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汉语方言研究,是将计算机对方言语料的形式化处理和研究者对语料的分析判断结合起来的一种人机互动的研究方法。机助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汉语方言数据库;二是汉语方言田野调查;三是方言实验语音研究;四是汉语方言地图绘制。  相似文献   

2.
语言接触导致汉语方言分化的两种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语言在和汉语的接触中通过两种方式影响汉语。首先是汉语民族方言通过母语干扰有规则有系统地影响汉语,导致方言的形成,其次是汉语民族方言通过母语转换变成汉语方言。对话状态是认识这两种方式的关键,汉族说民族语言和民族说汉语是不同的对话状态。通常所说的混合语往往可以通过对应语素的有阶分布确定其早期对话状态,因此很多混合语可以看成转型汉语方言。孤岛条件下的母语干扰是形成转型汉语方言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了:1.中国古代方言的含义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本质;2.秦汉以后中国境内规模人口的多次迁徙浪潮;3.中国语言的分布格局演变以及方言形成类型;4.汉语南方方言的语言年代与百越苗蛮语言底层;5.汉语方言的分区原则和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基本观点是,肇始于永嘉之乱,大量居民的迁徙致使中原汉语分化为北留汉语和南迁汉语,日益兴起的汉语化进程彻底打破了汉魏以来中国境内的语言分布格局。特别是南迁中原汉语的纵(沿江中原汉语带)横(中原语言南流走廊)T字型语带,奠定了后世汉语方言格局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4.
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时代 ,原始汉语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原始汉语方言 ;分化和同化是汉语方言最初形成的两种基本方式。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 ,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 ,“方言”一词出现于东汉。古代的方言研究按照它本身所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分为周秦汉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至民初四个时期。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上半叶 ,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该学科草创的标志。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薄弱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 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属于现代汉语方言北方方言区。根据《方言》1986年第3期《新疆汉语方言的分区(稿)》一文的意见,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乌鲁木齐汉民汉语属于北方方言区的兰银官话。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的词汇根源于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受影响于维吾尔语和其他汉语方言。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大同小异,它们彼此之间更是同多异少。和普通话比较,乌鲁木齐的这两支  相似文献   

6.
现行汉语方言名词后缀没有一个统一的书写原则,显得非常凌乱。根据汉语方言名词后缀书写的实际情况,提出汉语方言名词后缀书写为应以准确性、代表性、一致性和可行性为原则。同时,对现今汉语方言名词后缀的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汉语西北方言,指陕、甘、宁、新、青5省的官话方言。西北方言以一致性强著称,它是如何形成的,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结论。如何建立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和现代西北各地方言的联系,一直是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我们从西北方言历史音韵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入手,按照时间顺序检讨了唐以后西北汉语方言语音的研究概况和主要成果,对今天西北汉语方言的来源和形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明清时期的西北汉语方言已经属于官话。  相似文献   

8.
文章用编码度理论和汉外、汉语普方古综合比较的研究模式,讨论汉语的基本颜色词.上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基本颜色编码度低,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及方言与方言之间基本颜色编码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是汉语颜色词的历史传承、变异和认知发展而导致的词汇创新造成的.上古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在"紫"与"褐"的发生顺序上是一致,但与基本颜色词理论的普遍发生顺序不一致.基本颜色词理论认为"褐"在"紫"前出现,而汉语正相反.  相似文献   

9.
段玉裁的方言研究与《说文》体例有关,他有关汉语方言学的观点散见于《说文解字注》。段氏认为,地域是产生方言的原因,方言中保存有古语,地名与方言密切相关,移民是影响方言的重要因素。段玉裁关于汉语方言的这些观点是其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资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朝峰片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一个方言地域名,是官话大区中北京官话区的一个方言片。其行政辖区包括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的部分旗县和辽宁省朝阳市的部分县市。远古华夏系、东夷系、东胡系等多民族语言在这里长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与四周方言相交融,为朝峰片汉语方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朝峰片汉语方言,实际上是晋、冀、鲁、豫、京以及东北等多种方言与早期的"朝峰话"经过长期的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弱化了上述方言特点的,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的变种。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分析,朝峰片汉语方言更接近于东北官话。因此,朝峰片汉语方言,应归属于汉语官话区的东北官话。  相似文献   

11.
新疆汉语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但就其构成方式来说,仍与普通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结构方式特点的分析,概括出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构词方面的一些特点,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新疆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方言词同词异字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型语文辞书尤其是方言词典或字典编纂中的立目、用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汉语词汇吏、语源学的研究,对汉语方言文献的正确评价和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与规范也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章太炎《新方言》中和今方言词有关的216组同词异字对方言词典的编纂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其中有2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有关,4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孤证有关,17组和汉语通用口语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方言特征词属于比较方言学的范畴,是基于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横向比较研究而产生的。要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必须在方言词汇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开展方言特征词的研究。从方言特征词理论的提出至今,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方言特征词的性质和范围上存在争议。存在的争议主要是由特征词的提取方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湖南怀化市汉语方言分区及语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处于汉族与许多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汉语方言复杂。根据本人对该市汉语方言的实际调查,结合以前的专家学者对怀化市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对该市的汉语方言进行分区并简述各方言区的语音共同特征及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方言写作无疑将是从另一个视角去保护民族文化的举措之一。方言是民俗底蕴的凝聚,汉语方言写作不仅可以保护民俗文化,而且能拓展写作渠道,丰富写作风格,从而进一步实现汉语写作生态化。对汉语方言写作进行历史、民俗文化和审美观照,以挖掘汉语方言写作的民俗文化意味,考察其审美意蕴,也就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段玉裁的方言研究与《说文》体例有关,他有关汉语方言学的观点散见于《说文解字注》。段氏认为,地域是产生方言的原因,方言中保存有古语,地名与方言密切相关,移民是影响方言的重要因素。段玉裁关于汉语方言的这些观点是其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资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言,简略地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过程。第二部分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性质、规模和特色。第三部分是重点,以《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收词目的语言资料为例证,从理论上分析阐释《汉语方言大词典》对汉语词汇史和语音史研究,对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对汉族民俗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文化学术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框架下,汉语方言岛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更新,方言岛成为了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方言岛研究都力图体现了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相结合的思路并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在回顾全国汉语方言岛研究简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贵州汉语方言岛研究的一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9.
赤峰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汉语多种方言及北方少数民族语言长期渗透、逐渐融合的结果。赤峰汉语方言应归属于北京官话区的朝峰片。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语言学理念的观照下,汉语方言的形成可以看作是原始中原汉语在迁徙中,被当地语言生态环境化的产物;汉语方言的现代演变即强势方言化和普通话化既是语言生态系统内构成要素的优胜劣汰,又是内部各种有机体——语言之间的竞争和协调;而汉语方言濒临灭绝的趋势则同生物界的物种消失导致生态失衡一样,也会导致语言生态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