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衡传》     
【题解】 本文节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张衡列传》。 范晔(公元398——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人。他博贯经史,又善属文,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文帝处死刑。 《后汉书》是范晔从尚书吏部郎贬为宣城太守以后开始写的。他根据前人各家撰写的有关后汉史的著作,写了《后汉书》。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志三十卷是梁刘昭取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八个志补入的(因范晔遇害,只完成了“纪传”,“志”未完成)。到北宋时合刻,即流传自今的本子。范  相似文献   

2.
《昭明文选》是今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其主编是昭明太子萧统。萧统,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生于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卒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事见《梁书》卷八,《南史》卷五十三《昭明太子传》,萧统的年谱有: 《梁昭明太子年谱》附《昭明太子世系表》周贞亮编《文哲季刊》第二卷第一号  相似文献   

3.
(承接本刊199O年第1期同题) 第五十一页:注(二)《梁史》曰:“丘迟,字希范,吴兴人。辟徐州从事。高祖践祚,转中书郎,迁司徒从事中郎,卒。”“辟”前有文,应置省略号。“转”应为“拜”。 第五十二页:注(一)《南史》曰:“任昉,字彦升,乐安人。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卒于官.追赠太常。”《南史·任昉传》“乐安”与“人”之间有“博昌”。“为”前、“出”前、“卒”前。“追”前均有文,应分置省略号。 第五十三页:注(一)《南史》曰:“沈约,字休文,吴兴人。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引为安西记室。梁台建,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天监九年,转左光禄大夫,谥曰  相似文献   

4.
一、《陈书·袁宪传》:“大同八年 ,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诏下国学 ,宣制旨义。宪时年十四 ,被召为国子《正言》生……在学一岁……寻举高第。以贵公子选尚南沙公主 ,即梁简文之女也。 ·大 ·同 ·元 ·年 ,释褐秘书郎……(开皇 )十八年卒 ,时年七十。”《南史》所载亦同。按 :此处之“大同元年”有误。应为“中大同元年”。袁宪于大同八年 ( 54 2年 )时为十四岁 (以卒年证之 ,此处所记大同八年为十四岁不误 ) ,则大同元年 ( 535年 )为七岁 (实为六周岁 )。七岁孩童即尚公主 ,并释褐秘书郎 ,于理不合。又 :以行文顺序窥之 ,叙大同元年事…  相似文献   

5.
乐羊子妻     
[题解] 本文选自《后汉书·列女传》。作者范晔(397—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曾官至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因与孔熙先等谋杀宋文帝,立彭城王刘义康,事泄被杀。宋书本传说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元嘉初年,降职为宣城太守,他采各家有关后汉史事的著述,取长补短,撰《后汉书》九十卷。今本《后汉书》  相似文献   

6.




 
  摘要:  南宋知名文学家王炎、梁栋,《宋史》无传。《全宋词》二人小传有所未备及讹误,兹予订补。要点有:(一)王炎为鄂州崇阳县(今属湖北)主簿,至迟孝宗淳熙三年(1176)五月已在任。入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在淳熙六年(1179)。为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州学教授,至迟淳熙十年(1183)秋已在任。十二年(1185)解任。知岳州临湘县(今湖南临湘市),始于淳熙十四年(1187),讫于光宗绍熙二年(1191)。绍熙四年(1193)三月后至宁宗庆元二年(1196)九月前,通判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市一带)。其间,凡三度权知该军。庆元二年(1196)冬至三年八月,太学博士。三年(1197)八月至四年(1198)十月,秘书郎。四年正月起,兼实录院检讨官。四年十月至五年(1199)九月,行秘书省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其时阶官已至朝请郎,并兼皇弟吴兴郡王府教授、兼权尚书吏部考功司郎官。五年九月至六年(1200)二月,著作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兼尚书吏部考功司郎官、吴兴郡王府教授,又兼尚书吏部侍郎左选司郎官,又兼礼部员外郎。六年二月至十月,军器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礼部郎官。六年十月至宁宗嘉泰元年(1201)二月,军器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礼部郎官。嘉泰元年二月后至三年(1203)末,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四年(1204)春至夏,权知饶州(今江西鄱阳一带)。开禧三年(1207)十二月至嘉定二年(1209)正月,朝议大夫、权知湖州。(二)梁栋,原籍相州(今河南安阳一带)。《全宋词》谓“湘州”,误。迁镇江府金坛县(今江苏金坛市)。理宗淳祐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243年1月8日)生。度宗咸淳四年(1268)至五年(1269),宝应州宝应县(今属江苏)主簿。咸淳八年(1272)至十年(1274),临安府仁和县(已废入今浙江杭州)尉,辟入两浙西路安抚使司幕府。宋亡,归临安。弟为茅山(在今江苏句容、金坛间)道士,往依焉。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茅山道士笺其诗告官,以讥时罪逮捕入建康(今江苏南京)狱,备尝笞楚。台府诸达官共救之,卒得免。自是名益闻。卜居建康,江东人士从学甚众。 有《梁先生诗集》,又名《梁隆吉诗》、《梁隆吉集》、《隆吉诗集》、《梁隆吉诗集》。  相似文献   

7.
一、扬雄及其《法言》、《太玄》 扬雄,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生于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卒于公元18年(王莽天凤五年),是两汉著名古文经学家、辞赋家、语言学家。 据《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他家境清贫,“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但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泰然处之。在成帝时,他已年过四十,才由车骑将军王音推荐,任给事黄门郎;历成、哀、平三世未晋升官职。王莽称帝后,扬雄曾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因事被迫自杀,未死;后病终。  相似文献   

8.
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是东汉末年进步的政治思想家和重要的历史学家.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悦始辟镇东将军曹操府,旋迁汉庭黄门侍郎,和荀彧、孔融等“侍讲禁中,旦夕谈论”,积极为东汉王朝的“中兴”出谋画策.他于这期间(建安元年—二年)写成的《申鉴》五篇,即是这“旦夕谈论”的集结.建安三—五年,他任秘书监、给事中.时献帝雅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后汉书·荀悦传》).书成奏上.迁为待中.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平仄产生的前提,是汉语声调之四声体系的发现。要讨论古汉语中的平仄现象,必须了解四声原始嬗变。在我国古代,最早提出汉语声调之四声体系的,是梁代的沈约。《南史·沈约传》云“约撰《四声谱》……自谓入神之作,武帝雅不好焉,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南史·陆厥传》云:“汝南周颙,善识声韵,为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可见,沈约、周颙等人不仅仅提出了四声之说,且将其有意  相似文献   

10.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刘禹锡的年近九十的母亲去世.在护送亡母灵柩路过衡阳时,接到了柳宗元去世的噩耗.刘禹锡悲痛欲绝,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并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借以寄托哀思.后来,刘禹锡两次写了《祭柳员外文》,并为柳宗元编纂文集.此后,刘禹锡有两年多的时间在洛阳守丧.至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冬,才被任命为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刺史.  相似文献   

11.
傅玄生平及其生活时代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出身仕宦之门,其祖父燮,为东汉汉阳太守;父干,仕曹魏扶风太守。傅玄少时“博学善属文”,长入仕途。先后任县令、太守,“所居称职”(《晋书·傅玄传》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同此)。西晋建立后,进爵为子,屡迁至太仆、司隶校尉。晚年因忤犯权贵而免官,寻卒于家。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执政,贬逐异已,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县)安置;元符元年(1098),又改为戎州(今四川宜宾县)安置。黄庭坚于元符元年夏抵达宜宾,建中靖国元年春离开宜宾,在这里度过了三年谪居生活。这是他诗歌创作的旺盛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振兴时期。从创作道路来看,又是他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他在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具有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东汉初年的思想家兼文学家桓谭的生卒年问题,目前诸家之说颇有不同。新版《辞源》定为前23年生,公元50年卒;新版《辞海》则以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56年。二说不同,但似乎都受了近人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的影响。刘氏根据《太平御览》卷贰佰壹拾伍引《新论》佚文:“余年十七,为奉车郎(中)”一语,又结合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壹拾贰引《仙赋序》:“余少时为郎,从孝成帝出祠甘泉河东”云云(按《全后汉文》卷壹拾伍载《北堂书钞》卷壹佰零贰引《新论》佚文作:“余少时为奉车郎,孝成帝出祠甘泉河东”云云,与此略同),认定桓谭出仕之年,即为汉成帝祠甘泉河东之年,亦即绥和二年(前7)。  相似文献   

14.
南宋知名学者、文学家罗愿,有传附见《宋史》其父汝楫传后,甚简略,于其生平仕历多所未备。《全宋词》小传虽较《宋史》为详,可补者仍有若干事,兹予增辑。要点有: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荫补右承务郎,监临安府新城县(故地在今浙江富阳、桐庐之间)税。二十八年(1158)五月前,皆在此任。约三十一年(1161)至孝宗隆兴二年(1164),右承务郎、监饶州景德镇(今属江西)税。乾道元年(1165),监南岳庙。约三年(1167)至六年(1170),主管台州崇道观。八年(1172)起,通判赣州(今属江西)。曾摄知州。淳熙三年(1176)秋冬间仍在赣。六年(1179)二月至九年(1182),知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一带)。九年秋或冬,朝奉郎、权发遣鄂州。十一年(1184)七月病卒于任。尚著有《新安志》。  相似文献   

15.
(一)唐甄(1630——1704)原名大陶,字铸万,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今四川达县市)人,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唐甄八岁时,其父唐阶泰以进士出任江苏吴江县知县,他跟着到了吴江。后又随父调职辗转江西、北京、南京各地。明亡后,清兵攻占南京,唐甄随父避难到浙江的山阴和新昌(今浙江绍兴市和新昌县),后又还居吴江。公元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唐甄回到四川原籍,于阆中考中举人。后又通过吏部考试,分发山西,任潞安  相似文献   

16.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享年六十六岁。有《清真集》传世。《宋史》卷444,《东都事略》卷116,《咸淳临安志·人物》有他的传记。 一、家世和青少年时期 邦彦父、祖以上事迹无可考。他的叔父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进士。熙宁间,苏轼为杭州通判,多与唱酬,《东坡集》中所谓“周长官”者即其人。邠元祐初知管城县,后知吉州,累官至朝请大夫、上轻车都尉。元符末上书入邪等。事迹见《咸淳临安志·人物》。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以下简称《遗事》)所考,《茅山志》所载周邦彦佚诗《芝术歌》中“庐陵太守蕴仙风”句所谓“庐陵太守”就是指周邠,因为周邠尝知吉州。周邠之孙周莘字  相似文献   

17.
一郦道元的生平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僚世家里。曾祖郦绍,原是后燕慕容宝的濮阳太守。公元三九七年(魏皇始二年),北魏拓跋珪攻克后燕的中山(今河北定县),“其所属公卿、尚书、将吏、士卒降者二万馀人”。“绍以郡迎降。”授为兖州监军。(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从此、郦氏家族加入了北魏拓跋部政权系统。公元三九八年(魏天兴元年)北魏又“徙山东  相似文献   

18.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和著作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高宗龙朔元年(公元六六一年),卒于玄宗开元九年(公元七二一年)。他在其主要著作《史通》一书中,以“多讥往哲,喜述前非”(《史通·自叙》以下引《史通》只注篇名)的批判精  相似文献   

19.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谢公宿处今尚在”句。句中的“谢公”,一般的注释是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喜欢游山,任永嘉太守时游天姥山,曾在剡溪地方住宿,有他的诗句“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吟”作证(见谢灵运的《登临海峤诗》)。但查阅《晋书》、《南史》,并据越地传说,对此注释颇有异议:诗中的“谢公”是否就是独独指谢灵运呢?李白梦游天姥山的途径与谢灵运走的路是相同的。“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  相似文献   

20.
《南海寄归内法传》共四卷,唐代僧人义净所撰.义净原始张,字子明,齐州人.(《宋高僧传》说他是郡治在今北京西南的范阳人.)公元671年(唐高宗咸亨二年)义净由广州出发西去印度求法,至公元685年(武周垂拱元年),始离那烂陀寺东归.归国途中,在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时撰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寄回祖国,书中记述了有关佛教戒律的考察所得和他在各地的所见所闻.这部著作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译成外国文字,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和法国汉学家沙畹分别把它译成日文和法文,从而成为研究印度和东南亚诸国历史的珍贵史料,为各国历史学家所重视.这部著作特别是序文中保留了不少南海各地的古名称,是研究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