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剪纸装饰方法是陶瓷装饰技法中常用的装饰手法之一。本文以剪纸艺术为出发点,阐述了剪纸艺术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的发展概况,讨论了剪纸艺术作为一种装饰技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情况,分析了两者在结合过程中所出现的独特效果,并从剪纸题材和形式方面说明对陶瓷装饰技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山西浮山剪纸创作群体为个案,调查了浮山剪纸精英产生和分化的历程,发现:一部分艺术精英在当代传媒、地方政府及商业化等因素的推动下再次掌握了民间艺术的话语权;而另一部分艺术精英,特别是植根于乡土的艺术精英,则在发展过程中失去了话语权.这种局面可能会导致富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渐渐消失.所以,在关注"在场"的民间艺术精英的同时,更要关心失去话语权的"过往"的艺术精英,这样才能使当代的民间艺术得以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剪纸是中华民族镂空艺术的瑰宝,传统剪纸艺术能够抒写人的审美情怀,寄托了人们对事物的美好向往。作为高校美术教师要积极组建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研究团队,我们怀揣着对中国剪纸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重大责任,努力提升美术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思维为目标,研究并构建一套可行的剪纸教学改革方案,使传统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有实质性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漳浦县的民间剪纸艺术现状为背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漳浦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传承中遇到的"后继乏人"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来探索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一方面可以注入现代元素,丰富形式,拓展渠道,立足都市,走出国门,扩大其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抓住国家倡导在中小学开展美育教育的有利契机,将剪纸艺术融入中小学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兴趣,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2016年4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班在沈阳师范大学隆重开班。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辽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是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与关东风情相结合,依托东北地区的地产资源和文化资源,立足于东北独特的地域特征、丰富的民族形态、鲜活的民俗风情,将非遗传统技艺和当代剪纸艺术形式相融合,将关东风情剪纸建设成为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为东北地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既有艺术造诣,又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感的艺术精英,创作一批极具地域风情、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力作,进而推动东北民间美术文化事业稳步前进与发展。以此为契机,引发了对关东风情剪纸课程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漳浦县的民间剪纸艺术现状为背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漳浦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传承中遇到的“后继乏人”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来探索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一方面可以注入现代元素,丰富形式,拓展渠道,立足都市,走出国门,扩大其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抓住国家倡导在中小学开展美育教育的有利契机,将剪纸艺术融入中小学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兴趣,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彩文化的古城。和林格尔民间剪纸是由古代生活在和林格尔的北方游牧民族在他们的生活中创造的文化艺术。同时,汉族人民的大量内迁,使得和林格尔剪纸艺术呈现出多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的面貌。和林格尔民间剪纸文化中尤为突出鹿文化。这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图腾崇拜、萨满教的盛行以及日常生活有关,还和佛教在当地的盛行有关,同时,还与汉族移民进入带来的世俗文化有关,是多种因素结合促成鹿文化剪纸经久不衰。和林格尔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宝贵的民族财富,也是和林格尔县永久的地域特色和标记。总之,和林格尔民间剪纸的历史与文化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施秉县是苗族聚居之地,剪纸是当地苗族的一种传统艺术。本文以施秉县苗族剪纸艺术符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施秉县剪纸艺术的分析,挖掘剪纸艺术的造型意识、审美意识、艺术内涵,对剪纸纹样进行提炼,并运用到现代民宿室内设计中,有利于民宿室内设计风格的区域化、民族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1.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美术的活态呈现形式,同时也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松辽剪纸中的萨满女神作品便是对于东北地域文化的一种独特传达,本文通过对松辽剪纸中萨满女神作品的具体分析和对比研究,发掘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以期为东北民间艺术和地域文化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16年4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班在沈阳师范大学隆重开班。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辽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是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与关东风情相结合,依托东北地区的地产资源和文化资源,立足于东北独特的地域特征、丰富的民族形态、鲜活的民俗风情,将非遗传统技艺和当代剪纸艺术形式相融合,将关东风情剪纸建设成为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为东北地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既有艺术造诣,又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感的艺术精英,创作一批极具地域风情、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力作,进而推动东北民间美术文化事业稳步前进与发展。以此为契机,引发了对关东风情剪纸课程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派大师马蒂斯说过:"剪纸是表达自己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现代剪纸教学的课程活动中,往往是由教师讲解从古至今以及不同区域的剪纸知识、技术、艺术特色等内容,使学生们能真正认识到剪纸的艺术内涵,并就此产生一定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剪纸是我国目前最为普及的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蕴含的文化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剪纸本身,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目前,在初中美术课程中也加入了剪纸内容的学习。通过剪纸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同时,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通过我们的教学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已经通过剪纸教学获得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剪纸的基本技巧,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剪纸教学都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为此,我们要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剪纸课程的学习,更好地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美术的活态呈现形式,同时也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松辽剪纸中的萨满女神作品便是对于东北地域文化的一种独特传达,本文通过对松辽剪纸中萨满女神作品的具体分析和对比研究,发掘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以期为东北民间艺术和地域文化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6.
梅山剪纸文化是以梅山文化为底蕴的在湖南益阳安化等地区流行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总称。梅山剪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且风格大胆,手法独特、形式多样,梅山剪纸在传统生活中它主要表现在:婚礼庆典、重大节日、寿诞、生育、鞋花样、生活装饰、生活娱乐(纸影戏)这些方面,梅山剪纸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是当地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在地拍摄记录以及访谈传承人,深入了解梅山剪纸文化,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艺术为其赋能,融合现代发展趋势传承梅山剪纸。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施秉县是苗族聚居之地,剪纸是当地苗族的一种传统艺术。本文以施秉县苗族剪纸艺术符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施秉县剪纸艺术的分析,挖掘剪纸艺术的造型意识、审美意识、艺术内涵,对剪纸纹样进行提炼,并运用到现代民宿室内设计中,有利于民宿室内设计风格的区域化、民族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8.
南京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美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创新,本文从剪纸的题材、图形设计、色彩运用、材料选择、运用途径等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努力使南京剪纸艺术创造出新的面貌,呈现出多角度的视野、多元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19.
南京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美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创新,本文从剪纸的题材、图形设计、色彩运用、材料选择、运用途径等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努力使南京剪纸艺术创造出新的面貌,呈现出多角度的视野、多元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20.
剪纸艺术一向为中华民族所特有,虽然亚欧各国也有同类美术式样,毕竟未成大器。独有中国剪纸普及深入、成就斐然,在世界艺术之林高树一帜,尽领风骚。了解中国历史上剪纸的状况,探寻古代剪纸发生发展脉络,已成为许多艺术家和爱好者颇感兴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