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密悖论”至今仍没有得以解决;“矛盾人”观点在探讨人自身矛盾显著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方法论缺陷;通过对人所具有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感性与理牲、善与恶、义与利等具体矛盾形式的分析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理论和方法论原因,并试图以“矛盾人”解答所谓的“斯密悖论”。  相似文献   

2.
"天下"概念从五帝三代的地理空间意义向秦汉后的以仁为核心的普世伦理转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变局."天下"理念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有助于维系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演变中的疆域完整和民族团结,而且培育出了中国式的伦理自由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修养都有巨大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因对人性的假设不同,形成“斯密难题”。本文基于此,探究了其现实意义和真正本质。认为“斯密难题”给我们揭示了内存于人类生活中的深刻悖论,其所涉及的关于“经济人”与“道德人”、经济(学)与伦理(学)问题的思考,才是探讨其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假设的复归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在一定的道德伦理和法律约束下,追求利己并实现利他的统一体。斯密的后继者对经济人假设的界说越来越功利化、理性化、程式化并失去其原来的伦理意蕴。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倡导一种以自由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全新的发展观,实现了经济人假设的古典复归。着眼于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塑造具有四种道德品质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独辟蹊径,将理性伦理与经验伦理结合,使情感伦理学完善并成一体系,结合经济领域,以合宜为标尺,寻找道德行为与经济利益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斯密悖论"的实质、同情的利己性和回报、"斯密悖论"的根源等。分析表明,同情因亲缘、地域和信仰差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这决定了同情心的利己性,而且同情的利己动机与经济上的利己并无不同,进而认为"斯密悖论"并不成立。指出仅仅提倡人要有同情心虽然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但难以收到持续的和普遍的效果,社会文明建设需要用回报作为激励。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目前我国理论界尤其是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对亚当*斯密"经济人"思想普遍存在的片面理解后,提出了要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来重新认识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的观点,并指出了这种在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片面理解和灌输"经济人"思想的倾向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以及矫正这一错误倾向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问题"有不同的逻辑层面.在个别层面上,斯密问题是他的经济与伦理学的关系;在特殊层面上,它是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伦理的关系;在普遍层面上,它是人类社会的经济与伦理的一般关系.在这些逻辑层面上,斯密问题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家应秉承程朱理学的基本思想,以道德伦理文化建设为核心,在"礼"文化的约束下,塑造企业家的个体文化,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国家起源方式等,中国自周代初年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政治伦理为思想史主题的文明发展模式。此种文明模式以德治主义为核心,虽然具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其学理本身也存在诸多方面的悖论,并且由于这些悖论而给古代中国的历史带来了至深且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