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产生了诸多影响。在政治权力上,官员的任免权及赏罚权受到士大夫们的限制和阻挠;在财权方面,为防止皇帝挥霍,财权归户部和三司,皇帝无权掌握国家财产,皇帝的私人内藏库也要置于朝廷的监察之下;在军权上,皇帝的军事决策并非一人独裁,要经过与士大夫商议后方可施行,有时皇帝的军事决策甚至被否决;在生活事务方面,皇帝后宫私生活也要受到大臣的限制,皇子及皇后废立都需经过士大夫讨论通过,此外宗族事务也受到士大夫的严格监管。宋代的政治环境较为宽松,但远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无法动摇至高无上的皇权。  相似文献   

2.
帝权政治即以上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为象征进行施政。《尚书》所载,分为两个阶段:虞、夏、商时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重视神事、轻视人事、唯帝为尊。周王朝时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推行德政、重视帝权、天德合一。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所做的一切都要服从上帝的意志,君王是代表上帝承办人间事务的代理人,他秉承天命而行,一切以上帝的意旨为依据决策之。  相似文献   

3.
皇帝做为历代封建国家机构的核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基本特征。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历代封建国家通过一整套对皇帝及皇太子进行约束与培养的制度,对皇权进行各方面的限制,以平衡和维系封建国家的发展,本文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主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的邓小平,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主权是他至高无上、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下列两个历史瞬间的片段,永载着邓小平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赤子之心和机智老练的外交能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中国社会始终持续着皇权无可替代、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控制模式,这种模式无限地放大集权主义甚至个人独裁,而民众的权利长期被压制。但随着现代民主社会的发展,信息资源迅速扩展与共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法治进程得到快速推进,社会上非权力因素的成长与公民民主意识的普遍增强,要求我国在传统控制模式中融入社会非权力因素的有效参与以及公民的社会事务自我管理,稳定地推动我国公民社会健康成长,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持续的推动力。而公民社会一切实践与发展最终取决于其中的主体——公民的意识、能力、行为等。  相似文献   

6.
清朝沿袭明朝官制,建立起从中央的大学士、尚书,到地方的总督、巡抚、知府、知州,而至知县的封建官僚体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发布政令,决定一切;但“朝廷敷布政教,全赖州县奉行”。全国一千三百多个(散州四十八个)县官是清朝政令的直接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指出:“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做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皇帝在封建统治机构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地主阶级最高利益的总代表,是地主对农民实行阶级压迫的国家机器的象征。因此,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大小数百次的农民起义,一直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封  相似文献   

8.
权力包括公权力和私权力,国家权力是公权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行政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显然属于国家权力的一种,是公权力。而行政权力的扩张又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所以对其进行制约和控制就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我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包括行政权力都来源于人民,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行使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其最终目的。因此,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内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蓉 《社区》2010,(23):47-47
中国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既然是天子,必然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天子的身份也使他们不能无拘无束地享受平民的生活。明代就有这样一位天子,如果他不做皇帝,肯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木匠,那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目标。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首先有赖于对依法治国的正确理解。我国是一个人民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作为依法治国的主体,运用法律行使管理权。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依据是法律,法律理应在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群众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活动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形式将管理权授予国家机关行使,为了确保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必须依法治权  相似文献   

11.
乐奀 《今日南国》2014,(5):24-24
“人君生当谨嗜好”。中国古代皇帝乃一朝天子,往往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都有同样的爱好:女人美色、打打杀杀、施行酷刑。但有的皇帝的爱好就莫名其妙,极其怪异。今天要说的是帝王爷们女人、打杀之外的特殊嗜好。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直接民主不少同志认为,直接民主是相对于代表制民主(间接民主)而言的,是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指的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而不需要代表机关作为“中介”。有人从这种直接管理权力运用的程度上,进一步指出,直接民主不仅是直接而非间接的,而且是真正而非字面上的、完全而不受任何限制的。有人则从其运用的范围上,强调说,直接民主是人民群众亲自讨论、决定国家和地方的一切大事,直接管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各个方面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一、民主与民主政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的、最根本的表现。社会主义民主,概括地说,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这也就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事务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4.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创举。长期以来皇帝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辛亥革命后,皇帝这个庞然大物被打倒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使民主主义思想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一重要论述寓意深刻,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回应了人民群众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16.
汉节在汉代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持节者可以代表皇帝,权力甚大.汉代"节"形状应从周代的"旌节"发展而来,但却保留了周代使节代表君权的政治意义.汉代"节"只有皇帝才能设立,称为"汉节",诸侯国或地方政权没有权力设"节"."节"上旄的颜色,秦汉时期有着变化过程.秦代为黑色,西汉初期为赤色,汉武帝时第一个旄节改为黄色,刘贺时将黄旄改为赤色,汉宣帝时又恢复为黄色.西汉持节行事在政治生活中频繁发生,除了持节护卫皇帝、代表皇帝处理一般政务外,持节行事的主要目的和作用表现在处理重大政治事件、出使少数民族及周边诸国、主持重大礼仪活动、丧葬中持节视丧、从事巫术等神秘活动、巡行天下,安抚百姓等方面.汉代持节者多集中于三公、九卿,其他官员持节者较少,其中又以九卿中光禄勋数量最多,或许与皇帝关系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誉,每一个人见到皇帝都要跪拜,皇帝除了跪拜自己的父母之外,实在想不出还要向谁跪拜,可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帝,给自己的贵妃下跪,这是哪位皇帝呢?为什么会跪拜自己的嫔妃呢?这位给嫔妃下跪的皇帝就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一陈后主。陈叔宝是陈宣帝陈顼与皇后柳敬言的长子,后被立为皇太子,其弟弟陈叔陵一  相似文献   

18.
古罗马从共和制转变为帝制后,皇帝成为帝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帝国早期的皇帝不同于共和时期的执政官,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因而皇帝出资举办宴会的行为也具有了更深层的含义。皇帝们在吃喝享乐的同时,以宴会为平台调和社会关系、维护巩固统治。古罗马皇帝们用举办宴会这一柔性方式巩固自己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第六章议案、提案的形成与办理议案是指向国家权力机关或主管机关提出的议事原案,提案是指提请国家代表机关或一定组织的会议讨论处理的建议。在我国,议案和提案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生动体现,是人民全面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有效途径和形式。认真处理议案和提案,是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责任,也是这些机关和单位秘书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事实上是一种合法的公共权力,是社会公共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强制性力量,具有一种以外推力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强制性影响力和控制力,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根本手段: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者是人民权力的委托行使者,而不是权力的所有者;权力必须为民所用:人民对国家权力及其具体的运行具有法定的监督制约权力。了解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特点.对于领导干部更好地运用手中的权力、正确处理社会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