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孙武的备战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文不过十三篇,论不及六千言,然而却字字珠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军事哲学思想和兵家唯物辩证法思想,特别是孙武的政治准备、军事准备和经济准备的思想,哺育过无数兵家名将,突出地体现了孙武的备战思想。孙武“先胜而后求战”的备战思想,是对战争准备的深刻揭示,是“先胜”思想的总结,也是孙武备战思想的精华。孙武的备战思想对未来高科技战争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武生长于齐、建功立业于吴,他在春秋时期因帮助吴王夫差大败楚国而名扬天下,又因其名著《孙子兵法》而被誉为兵家鼻祖,流芳百世。孙武的军事思想是建立在"安国全军"的仁德基础上的大智慧、大谋略,因此文章从孙武合道的战争观、慎战的国防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军事境界、对君王和将领的严格要求及其对当代战争的启示等五个方面来论述孙武军事思想中的仁德。  相似文献   

3.
孙武生长于齐、建功立业于吴,他在春秋时期因帮助吴王夫差大败楚国而名扬天下,又因其名著<孙子兵法>而被誉为兵家鼻祖,流芳百世.孙武的军事思想是建立在"安国全军"的仁德基础上的大智慧、大谋略,因此文章从孙武合道的战争观、慎战的国防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军事境界、对君王和将领的严格要求及其对当代战争的启示等五个方面来论述孙武军事思想中的仁德.  相似文献   

4.
前言《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包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对指导战争的一些论述,直到现在仍是“科学的真理”。《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儒法斗爭的产物,是法家军事路线、军事思想的结晶。研究《孙子兵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历史上的儒法斗争,进一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极右实质。《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武原为齐国人,后来到了吴国,生(?)年月不详。据《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战争的起源、军需供应、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济条件这三个方面对孙武的军事经济思想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1)孙武的战争起源观虽属心理主义范畴.但与纯粹心理主义又有区别;(2)“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军需供应观是孙武军事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3)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济条件的认识使孙武的军事思想由一般的战术层次跃升到了战略高度,并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为南宋时期杰出将领,与岳飞、韩世忠、张俊并称为四大中兴名将,他一生参与领导和亲自指挥过“顺昌之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成功范例。本文详细论述了刘晓年所领导指挥的绍兴末年的宋金战争,尤其是位居主战场的两淮战区的战争形势及其过程,分析了造成这场战争失败的诸多原因以及刘个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战争的起源、军需供应、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济条件这三个方面对孙武的军事经济思想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1)孙武的战争起源观虽属心理主义范畴,但与纯粹心理主义又有区别;(2)“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军需供应观是孙武军事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3)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济条件的认识使孙武的军事思想由一般的战术层次跃升到了战略高度,并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武主张对战争要持“重”和“慎”的态度,他的备战思想正是“重战”与“慎战”的延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政治上要修明政治,争取民心;经济上要发展生产,胜敌益强;军队建设上要严格挑选将领,训练士兵,赏、罚分明;外交上要巧结盟国,先知后战。  相似文献   

9.
孔子"文圣"的光环罩住了他能武的一面,事实上,他不仅能文而且精通军事.他的军事思想颇有见地,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慎重对待战争;反对不义之战;主张先教后战;重视军备;强调足勇好谋.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消除同姓兄弟对国君地位的威胁,采取“尽逐群公子”甚至“灭公族”的手段,使晋国公室大大削弱。与此同时,晋国建立起尊贤尚功制度。而由于当时世袭制度不能消除,因此军功贵族向世袭大族嬗变,进而逐渐垄断了晋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的结局。世卿世禄制度是威胁晋国的最危险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孙武     
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后到吴国做将军。孙武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很善于用兵,不断总结作战经验,著有兵书十三篇,后称为《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论述给予很高的评价。毛主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孙子兵法》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世界上,已有多种外文译本,被推崇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学经典”和“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  相似文献   

12.
孙武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形成,深受齐国创始人、大军事谋略家吕尚与齐国名相管仲的影响。 综观吕尚的军事政治生涯和兵学要著《六韬》(《六韬》一书《隋书·经籍志》载为周吕望著。据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古墓中出土的《六韬》残简证明,此书在西汉前已广为流传。从现存《六韬》所记的军事思想、战争规模及战术内容看,其中大部分不可能产生于周初。据今人考证,此书完成时间当在战国末期。很可能是依据当前吕尚的军事思想和言论,为后人编撰并不断增益而成)的内容,吕尚的军事思想相当丰富,但最为突出且对孙武及其后人影响最大的是“阴谋修德”和“兵权奇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候大国,也是当时最为先进的诸侯之一。随着晋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制度相继建立起来。在晋国中后期,官员的退休制度(古称“致仕”)也开始建立,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晋国退休制度的逐步形成有关晋国官员退休的记载,《左传》和《国语》的“晋语”中就有十余处。致仕人数也有四位,即范武子士会、范文子士燮,还有祁黄羊祁奚和韩献子韩厥。  相似文献   

14.
<正> 先轸(?——前627年),春秋时晋国的正卿,因其采邑在原(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北),又称原轸。先姓为晋国著名的卿族之一,其来源颇早。近年来,有些学者通过对甲骨刻辞中所见方国地望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商末居住在山西境内的国族,其中即有先国。先姓无疑是以国为氏的先国之后裔。(见《古文字研究》第十辑张亚初《殷虚都城与山西方国考略》) 先轸早年的出身事迹,因史籍失载,难以稽考。据《水经注·涑水注》引《竹书纪年》,谓先轸初时曾与晋公子重耳为敌。但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公子重耳出奔时,有五人追随,先轸即是其中之一。准此,则先轸早年也曾在外逃亡十九年,周游列国,先后经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八个国家和地区,奔波流离,备尝艰辛,终于借助于秦国的力量,同重耳一同返回晋国。重耳之所以能够立为晋君,先轸同子犯、赵衰、颠颉、魏武子等人一样,都出了很大的力气,堪称晋文公的肱股之臣。  相似文献   

15.
墨子,名翟,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墨子也堪称为一位兵家,他倡导“非攻”,反对战争,对于侵略战争,他主张“救守”,因此在军事防御理论和军事工程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墨子的军事防御理论,要者有三:其一,“备者,国之重也。”墨子反对战争,但并不惧怕战争。他认为,备战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提,疏于防备则是国家的祸患。《墨子·七患》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从晋阳起兵到占领长安的过程中,便展露了他的军事才能。在统一战争中,他亲自参加并指挥了平定西秦薛举父子、并州刘武周、洛阳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及刘黑阔四个大战役。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展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艺术。互.军事着眼于政治和战争全局李世民非常重视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一切军事都为政治服务,为全局服务。他有着敏锐的战略头脑和战争全局观念。因而他的战略决策便成为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如晋阳起兵之后,李渊挥军南下,但却受阻于霍邑。霍邑“西北…  相似文献   

17.
《太白阴经》提出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军事伦理思想体系:“先文德而后伐战”的战争伦理观、“贵和重人”的治军原则、崇智善谋的将帅修养论、赏罚必信的军队管理伦理思想等,不仅影响了中国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军军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评述何香枝《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孙武的传世之作。孙武(公元前579年~公元前551年)生活在社会处于大动乱、大变革的春秋末期,其间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孙武是当时吴国的将军,有着三十年的戎马生涯,可以说《孙子兵法》是春秋以来战争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文化和思维的视角比较分析经典军事理论对信息化战争的适用性,认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指导信息化时代的动能战争较为适用,而我国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子主张通过情报、欺诈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更适合于未来网络化的战争形态。面对信息化的战争形态,应以孙子和克劳塞维茨相结合的思想,来指挥未来信息化作战的非动能与动能战争。  相似文献   

20.
孙武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军事战略家,所著《孙子兵法》一书为世界最早的军事名著,享有极高的声誉,不仅具有丰富的战略战术思想,而且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本文仅就其军事思想分四方面作简述评:一、孙武的战争观;二、孙武的治军思想;三、孙武的战略战术原则;四、孙武军事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