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藏传佛教对藏族女性性别角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藏传佛教中对女性有两种相对的观念,这也在藏民世代的虔诚信仰中逐渐形成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特殊态度和观念,并因此影响着广大藏族女性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以次仁罗布和多吉卓嘎为代表的新生代藏族作家在西藏书写中自觉地体现出文化身份的认同,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下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内涵。次仁罗布的中、短篇小说在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中审视了藏传佛教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多吉卓嘎的长篇小说则书写了藏族女性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呈现出女性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玛久拉仲以独创的一整套宗教理论与修行方法,创立的藏传佛教觉域派,不仅对藏传佛教诸宗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对藏族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玛久拉仲化身的空行母不时出现,通过她们,我们可以发现玛久拉仲对藏传佛教及藏族女性的深远影响。觉域派作为藏传佛教的一种支派,既是一种文化,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通达而完备的哲理学说,且在此丰富的思想体系和哲理学说上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从而使广大的觉域派行者有了自己的信仰和修行目标。  相似文献   

4.
藏族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与藏区社会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的信仰文化随着藏区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十年来,藏传佛教的政治作用,寺院经济结构以及群众的信仰观念、程度和信仰方式等均发生明显变化,而这种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充分反映出藏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 ,藏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与藏传佛教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丰富了藏传佛教的内涵。文章分析了藏族文化体系中诸要素的关系 ,并通过中外学者对文化与宗教关系的理解 ,对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关系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慈悲观念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思想内容,也是藏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内核,同时也是藏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使众生离苦得乐,它的收益对象是所有生命体,它的践行者是具有这种信仰和受这种文化思想熏陶的广大民众。本文通过论述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层次类别,归纳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思想内涵,分析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旨在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思想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大乘思想为载体的藏传佛教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对藏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渗透性的.本文从文字创制、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等方面探讨了藏传佛教对藏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以其内容广泛的信仰、知识与价值体系和历史上形成的政教合一等体制,影响了藏族传统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并逐渐内化为藏族社会心理与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在当代藏族社会转型过程中,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心理的影响依旧十分强大,并进而影响着藏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布在藏彝走廊东南缘的川西南藏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他们敬先祖,祭山神,驱邪除秽,驱鬼杀鬼。在他们的民间信仰活动里有一系列的敬祖祭神仪轨。包括纳木依藏族的牛王会、尔苏藏族的射箭节和还山鸡节以及为亡灵指路仪轨等,无不体现出敬神灵远鬼邪的民间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蒙古文献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创世神话的诸类型,颇受佛教神话或信仰佛教的印度等跨国民族和藏族等国内兄弟民族神话影响。这是因为蒙古族在皈依藏传佛教过程中,佛教或上述信仰佛教民族神话影响了蒙古神话,从而蒙古族创世神话蒙上佛教或信仰佛教诸民族神话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元代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与沟通,基本上贯穿于自唐代以来汉藏两地佛教的始终。唐初,即藏传佛教前弘期,汉地佛教传播到了吐蕃,曾一度成为吐蕃佛教的主流。因此,藏传佛教前弘期,主要是汉地佛教影响了藏传佛教。宋元以来,即藏传佛教后弘期,特别是在元代,随着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形成、西藏地方统治者和中央王朝的密切接触,藏传佛教便大量流传到了内地,程度不同地渗透到了汉地佛教的诸多层面,并受到了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亦得到了汉地许多人士的青睐。据此,藏传佛教后弘期,主要是藏传佛教影响了汉地佛教。  相似文献   

12.
西藏妇女的传统“沉寂”与现代化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国内研究成果多以历史研究方法,论述藏族妇女在婚姻家庭、宗教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理论研究深度。通过对于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女权主义发展介绍,分析研究了作为“无区别群体”的藏族妇女形象历史表述,关注于藏族妇女在妇女中与民族中的“双重边缘”性,强调性别平等与民族平等间的双向关系。西藏妇女研究,需要将其纳入政治经济分析框架,进行多学科研究成果借鉴,需要关注妇女的性别角色及其族群身份,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民族发展与社会进步,实现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3.
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的历史背景及内在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元王室选择藏传佛教信仰与藏传佛教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也是蒙、藏民族双方关系互动以及藏传佛教密法与其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蒙元统治者与藏传佛教之间存在着多层面关系 ,西夏境内藏传佛教的兴盛、藏传佛教界对蒙古王室的积极传教及藏传佛教密法的特色等对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与宗炳同属晋宋之际文人,一为山水诗人,一为山水画家,由于对佛学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佛法与山水自然之关系的认识也就有所差异。宗炳认为自然山水皆为佛之神明所感生,只有在澄怀息虑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应目会心",故提出"畅神"之说。谢灵运则认为山水与佛法的关系乃是色与空的关系,观照幽静空灵的自然山水之境即是体认自己朗然清净的真如佛性,因此通过观照山水体悟佛理,遂形成山水诗中的"玄言尾巴"。  相似文献   

15.
关羽红面考     
关羽的形象变化是一个世代累积的过程,直到元代才演化出红脸的特征。元代是关羽神格提升的关键时期,大红司命主等红色怀爱本尊是关羽红脸特征的形象来源,让关羽从传说中的地方性的冤魂恶鬼变成了全国性的佛教大护法,并具备了怀爱本尊所拥有的征服、聚财、钩摄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在形成后,开始了向外的传播,青海是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域,在元王朝的大力推崇下,藏传佛教在青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地域上,青海藏传佛教的发展都具有不平衡性,本文依据统计资料,分析了元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时空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明朝建立之初,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虽未中断,但并没有立刻形成高峰。只是到了永乐时期,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下才出现传播兴盛的局面。永乐时期,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自身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丹是世界上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也是喜玛拉雅地区受藏传佛教制度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不丹境内藏传佛教寺院众多,也存在不少体现西藏制度文化影响的宗堡建筑。这些建筑除与藏式建筑基本形制和功能相似之外,不丹的藏传佛教建筑还表现出受尼泊尔宫殿建筑文化影响的本地化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