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乡话里的“起”字有多种用法。“起”字可以作语素 ,主要有 4种语素义。可以作动词 ,有 7种义位。可以作量词 ,有 2种义位。还可以作助词 ,有 9种分布  相似文献   

2.
0 本文讨论《金瓶梅》①中“是”字与其他语素构成的词的语法意义及用法,并与现代汉语加以简略比较。0.1 近代汉语中“是”字从何时可作构词语素,本人还没见到系统的考证文章。许绍早先生认为《水浒传》中“与副词、连词合用在一起的某些‘是’字”“还是单词”。但还不敢完全排除“个别的”“用‘是’做后附成分”的“可能性”,“因为没有把所有的词都整理过”②。王力先生认为“是”有一种用法“等于”“末品的后附号”,例子取自《红楼梦》③。“是”字绝不可能突然在《红楼梦》中作构词语素,必定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水浒传》的情况不敢妄言,但我们认为“是”在《金瓶梅》中可以作构词语素。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素也应该讨论其配价问题。“副”作为一个一价语素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外延意义趋于虚化,内涵意义有类化倾向。“副”语素在构成词语时可以作为前置语素,也可以作为后置语素,特定语境中的“副”还可以省略。“副”语素与其他语素的语义匹配有组合和融合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4.
古代训诂学家早就注意到同义连言词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文章试图运用现代词汇语义学的有关理论,初步考察其内部构型特征为:组成同义连言词的两个语素在组合发生之前只在某一个义位或相对应的几个义位上具有同义关系,当这两个有N项相同义位的语素组合成同义连言词时就有产生N项意义的可能;增字释词偶然组合而成的同义连言词会强化其相同的义位;组成同义连言词的两个语素在组合后由于语义渗透而产生临时的或历时的新义位。这一探求对古注误释的辨识、古注训诂方法等故训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词与词的本义和本义之间、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引申义和引申义之间,均可构成反义义场。反义义场既可以由义位和义位构成,也可以由不自由语素义和不自由语素义构成,或由义位和义丛构成。由不自由语素义和不自由语素义构成的反义义场是古代汉语的遗留。属于同一反义义场的各个成员,它们的配价都是相同的;反之,配价不同的两个词,不能构成反义义场。  相似文献   

6.
多义词的义位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义词必须是词 ,多义语素不是多义词 ;多义词的各个义位共处在同一个语言系统 ,未进入这个系统的词义不是多义词的义位 ;多义词的义位可以从两个维度观察 ,本义和派生义是历时维度 ,基本义和非基本义是共时维度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一个单音多义词在降级为语素构造复合词的过程中,多个义位可能都参与构词,从而形成一组"同源语素",而那些在构词过程中意义唯一并且不会发生变化的语素则是一个个"同一语素"。复合多义词义位之间的关系与构成复合多义词的语素在不同的义位上是"同源语素"还是"同一语素"有重大关联,它们造成了复合多义词的平行义位或引申义位。  相似文献   

8.
说“儿”     
“儿”字的基本含义是婴儿、幼童。由此引申,年龄相对低的称“儿”,地位低的也称“儿”。本文讨论了地位低称“儿”的三种情形:其一,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故女子自称“儿”;对女性的一些轻蔑之称也以“儿”为语素,如“儿女子”、“儿妾”等。其二,奴仆称“儿”,不论年龄大小,合成词“儿婢”、“儿客”、“儿从”等即其例。其三,对他人的蔑称多以“儿”为语素,如“庸儿”、“吴儿”、“客作儿”、“白眼儿”等。本文试图找出“儿”字主要义项间的联系,从而正确解释与“儿”相关的某些词语,并补正《汉语大词典》等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平昌方言在叠音式组合以及部分助词、趋向动词“去”、量词“个/月”、虚语素“头”、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或词和部分其他构词语素等变调的规律性较强,而其他变调只能从词汇层面逐个考察。除了叠音式“上+上”的后字变成低降调外,其余变调均是后字变成高平调。平昌方言的变调模式跟成都话、重庆话大体一致,从中可以窥探四川方言,至少是其中入声归阳平区的变调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陕北方言表贬义的“儿”可以做形容词,表义比较灵活、宽泛,犹坏、差劲、不好、不行、赖、丑陋.下流、胡(搞)、瞎(做)等等;可以表示程度深,犹北京话的程度副词“极”、“坏”;也可以作语素,与其它语素构成一些贬义色彩的词。贬义“儿”的用法早在汉代献中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通常是这样给语录下的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分析出三个要素,即(1)最小的,即不可再分割的.(2)有语音形式;(3)有意义.三者缺一不可成为语素。“儿”在现代汉语中既可以独自成为单纯词,又可以和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养儿防老”、“儿不嫌母丑”等,这里的“儿”都自成音节,独立成词.表示父母对儿女的统称,或儿女对父母的自称。这个“儿”独自成音节,有自己的语音形式,又有意义,而且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所以一定是语素.“儿”除了自成音节外,还常和其它语素构成词:…  相似文献   

12.
赵元任先生说过:“跟‘字’最相近的语言学单位是语素。语素的通常定义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用两个或更多的音节来代表一个最小的意义单位,在汉语里是比较少的。”由此可见汉语语素基本是单音节的,它同汉字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汉字实际上是一种语素文字。书面语中的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形、义相对稳定地结合于一体的方块,这些方块可以灵活地拆卸下来,安装上去,而且在拆卸、组装的过程中,它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俄语构词法时,要对词进行语素分解,而语素切分和语素分析所分离出的一些音段是不是语素,以及它们的作用,其称谓是“中缀”还是“亚形素”诸多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争论和研究的焦点。目前,对中缀、亚形素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1)中缀不是语素,不具有表义性;(2)中缀是语素,具有表义性;(3)将“中缀”改称为“亚形素”,因为亚形素概括了几乎所有的中缀现象,它在形式上类似于语素,但不具有表义性  相似文献   

14.
[VN]N的指称、语素n和语素v的语义关系可以用“格”来表示。语素n与语素v的语义关系有四种:受事格、施事格、处所格和时间格.而[VN]。的指称与语素v的语义关系可以归为四种格:工具格、处所格、施事格和受事格。语素v和语素n能产性较高的语义关系结构是及物谓语和受事。  相似文献   

15.
宋元以降市语中有“~老”系列词,用“氣老”指饭,“希老”指米。由于命名理据曲折晦涩,加之时过境迁,仍有需要训释词义或阐明理据。今拟从三个方面考察“氣老”“希老”的命名理据:从字形和字音考察语素“氣”和“希”,“氣”为“餼”的本字,二者在“馈赠刍米”义上实同一字。“氣”也就是“餼”,“希”“稀”均当是“餼”的记音字;从构词分析语素“老”,“老”的性质是名词后缀,去掉“老”后词义不变,“老”为无义的衬字;从“氣老”“希老”同样命名理据延伸出的相关系列跟饭米有关系的词语用“气”或“希”来命名,现代汉语方言还有佐证。  相似文献   

16.
识别语素的方法问题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对那些熟读古书,深蕴汉文化修养的学者来说,识别语素自然可凭借其深厚的语言功底自如操作。但对于多数古语基础薄弱的青少年学生和外国朋友来说,寻求一套科学简易的识别方法就是十分重要的了,即便是对于前者,科学的方法也能使之免除主观臆断的偏误。这里,我们介绍识别语素常见的四种方法。一、直断语义法汉字是语素文字,一个汉字通常代表一个语素。因而,遇到一个汉字(音节),只要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义位,便即可断定其为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这是一条手续简便,识别量最大的方法。1.1大…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人称代词虽历经变化,却很少有人称代词既可以作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以作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的。本文就古汉语中“伊”字做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进行统计,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指出“伊”有作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及“伊”字作人称代词时的移情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语义上表示极性程度或者范围的副词除了作状语外,在同等的义位内他们还能作补语,如“遍”、“极”、“尽”、“绝”、“杀”、“甚”、“死”等。因此,可以从结构形式、语义特征、句法功能三个方面对杨万里诗歌此类副词作补语的结构进行考察,并对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这种结构进行历时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文常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里提出了“汉字、音节、语素形成三位一体的‘字’”的理论。这个理论侧重谈“字”(汉字),本文侧重谈谈汉语语素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字是通过造字表词和用字表词方式来记录殷商时代的汉语词汇及其义位的。甲骨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从词汇语义学角度来看,就是字形与所表词和义位的关系,表现为一一对应和非一一对应关系。非一一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字多义、一字表多词和义位的关系;一词多字与义位的关系;一字异形、同形字、同源字与词、义位的关系;字、词、义位对应关系涉及词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