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场激动人心的革命运动里,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在革命中发挥了先锋的和桥樑作用,形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特点。长期以来,由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常常被有意或无意的贬低,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也就往往被忽视。本文仅就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今年适逢辛亥革命90周年,自9月份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 ,由于掠卖华工及逃避政治迫害等原因 ,出国人数大增。海外华侨热爱祖国 ,希望祖国关心他们的疾苦 ,在中国人当中最早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对辛亥革命有巨大贡献 :积极组织革命团体 ,发展革命力量 ;创办报刊 ,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积极组织、参加武装起义 ;为革命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总之 ,华侨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 ,“强有力的支持者”,“华侨是革命之母”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英帝国由于在华利益的驱使,希望尽快绞杀辛亥革命。作为英国《泰晤士报》的首席驻华记者莫理循,通过袁世凯等密友的关系深深地介入到了中国的政局内部。所以。莫理循自然成为了英帝国在政治上干涉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它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应该说是一次胜利的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构建了现代国家的雏形 ,体现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必须肯定其历史地位和贡献。辛亥革命后一个相当时期 ,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 ,保守与发展并存是历史的必然 ,它有一个消长、整合过程。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辛亥革命,鲁迅基本上只是个旁观者。“旁观者”的身份固然使鲁迅比身当其事者保持了更多的清醒与理智,但也容易让鲁迅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反思时少了一份“同情之了解”。 鲁迅关于辛亥革命的诸多言论是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对辛亥前后复杂的历史状况的深刻洞察与揭示,然这些言论却不可以拿过来作为辛亥革命失败的证据。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长期关注“人心”或者说“国民性”的问题,绝少从制度层面看待中国道路问题。这使得鲁迅对辛亥革命在制度上或者说程序上结束了皇权专制,奠定了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基础的伟大意义认识不足。鲁迅的很多小说长期以来一直是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的意义上被理解和阐释着。其实,这样的理解和阐释既包含了对辛亥革命本身性质与任务的误解,也包含了对鲁迅此类小说本身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首先 ,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深刻影响 ,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其次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传统社会的总体危机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再次 ,新文化运动作为继续辛亥革命事业的探索促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着眼于辛亥革命 ,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这个母体中的孕育过程 ,更深刻地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变革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的妇女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的参政方式.本文具体分析了辛亥时期妇女参政意识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的具体形态以及所表现出的不同参政方式,并且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意识作了客观的历史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历史巨变中,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与地位也发生着变化。通过中国女性在这场巨变中所发生的与自我、与他人(主要是男女关系)以及与社会关系的变化,阐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女性的影响,促进当今女性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出生于桃源县的宋教仁、覃振、胡瑛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桃源三杰”。中华民国建立后,由于形势复杂、人品高低,世人对“桃源三杰”又有“龙、虎、狗”的评论。探讨“桃源三杰”现象,有助于我们研究辛亥革命,了解中国资产阶级,认识近代湖南人才群的奇妙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对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影响更是被写入教科书,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但细细分析推敲可以发现,这种表述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政治权威的艰难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的政治权威经历了艰难转型。辛亥革命造成传统型权威的瓦解与权威真空的形成。个人魅力型权威的崛起重建了现代化所必需的秩序。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个人魅力型权威的负面效应日渐突出。“文革”之后终于开始了向法理型权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曾言:"华侨是革命之母。"长期以来,在孙中山研究领域,孙中山与华侨关系的研究,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的华侨关系,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事实上,孙中山在整个革命阶段都与华侨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且,以辛亥革命为分界,其前后的侧重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前一个阶段主要是向华侨寻求军费支持,以利于革命事业的顺利开展;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向华侨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使其对新生的民国充满信心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后,沅水和澧水流域涌现出了一个以革命志士为主体的人才群体,我们称之为“沅澧流域人才群”。这个“人才群”在武昌首义中崛起,以宋教仁、蒋翊武为核心,其形成与湖湘文化、会党斗争、学生运动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科举入仕的中断使得旧式士人转而从商、从军,这不仅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经济基础,还为清王朝的覆亡培育了直接的掘墓人。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儒家的忠君思想开始动摇,大批士人的留学和新式学堂教育为他们接受西方革命学说提供了机会,而这又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不容忽视,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除了中国前进的绊脚石;中共中央要求在纪念中共"逢十"大庆时,也纪念辛亥革命的"逢十"大庆,说明了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毛泽东主席,尤其是胡锦涛主席关于革命的理论阐释,也都显示出将辛亥革命置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旗帜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