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来自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2001—2021年收录的关于社区行政化问题研究领域的论文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网络特征、时间线视图和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以展现中国社区行政化问题研究的演化图景全貌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社区行政化问题研究领域还未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科研共创群体,相关学术研究正处于增长阶段,与我国社区建设发展历程吻合,该领域的发展需要能带来长期效果的公共政策推动。当前研究成果相对聚集,主题之间的关联性较强,但尚未形成对社区去行政化改革实践有较强指导作用的分析框架,定量分析成果较少。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在实践中运用技术和法律支撑,应成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肖伍祥 《社区》2014,(10):13-13
当前,为了应对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的问题,很多地区采取“社区工作准人制”和推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两种办法给社区减负,但是实行的效果均不佳。  相似文献   

3.
柴晓军 《社区》2013,(25):20-20
近年来,城市社区建设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自身的职能定位、发挥应有作用来看,社区居委会存在着主体地位淡化、社区居委会组织体系虚化、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等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陈建义 《社区》2014,(16):8-9
城乡社区负担过重,这是近年来的一个焦点话题。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基础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公共服务在城乡社区的逐步覆盖,在社会管理趋于完善的同时,也带来了社区负担重、行政化倾向重等问题。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浙江省城市社区政府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但社区工作申报准入的执行,时好时坏,经常反弹,社区工作负担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浙江省民政厅就此问题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对城乡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5.
马新闻  王岚 《社区》2012,(28):8-9
20世纪末开始的社区建设实践,无论是以政府基层建设为主导的社区建设模式,还是以社会建设为主导的社区建设模式,都已经到达了社区建设的“十字路口”。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社区建设定位偏低、行政化、单位化等问题阻碍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为此,需要提升社区建设的高度,从社会建设的视角认识社区建设,以社区为本,按社区发展需要分类建设,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满足社区需要的组织化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社区自治也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在法律上定性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可是其在实然角色却发生了异化,行政化倾向严重,与业主委员会等其他组织存在矛盾。针对居委会自治角色困境,必须从法律规制上完善居委会自治,及时...  相似文献   

7.
社区治理模式实际上是政府与社区两个治理主体之间的不同选择。我国的社区虽然是法定的群众基层自治组织,却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居民在治理中相对弱势。要想化解我国社区自治目标与行政倾向之间的冲突,可以从相关利益主体、公民参与行为、行政体制安排三口切入,构建适合我国本土发展的现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叶素  申屠宇星 《社区》2010,(19):27-29
目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任务多、负担重、行政化倾向明显以及社工走访居民时间偏少。面对这种情况,浙江省杭州市清波街道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推行服务新方法,实施“AB岗工作体系”,培养复合型社区工作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卢云秋 《社区》2003,(10):17-17
从实践的情况看,目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职能的剥离与减负工作并不顺利,个中原因,除了政府管理社区和自治组织的体制与模式仍沿袭旧的传统以外,主要是介入社区发展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的  相似文献   

10.
邓佳斌 《社区》2014,(10):12-12
一位从事社区工作近三十年的老社工,在参加一次武汉社区公益创投培训会议之后,感慨地说道:“干了这么久的社区工作,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社区工作。”老人家的感慨不无道理,因为人们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深受行政化的“街居”制度的影响,长期处于这种城市社区的治理惯性之中,即便时代变迁,也没有仔细地思考到底什么是社区,什么是社区工作。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社区也紧紧跟随经济社会变化而不断转型,呈现出一种新背景下的新特征,这种特征便是目前城市社区普遍存在的“新社区”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汪生夫 《社区》2004,(20):20-21
居委会的行政化倾向仍然严重 一些地方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趋势仍很严重。如今,“某某工作进社区”似乎成了一些部门将工作落实到基层的标志,上级政府各主管部门和街道不断给社区居委会下达任务、布置工作、交办事务。据对一个市城区80个社区、414名社区工作人员所作的调查,目前,社区要承担100多项具体工作,加上名目繁多的创建、检查、考核及调研活动,使他们疲于应付,有时一天要开好几个会,连派出开会的人手都不够。很多的部门布置任务想到的是社  相似文献   

12.
田志梅 《社区》2013,(16):32-33
近年来,基层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社区任务过多、工作负担过重。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化倾向严重;“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没有落实,社区事务无序进八;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社会化服务滞后;  相似文献   

13.
社区治理行政化与治理责任弱化共同作用于社区治理内卷化。如何重新明确社区治理责任成为当前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改革的方向,也是理解社区治理内卷化的新框架。田野经验表明,重庆市C街道网格化创新实践重新明确了社区治理责任,其治理过程为:划分网格单元、落实治理责任;整合基层资源、软化制度约束;明确问题导向、夯实治理能力。网格化创新实践从几个方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优化权责利结构,强化居委会治理动力;激活社区主体性,提升居民当家人意识;培养群众化干部,形塑简约化治理格局。因此,重新明确治理责任的网格化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2,(19):46-46
能否让社区享有充分的自治职能,避免行政化倾向,是关系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为此做出了努力。明确社区职能,理顺工作关系。为强化社区自治职能,浔阳区围绕明确社区职能开展了调查研究,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明确赋予社区“三权”,即自治权、协管权和监督权。将  相似文献   

15.
周立 《社区》2013,(4):1-1
元旦刚过,新春又将来临,我和《社区》杂志的全体同仁祝广大读者和社区工作者新春愉快,吉祥如意!向广大社区工作者说声:你们辛苦了!自2000年中办、国办发布23号文件以来,城市社区建设在各地得到了大力贯彻。尤其是近几年来,社区建设成了各地城市管理和建设的重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地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其中有广大社区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4,(24):10-11
为切实减轻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克服和防止社区工作行政化、半行政化倾向,把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从繁忙的行政性事务和其他居民自治以外的社会事务中解放出来,江苏省苏州市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的若干意见》,意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7.
周林 《社区》2009,(22):24-24
为破解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任务多、负担重和行政化倾向明显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围绕“居民自治全渗透、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服务全方位”的三全目标,探索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的新机制,充分发挥了工作站在“为民服务、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受到辖区居民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各地推行社区去行政化改革难以持续的问题,以G市B区为个案对“社区去行政化”改革实践的制度困境进行考察和分析后发现:新型社区“政务名称”与“政务级别”之间的非一致性使社区遭遇“公章效力”困境,反映的是机构与权力规则的不吻合;“属地管理”机制与“去行政化”举措之间的非一致性使社区及其工作人员遭遇“权责错位”困境,反映的是不同制度功能的不吻合;“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之间的非一致性使改革后的社区干部遭遇“身份下降”困境,反映的是编制待遇及流动规则的不吻合;“经费包干”与“费随事转”之间的非一致性使社区遭遇“捉襟见肘”困境,反映的是市区两级关于社区工作经费规则的不吻合;“撤销建制”与“加强党建”之间的非一致性使改革所在地遭遇“街道地位”困境,反映的是地方与中央政策对于街道定位的不吻合,并最终引致改革的终结。由此,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是:“社区去行政化”改革实践过程遭遇的,是不断改革环境中现有制度体系的欠吻合或非一体化的困境,即改革的制度与整体制度之间的非一体化困境。  相似文献   

19.
方圆 《社区》2004,(9):27-27
社区干部收入偏低、社区办公经费匮乏、办公环境差甚至没有办公场所、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等是当前影响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和社区建设成效的几个重要因素,也是各地社区建设中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辽宁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辽委发【2004】3号),对社区的投入机制和社区建设的有关问题作出了硬性规定,为解决此类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20.
王桐叙 《社区》2008,(22):32-34
社区主体是居民,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多数社区居民对于参与社区建设的认识仍停留在“参加活动”的阶段,即“你组织活动,请我参加”的被动参与状态。虽然不少社区建立了多种多样的社区民间组织,但这些组织也仅处于搞活动、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状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不强,途径不畅,是制约社区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所属社区,在解决社区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诊断工作法”,提升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