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拟讨论首字为"不、无"的双音节词的结构类型.我们认为,多数情况下,"不"后跟动素和形素,构成偏正型合成词,"无"后跟名素,构成动宾型合成词;但"不"后也可以跟名素,"无"后也可以跟动素、形素,其结构类型应具体分析;还有一些语素意义不明的双音节词不宜讨论其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
外来语素有别于外语语素 ,字母词中的字母不都代表外语语素。一部分外来语素具有构词能力。外来语素和汉语固有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可称为混合词。建议《现代汉语词典》对几个外来语素的标注作一点修改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对《山海经》中记载的211个植物名词进行构词研究,通过全面考察其结构类型与构词成分,揭示了《山海经》中植物名词的一些特点:植物名词以单纯词为主;合成词中偏正结构占绝大多数,其中名名式又是主要形式;植物名中动词性语素很少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以往“名量”式合成词判定标准不明确的情况,通过与“名名”式词的比较,提出确定“名量”式要从语素义与词义关系的角度着手,对曾被看作“名量”词的一些词语进行了分析,重新划定了“名量”词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汇中反义语素并行构词现象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语里有许多由反义语素并行构成的合成词和四字格短语,反义语素在意义上矛盾、对立,在语言习惯上却能共同构词,这不能不算是汉语中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语言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这类词在结构和意义上的特点,并探讨了影响词内并列的反义语素排序的因素,最后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出发论证了这类词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朱德熙有关组成关系与实现关系的理论,分析语素与词的关系。可以看出,语素与单纯词为实现关系,语素与合成词为组成关系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语素文字,汉字记录的语素可能是具有不同构词能力的语素、可能是具有不同数量功能的语素、可能是具有不同意义的语素、可能是具有不同数量意义的语素.汉字和语素之间的关系是纷繁复杂的.本文试图从多个不同的角度阐释这种关系,并通过对语素"素"的剖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名词性复合词中,有一类词的结构比较特殊,它大多是由一个单音节的名词性语素和一个单音节的量词性语素前后组合而成,我们称其为"名量式复合词"。对于名量式复合词的判断标准及范围的界定学者们还存在争议,本文试图探索"名量"式复合词的关系和结构,从名量式复合词的语义及其构词成分的性质角度,揭示其语义上的特点,提出判断它的四...  相似文献   

9.
"分"有"部分"义,可以与一些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结合,构成合成词,如"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等。这些词语义项比较丰富,在佛教典籍中用例较多。加强对这些词语的研究,对了解中古汉语的词汇面貌、编纂大型词典等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有"部分"义,可以与一些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结合,构成合成词,如"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等。这些词语义项比较丰富,在佛教典籍中用例较多。加强对这些词语的研究,对了解中古汉语的词汇面貌、编纂大型词典等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的介宾型合成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文章主要从它同介宾短语在构成材料的性质语法功能相同或相近两个角度阐述了在汉语中增设方位型合成词的理据,从语法分析的一贯性原则、便于分析称说、利于教学三个层次阐明了在汉语中增设方位型合成词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文章还从该类型合成词的语素类型、语义类型、粘着性三个不同侧面揭示了其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证了Costello&Keane限制理论对汉语名名合成词释义的正确性及普遍性,并把汉语中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新族词纳入到限制理论的论证范围.运用该理论解释了名名新族词的创建和理解,认为其创建过程是三条约束即可能性、信息性和诊断性的表征构建过程,其最佳理解是满足三条约束,指出名名族词的语义关系基本为关系型,并与名名合成词的创建和释义做了比较,阐明了新族词更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亳州方言中的"得"字语义丰富,用法灵活。从其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两个维度分析了"得"字单独使用与组合成词的方言语法特色,对亳州方言中"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单独成词时可充当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组合成词时和名词、动词组成合成词,"得"便成为半虚语素。  相似文献   

14.
《孟子》赵岐注偏正式复音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音节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在《孟子章句》中存在着大量以复音词解释《孟子》原文单音词的现象。经过统计,《孟子》赵岐注中共有偏正式复音词613个,在数量上仅次于并列式复合词。偏正式复音词占赵岐注复音词的34.79%,占赵岐注合成词的35.39%。偏语素与正语素有15种语义关系,有“名+名→名”等21种构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汉语的词,按其结构方式,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为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为合成词。合成词内部,根据语素的作用,又可以分出复合式、附加式(或称“粘附式”、“缀加式”、“派生式”等)、重迭式三种——由“词根+词根”构成的是复合式合成词,由“词根+词缀”构成的是附加式合成词,由一个词根重叠而成的是重迭式合成词,这一切已经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公认。但  相似文献   

16.
新词的大量产生是当代汉语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而单音节外来语素的形成和在当代新词构造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人们的承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讨论:第一,从来源和形式、组合功能、性质和表意等方面为单音节外来语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单音节外来语素参与构造新词的构词方式和造词方式。第二,考察单音节外来语素意义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第三,认为单音节外未语素参与新词构造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并分析其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语言规范的认识。文章提出:一方面,单音节外来语素形成并参与当代新词构造符合汉语的语言规律,是汉语同化外来语言成分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对现代汉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总之,单音节外来语素参与当代新词构造,是语言接触过程中发生的语言变异,是一种“积极”的、有生命力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分化型偏正双音合成词的词义是对正语素原有语义进行分化的结果,偏语素在合成词形成中的作用是帮助实现这种分化。《左传》中分化型偏正式双音合成词的正语素被分化出下位语义时,包括有限分化和无限分化两种分化结果。有限分化又分为下位全程分化和下位半程分化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词法,人们一直把它放在语法层面上来研究。由语素和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语素之间固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结构关系,如偏正、联合、补充、述宾、主谓以及附加、重叠等等。描写这些结构关系,对于认识合成词的构成,无疑是有帮助的,但应该承认,从语法层面对构词法的研究,实际上只是概括了合成词的结构类型,而结构类型远不能完全解释词是怎样构成的,至少在以下问题上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一种特殊的构词材料——条件复合语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现代汉语中由两个单音节语素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占优势,但也有不少由三个单音节语素组成的三音节合成词,并且这种词现在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略如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单音节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在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中存在着大量以复音词解释《孟子》原文单音词的现象,《孟子章句》语言通俗,接近口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的词汇面貌,专题研究其中的复音词对考察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赵岐注释语中共剥离出1763个复音词(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职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其中并列式复音词897个,占赵岐注复音词的50.90%,占合成词的51.79%。对其构成特点,我们分别从语义、词性、语序上作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从语义上看,偏语素与正语素共有相同意义、相类意义、相反意义3种并列形式;从词性上看,共有名+名→名等8种构词方式;从语序上看,共有AB/BA都存在和只有BA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