的“社会规范的人为思辨的策略安排”的三纲五常观三个阶段;从五行观理论性质的演进看,为宇宙论的五行观——人学反思的五行观——宇宙论基础上的社会政治论五行观。五行观发展的历史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当下的新伦理道德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西周年历谱》是董作宾先生研究古代历法的又一部力作,影响较大。但书中月首干支印刷、脱文、衍文或推算错误有60多处,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使用该书,现详加校勘。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代回鹘历法 ,史书少有记载 ,幸赖敦煌、吐鲁番回鹘文写本的发现与解读 ,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通过这些文献 ,我们可以看出 ,古代回鹘人曾使用过多种历法 ,既有来自中原的生肖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建除满历法及年号纪年法 ,又有来自波斯的七曜历和来自于阗的于阗历 ,更有古回鹘人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五行与十二生肖相配的纪年方法 ,后者对藏族时轮历的形成可能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9.
春分 清明     
正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公历3月21日前后。民间谚语:"春分秋分,日夜平分。"过了春分,白天渐长,黑夜渐短。从易卦上讲,春分和惊蛰同属于大壮卦,阳气上升,气温升高,昼夜温差较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玄  相似文献   

10.
"五行"原初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万物构成的基本元素的概括,并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中演绎出万物化生的序列性法则。后来"五行"在思孟学派那里演变为概括社会领域内道德伦理秩序的"五德"。接着邹衍将它变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和政治治理法则。最后,董仲舒使它成为宇宙秩序与政治秩序、道德秩序的统一体。促使这种演变不断发生的是中国古人的人则天地、必须以自然为师的价值信仰和终极关怀落脚于人间秩序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蒙古历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划分时间和计算时间的一种方法的历法是极其古老的文化标志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历法只是高度发达的文明的产物,是古希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其他一些古代文明的产物。历法经过古代和中世纪科学家们的一些修订,从古代文明社会传到现代人手中。然而,几十年以前几乎同时发现人们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以及青铜器时代,在世界不同地区使用的历书。人们并不是一  相似文献   

12.
早在《尚书》《左传》《国语》等典籍中就有了五行说的记载,战国时随着天文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五行说也更为发展和流行.五行是以木、金、水、火、土五种物质为概念解释客观事物运动的学说,用五行的相生相克说解释宇宙.这就使人们意识到有一个客观规律支配着世界,因而五行说是含有某种朴素唯物论成分的.五行说对我国古代天文学、历史学、音乐和医学等发展都起到一定历史作用.战国晚期一套完整的阴阳五行学说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进一步的结合.”(任继俞《中国古代医学和哲学的关系》,五行说反映在自然观的主流是唯物的,当战国晚期邹衍用它来说明社会历史时则陷入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历法之争是中西科学和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历法之争后,康熙下令禁教.近代部分学者认为,是儒学士大夫的顽固、保守和狭隘导致了历法之争.实际上,历法之争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历法对历理与历数并重,而西洋历法只重历数不懂历理,致使在一些重大历法问题上出现冲突;第二,古代中国历法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西洋传教士冒犯了当时的政治禁忌.历法之争的结果是西洋传教士能够在不懂历理、儒耶矛盾突显的劣势下继续推行西历,这得益于西洋历法的先进性,也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先进科学是持相当开放态度的.  相似文献   

14.
“阴阳五行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顾颉刚说;“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五行说”,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陈遵妫说:“殷末周初形成的‘阴阳五行说’,是当时关于宇宙生成的理论,发展到后来,成为指导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从政治、军事、农业、天文历法乃至宗教、伦理、艺术等  相似文献   

15.
大寒     
正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1月20日前后。大寒,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日子。北方大片土地天寒地冻,江南此时,也是寒气逼人,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衣。南方人盼望的一场大雪,在这个季节最有可能如期而至。大寒节气,临卦值事,阳气更长。大寒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尚黄习俗的起源与原始崇拜有关,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五行税及黄老之术的重要影响。黄帝是这一习俗的创始人。黄色,从作为祭礼服饰的专用色开始,再成为昭示国运的专用色,最终演化为帝王的御用色,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透视这一习俗的演化过程,可以清楚地认识中国古代尚黄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天文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四大学科之一。中国在天文天象观测、历法制订推步等方面曾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高度发展 ,是政治、生产需求、人们求知欲交互作用的结果。农业是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 ,它对天文的发展形成了强大推动 ;与此同时 ,天文学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农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天象观测和历法的进步 ,伴随和标志着农业及农学理论的重要发展。本文将从日月五星的观测、历法制订推步以及时节的确立等方面来探研中国古代天文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连武 《南都学坛》2001,21(4):34-36
《周易》六十四卦序列和后天八卦是周文王(名姬昌)的原著。六十四卦符号的排列顺序,蕴含了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进化规律的理解,其思想体系一直渗透在中国政治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闪耀着光芒。六十四卦序列是世界上第一部不用文字的哲学著作,周文王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东方古老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六十四卦序列当中,它是古代东方的“天演论”。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日本国在吸收中国古代先进的律令、制度和礼仪、文学文字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历法。而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及节气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叙述了中日两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异同之后,提出了日本现今保留的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情结即在于其对中国包括汉字和历法在内的文化的吸收、融合的必然结果,并试着进一步分析了日本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形似义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阴阳"与"五行"原是两种解释宇宙自然的不同符号系统。"阴阳"说偏重于解释世界的运动变化,从时间上来说明世界的存在;"五行"说则偏重于解释世界的结构组成,从空间上来说明世界的存在。"阴阳"与"五行"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描述和解释整个宇宙组织结构和动态变化的模式,其基本特色是以普遍联系的、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世界。阴阳五行范畴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