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虽然海天远隔,但积极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积极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为在南方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基地,配合全国各抗日战场对日反攻作战,以及为应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可能发动的内战做准备,派遣了以王震、王首道为负责人的南下支队从延安远赴湖南。南下支队试图建立湘粤赣根据地,但是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阻挠和围攻,且该支队在湘北活动时间过长,兵力不足,孤军深入,而东江抗日纵队接应部队行动迟缓,没有及时抵达接应地点,导致该支队在湖南转战半年后最终北返。虽然八路军的南下支队没有直接实现最初的战略目标,但仍然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主要是:积极恢复和发展各地党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抗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袭扰日军后方,牵制了部分日军力量,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3.
塘田战时讲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湖南抗战文化界爱国知识分子倡办、用以培养基层抗日干部兼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的干部培训学校,是湖南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塘田战时讲学院聚集了当时湖南最优秀的师资,面向全国各地各阶层公开招生,对学员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教育,在当时的湖南可谓影响深远.塘田战时讲学院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和对周边的民众教育,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向乡村深处发展",其统一战线的办学形式,也为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军事上,动员全国军民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人民主体的全面抗战路线,运用人民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政治上,保障人民各项民主权利,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提出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在经济上,实施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实行休养民力的财政方针,开展群众性的大生产运动;在文化上,实施抗日的国民教育政策,开展抗日救亡的文化运动,丰富抗日军民的文化生活;在民生上,高度重视人民劳动保护问题,积极解决人民生活保障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从而使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而斗争抗战开始后,鲁西北共产党组织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号召,积极建立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范筑先从官庄班师回聊后,中共鲁西北特委为发展第六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建议范筑先将山东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改为第六区游击司令部,并通过政训处派遣一批共产党员干部到鲁西北各地组织党领导的游击队,如派董占樨到聊城东南军屯一带,马波生到聊城西南沙镇一带,杨啸如到博平西南袁楼一带,高境、郭澄之到冠县西南斜店一带,金谷兰到高唐谷官屯、清平金郝庄一带,解彭年到堂邑一带活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十四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东北抗日斗争。中共中央主张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提出了“收复东北”的外交政略和“援助抗联”的军事战略;向东北多线派遣人员,开辟情报和组织工作;明确了经略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工作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迅速团结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地处国民党统治区的湖南,受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抗战初期的救亡运动异常活跃。但是,由于国民党顽固势力破坏,统战工作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1935·12——1937·10,何键主湘期间) 冲破压力,湖南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发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是红军活动的主要区域,先后创建过湘鄂赣、湘赣、湘鄂西、湘鄂川黔等根据地。主力红军长征后,,苏区遭受严重损失,遂成游击区,只剩下少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8.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我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高举抗日救亡大旗深入华北敌后,到敌寇统治的心脏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与凶恶的日本法西斯进行殊死搏杀,积极开辟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为最终彻底打败侵略者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我作为开辟平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亲历者,回忆当年与敌斗争的峥嵘岁月清晰如昨,历历在目,令人永难忘怀。  相似文献   

9.
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共同领导的,经历了局部抗战时期的兴起、全面抗战初期的高涨、何键主湘后转入低谷三个发展阶段;湖南文化抗战的主要形式是成立文化抗战团体、创办抗日报刊、开展文艺活动进行宣传活动、举办抗战教育培养抗日人才;湖南文化抗战发展与湖南政局有密切的联系,影响其勃兴与衰退,充分反映了国共合作的态势;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共产党对云南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一向极为关注。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就派遣党员来云南,建立中共云南省领导机构,积极开展云南的革命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地下党根据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周恩来的指示,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培养干部,积蓄力量,扩大统一战线,使昆明成为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座“民主堡垒”。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作出新的部署,要求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游击战争。中共云南工委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定,及时召开了会议,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广大农村。工委充分估计了云南各族人民在游击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广泛发动和组织少数民族参加游击战争。会议还就发动武装斗争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2.
杨靖宇和抗联第一路军赫赫有名,但作为抗联第一路军前身的磐石游击队却鲜为人知。它是“九-一八”之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对推动整个南满地区乃至全东北的抗日游击运动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总觉醒,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在事变发生后不久,便使国共两党由原来的对立、停战走向携手合作,酝酿已久的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抗战开始到武汉保卫战期间,国共两党共赴国难,合作抗日,关系比较密切。两党虽在政见上有所不同,而且矛盾很大,但终究没有破坏统一战线,各自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维护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共同谱写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光辉篇章。认真研究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特别是在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国共关系出现的特殊局面,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侵略战争史上历时最长的一场战争,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因此它是“战争史上的奇观”;又因为它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它又是“中华民族的壮举”;还因为它打乱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它以独具特色的游击战理论和卓有成效的斗争实践,丰富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理论宝库,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它还是“惊天动地的伟业”。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不仅要有效地打击日军,而且还要在国民党的限制中取得自身的发展,维持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同时还要做好对土匪、会道门、联庄和游杂武装的争取工作。中国共产党的乡村动员是党、政、军、民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激发民族主义精神、制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政策和扩大政治参与都是中国共产党唤起民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走到了一起——进行了第二次合作,从而取得了抗战的胜利。60年后研究这段历史,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党再次合作,共创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繁荣,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党在湖南的统战工作非常活跃,很有特色。在湖南的国民党有甲派、乙派和复兴社派,乙派在逐渐不利的处境下开始主动接近中共,中共湖南党组织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日抗战总呈现出时战时和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共力量的消长、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日本吞并中国策略变化都影响着国民党对日抗战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以三民主义作为主要武器 ,从政治思想领域向中国共产党人发起了一场进攻 ,想要控制或者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人起而应战 ,在这场论战中 ,毛泽东发表了许多文章 ,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对于回击国民党的挑战 ,澄清理论是非 ,争取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中,中国各党派、军队为民族大义同仇敌忾。各阶层、各界人民,包括民族资本家、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少数民族、宗教人士、台湾同胞、各地华侨,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解放战争。许多国家的友人和军队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抗日战争是国际性的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