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众多词语在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产生了语义的流变。以网络热词"婊"字为例,分析其经过污名化、泛污名化和自我污名化等阶段所产生的语义流变时发现,在其成为网络热词过程中,男权社会传统对女性的道德规训,资本逻辑下的女性被商品化,现代性风险社会的信任危机,网络技术的病毒式传播方式是推动"婊"字广泛传播、使用并产生语义流变的文化、社会、心理和技术根源。"婊"的语义流变及使用,反映了消费这一网络词语的主力群体——青年,其内在对个人品格重建诚信的呼唤,对人际关系倡导友善的诉求,对市场规则公平正义的匡正愿望。  相似文献   

2.
世界任何国家的社会制度要良好地运行都需要以信任为基础。缺乏社会信任会对国家的各方面建设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我国当前处于改革的深化阶段,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如火如荼,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信任危机。这些信任危机涉及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秩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政府和公民的关系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另外,我国的市场经济中某些失信现象也较为严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通过法律来约束失信行为,维护政府和公民的良好关系,解决市场信任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事业线”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有了全新的意涵与表征。它从手掌这一中性的身体意象中“逸出”而投射到了女性的胸部,同时形成了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和贬损,而这种现象在青年女性的职场生活中显得尤为突出。在身体社会学的视野中看来,“事业线“是一种青年女性的职场新污名。这一污名来源于男性的凝视、身体资本的积累逻辑以及身体消费便利性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并负面地影响了青年女性的身体健康。探索新污名的生成机制、社会后果以及治理策略对青年女性在职场中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了解城市青年对社会群体间冲突的感知,并找到产生这种冲突意识的根源,对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公平感是影响城市青年社会冲突意识的重要因素,以往学者未关注的信任因素也对冲突意识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政治信任"和"一般人际信任"因子,所以,对政府权威机构的信任和社会一般他人的信任都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青年社会冲突意识。  相似文献   

5.
以刘永伟"肾失踪"事件的相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探讨了新闻媒体所建构的青年医生群体形象、媒体在建构青年医生群体形象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以及医生群体形象背后所呈现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发现,在"肾失踪"事件中,新闻媒体通过标题、分类、文本架构、互文性等手段将青年医生群体塑造成一种缺乏经验、冷漠傲慢、不负责任的施暴者形象。对青年医生群体的污名化与中国社会因转型带来的信任危机以及因社会虚拟化导致的群体责任意识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青年与青年运动既伴随着近代社会的进程而诞生,同时也是作为近代社会的对立、对抗的一方而存在。"青年"理念的产生并不是一个由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孤立现象,或者是政治运动的权宜之计,而是近代化过程中一种新型思想的诞生,是一种以"青年"理念为核心的概念群的产生。这类概念体系在充满着形形色色"主义"的19世纪可以被称之为"青年主义"。到了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知识界、舆论界将近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进行了翻译与再创造,构筑了汉语范围内有关"青年"话语的原生系统。自此,"青年"作为一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贯穿整个20世纪,并且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7.
程劲松 《现代交际》2012,(12):74+73
信任危机在中国的出现与现代性的到来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抛弃道德沦丧观的信任危机解释,从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出发,借用其对信任研究的独特理论视角,对中国信任危机的出现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多元文化的产生与碰撞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16年以来,"丧文化"现象在网络空间骤然兴起,它以"丧"表情、"丧"语言等带有"丧"特征的符号来表现青年人颓废、悲观的负面情绪,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在特定时空节点出现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网络"丧文化"现象的产生与流行,必然与当下青年群体的生活现状与复杂心态密切相关。在信息社会的土壤中产生的"丧文化"不仅仅在内群体迅速发酵,还扩散到了整个社会环境当中。  相似文献   

9.
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农产品工业化之殇引起公众对于科学的信任危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发声"与"呛声"呈现协同演化趋势,在"意见的公开广场"上各方力量交锋更为激烈。Web2.0赋权当代青年参与科学传播,网络青年自组织创造了多个情境化版本。在"有反思的科学传播"发展阶段,对话是必由之路。媒介社区青年想象共同体以廓清环境为己任,调动公众参与,期望重建安全与信任;为对话协商、营造共识氛围、重构理性、建设公共空间提供了可能。互联网领域的科学传播充满意识形态之争,需要调整、规范各个多元化利益主体的行动框架,共建科学传播的良性治理结构。当前我国科学传播处于渐进式、不均衡发展状态,要把科学传播纳入公益救助,探索公益和商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裸婚也许是少数年轻人对物质化社会观念的反抗,但拒绝裸婚,可能更反映时代对爱情的不信任?婚礼?房子?要不要?结婚在今天的中国城市,有太多太多的考虑,以致不考虑、不在乎这些条件的,成了一种特殊现象,流行用语叫它"裸婚"。不久前在大陆大红的电视剧《裸婚时代》让这个名词流传得更广,改编自当红畅销小说《裸  相似文献   

11.
“读屏”成为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常规动作”和“生动表情”,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在种种屏幕面前也得以再造。电视屏幕为青少年展示了成人的后台景象,使青少年学习到许多人际交往模式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青少年按照新的规则展开知识的传播、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撞击。学习如何同他人交往,并将这些交往技巧迁移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手机作为“流动的现代性”的表征之一,重新结构着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社会关系网络。然而,青少年的社会需要不可能仅仅从抽象的“人机关系”中得到满足,“人机”关系自然不可能彻底取代“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外科学教育实践方式和目标不同,学生成才类型也不同。中国学生学习基础扎实,擅长解题答题,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国外学生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学习主动,但基础相对较差。比较中外科学教育利弊得失,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团“热”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亚文化,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团热有利于锻炼、陶冶、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其间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须加强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工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现方式之一.现代工程不但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的面貌,也塑造了而且还在继续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乃至塑造和改变着人本身.人类正是通过"造物"活动创造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也创造人本身.  相似文献   

15.
Evidence from scholarly journals, texts, and other sources indicates that the terms "sex" and "gender" continue to be used incorrectly, despite earlier pleas to remedy this and related errors (e.g., the terms sex role, gender role, male/female). I advance the plea again, in the hope of reducing confusion and thereby improving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our students and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场关于护理院的"文化变革运动",在其影响下,护理院经历了从"机构化"向"家庭化"发展的演变."文化变革运动"的"家庭化"理念表现在伦理价值观、机构管理、护理服务、环境设计四个方面,其形成的动因在于:代际间服务需求的变化、政府监管以及护理院的利益驱动."家庭化"的理念与美国文化相契合,和福利机构"去机构化"发展相互补充,对美国护理院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其缺陷."文化变革运动"中的经验做法对中国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的长期护理实践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石头是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岩石王国"中也有许多独特的成员被称作奇石或怪石,更有些由于自身的名贵,被奉为一个国家的"国石"。严格地说,"国石"大多数都是珍贵的矿物,有些还是世间罕见的宝石,也正因为此,才有资格成为"国石"。  相似文献   

19.
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是指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整理、再完善的过程.它是我们搞好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这个环节,对后续课程的进行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20.
画"家"     
张自启,回族,1943年生,四川江油青莲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人物画会会长.曾执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绘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