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10月20日至22日,由江南大学和无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钱穆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钱穆的故乡——无锡市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东吴大学、香港新亚研究所等海内外46所高校、研究机构的近8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着钱穆学术思想、钱穆与国学研究、钱穆与中国历史文化、钱穆的文学思想、钱穆与同代文化名人、钱穆的治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现综述如下:一、钱穆的学术思想与史学观被誉为20世纪国学大师的…  相似文献   

2.
张建安 《社区》2013,(14):16-17
钱穆出生在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族。他没见过祖父.他的父亲也在他刚刚12岁的时候就病逝。但他们对钱穆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戴景贤是钱穆去台湾后的第一个及门弟子。他对钱穆学术思想的解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从“历史整体”的角度解读钱穆学术思想的学术特色 ,认为钱穆的学术既具有普遍性 ,又具有特殊性 ,既具有历史性 ,又具有时代性 ;二是从哲学的角度探求钱穆义理思想的根源 ,认为独特的儒学观是钱穆学术思想的核心。戴景贤的解读虽然不是全面的 ,但却是独特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学者不能太急于自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不能太急于自售”●王国强余英时在一篇怀念钱穆的文章中说:“然而学术价值的高下仍然有客观的标准,也不完全是时人的评价即能决定,时间老人最后还是公平的。所以,在他的谈话中,他总是强调学者不能太急于自售,致为时代风气卷去,变成了吸尘器中的灰尘。”钱穆...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钱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中西文化的看法主要反映在他的重要著作 《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本文就该书的一些重要内容, 如钱穆的中西文化比较和融会中西文化的思想作了具体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怡 《今日南国》2010,(17):56-58
钱穆对侄子的影响 无锡梅林的东面,有一个叫七房桥的村落。它因钱氏祖先在这里建造了七座大宅,并有一桥将啸傲泾两侧的七房骈连而得名。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就出生在这里。按照乡间习惯,长子出世,照例由父亲取名。但其父钱声一谦让着非要弟弟钱穆给儿子起名。钱穆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最后取了个学名“伟长”。钱伟长5岁时,钱穆已经结婚。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半期,随着世人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重作理性的审视,钱穆对中国历史和学术文化所作的全面和深刻的阐发,对中西文化比较所作的独到精辟评点,逐渐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和赞同。所以为钱穆树碑立传,还他一个历史公道便成为史学界乃至整个学术文化界应尽的责任。陈勇先生的《钱穆传》,为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名人传记添列了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钱穆的黄帝观富于比较意识。钱穆强调在世界各文化单位共存的联系之中重新审视中国,这实际上延伸了轴心期理论的上限。钱穆认为,炎帝和黄帝二者之间虽然矛盾有斗争,但是总的说来呈现出互补的关系。钱穆运用近代殖民思想来认识分封制,从而认识到分封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开疆拓土的积极作用,这既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又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9.
纵观胡适一生,从著书立说.到参政论事,无不凸现着他的方法论原则.究竟如何给胡适这一用力最深、影响最大的方法论进行理论定位,本文不同意以往学术界所形成的两种思维定见,即不是把胡适的方法论简单地归为实用主义思想方法的机械移植,就是贬为乾嘉汉学方法的直接承袭.笔者认为,胡适所揭橥的方法论,是一种汲取古今、融合中西方法的新思维范式.他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的方法”,首次将西方实验主义方法与传统的训治学、校勘学和考据学的治学精神相结合,在我国方法论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块新界石;他的具有相对主义倾…  相似文献   

10.
"道"是钱穆儒学思想的核心范畴,钱穆从哲学本体意义上讲"道"的博大深厚,又从人生意义、伦理价值的角度谈"道"的细致精微.在钱穆的艺术哲学中,他提出"道为人生"这一内涵,倡导"涵咏深情的文,心中有道的人;性情与道德合一,人品与文品合一"的艺术境界,把真实的人生与理想的人生纳入到他人生艺术化的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11.
钱穆、张舜徽二人,均被当今学界视为”通人之学”的国学大师,两人于经学之研治,亦皆在汉代经学上有专门的代表性著作。通过对二者汉代经学研究的比较,可窥见其各自治学方法、旨趣的异同,从而更好地解读两家经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钱穆一生以教育为业,在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将他对高等教育的理念在新亚书院付诸实践。他提倡以人文主义为教育宗旨,沟通中西文化,正确处理校风与学风、求学与做人、学业与事业、事业与职业的关系。他提倡的通识教育被延用至今。钱穆对高等教育的深刻阐释为现代大学精神的培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石泉先生原名刘适,字蘧孙,1918年1月出生于北平,祖籍安徽贵池。今年是石泉先生80寿辰。1998年1月7日和9日,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成员、石泉先生及门弟子和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部分教师先后举办两次学术座谈会,回顾石先生的学术渊源,总结探讨石先生学术成就与治学方法。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一、师承与渊源石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的渊源,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现按时间顺序阐述如次:(一)读高中时,石先生就被顾颌刚、钱穆等先生在中国上古史和历史地理方面针对流行说法找出矛盾、敢于怀疑并寻求新解的大胆探索精神所吸引。…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大学已故教授方国瑜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他在民族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此,他在(略述治学经历)一文中对自己的治学之路曾作过回顾。但由于那篇文章只是(滇史论丛)一书的“自序”,因此不可能对其治学经历进行详述。作为一个学者,他所走过的道路也和别的学者并无两样,但作为一个出身在旧中国的少数民族学者,他却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方国瑜先生1903年正月十八日出生在云南省丽江县文治村一个有十几口人的家庭里,儿时由于体弱多病,三岁始学走路,五岁还走不稳…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的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尤其是他对子弟的治学伦理教育思想更是别树一帜,被当时的士大夫奉为教子的圭臬,对今天的治学伦理教育也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曾国藩的治学伦理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读书以明理;二是治学贵立志有恒;三是治学宜守一“专”字诀;四是治学与修身并进。  相似文献   

16.
孙冶方是在新中国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学者。对他在治学实践中勇于“标新立异”、不讳言“拾人牙慧”和独到的治学方法进行阐述、探讨,可以从不同角度昭示他学术思想的不同侧面  相似文献   

17.
论曾国藩的治学精神刘一龙(娄底师专中文系)曾国藩是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学赅古今,才兼文武,堪称一代儒臣。他著作甚多,在学界、文坛,颇负盛名,影响很大.正如钱基博先生所指出的:曾国藩“异军突起而自为一派,可名为湘乡派.一时流风所被,桐城而后,罕有抗...  相似文献   

18.
姚汉源先生是中国水利史学的创始人,他一生情系水利,精心治学,其治学精神可以归结为情系水利,孜孜以学;探微解密,严谨治学;成立协会,聚力治学;古为今用,创新治学;笔耕不辍,开放治学。他的这些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去探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19.
博通闳识锐进不懈——罗荣渠教授的现代化理论研究罗荣渠先生的治学,广博而精专。解放前在北大念书时他曾多多受益于我国中西交通史专家向达先生,特别注重踏实、谨严的学风和贯通中西的治学方法。在此后近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中,罗先生兼收并蓄,用宏取精,在世界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才思敏捷、求知欲旺、博闻强记的治学素质,勤奋、善察、精思的治学精神,勇于开拓、善于创新、长于发微的治学态度”,这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著名中医专家学术集成》南京中医药大学专集中对该校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温病学专家王灿晖治学特点的评价。采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