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拙著<新儒学批判><新儒学批判>中文版由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10月第1次出版发行.即将在韩国梓行.此事襄成,既可使当今中国学术走向友邦,亦可加强中韩两国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相似文献   
2.
人是文化的动物.这意味着人作为人的有限与无奈。几十年人类文明史上同放光辉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其差异与冲突的根源在于:中国人仁心自证,蹈火迅德理想主义.并在与西大科学化的世俗关怀的结合中,陷入了民族历史的现代尴尬;而西方人由于科学理性的张扬,虽不免因科学的膨胀给人类的生存意义带来危害,但其现代文明的经典模式又正是今日人类必须仿效的样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学者看来,世界上对历史学进行系统批评的第一人,是唐代的刘知几。实际上,事实远非如此。先于刘知几四百多年的罗马哲学家琉善著有《论撰史》,在史学批评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参见拙文《论琉善的史学批评思想》,载《史学理论》1989年第3期)。即便在我国,刘知几也算不上史评的第一人。比他早出两个世纪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就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批评思想。我们不能说,有了史学就有了史学批评。史学批评是史学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的结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的学说,首先是一种历史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显然,这里所说的“历史科学”与我们今天所常说的历史科学不是一回事。它指的不是历史学本身,也不是对历史的具体研究,而是历史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也就是说,对任何过程和现象的研究都必须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历史主义是马克思终生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在他看来,不存在对所有历史时代普遍适应的抽象形式,一切都在历史中生长、发展,同时也必将在历史中归于死亡。要  相似文献   
5.
历代史籍在讲到周代初年的历史时,都说武王崩,成王幼,不能当政,周公旦摄行政当国,辅佐成王。如:《尚书·金滕》:“武王即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说文》释“孺子”,“乳子也”。《荀子·儒效》:“武王崩,成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其生命的晚年,曾在研究大量人类学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从村社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发表于1924年。但由于当时社会主义运动特殊的政治环境,反映于这些信件中的马克思晚年思想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只是到了本世纪七十年代,随着  相似文献   
7.
"内圣"七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圣外王"是儒学从古至今万变不离其宗的运思模式。"内圣"是外王之根据。对"内圣"进行学理性分析,可透析儒学的真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由于作为"外王事功"之根据的"内圣"本身之根据是难以定立的,由此决定着儒家学说的空蹈,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壑,既很难使人们在德行的维度精进,更难于将仁政德治落实于现实的政治行为中,甚至使儒家"内圣"之学成为专制主义的护符。  相似文献   
8.
一、《新科学》与哲学的变革维科出生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的一个书商家庭,家境清贫,只在一所教会学堂念过小学,大部分时间靠自学。正因为此,在维科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学术上的师承关系,也看不到任何先入为主的思想权威对他的影响。他虽然景仰过柏拉图、塔西陀、培根等先哲,但维科的思想完全是自己的。可以说,维科走的是自己的路——一条创建新的科学体系之路。 当时,整个西方学术界都在为自然科学的成就而欢欣鼓舞,并在对科学理性的崇拜过程  相似文献   
9.
道德理性是文明人的一种禀赋,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即在于人心是否为文化之心和道德之心。中国以道德理性而称誉世界,儒家更把道德理性的高扬发展到道德理想主义崇拜。然而,中国文明的悲剧亦在于此:道德理想主义崇拜非但没有给中国人营造出真正的道德家园,相反的却是中国文明难以自新的根源。因为道德理想主义崇拜必然导致道德乌托邦的营建,而在道德乌托邦里,是最无道德可言的。因此,中国人哪一天跳出了道德理想主义崇拜的思想陷阱,哪一天也就有了真正的希望和灿烂。  相似文献   
10.
从几年前和最近出版的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看,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他放下其主要著作《资本论》第二卷不去作最后完成,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古代社会史研究方面,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什么晚年马克思研究工作会有这种变动?是什么动因促使他将自己的研究范围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从西方转到东方然后又再转向西方?本文作者在系统研究马克思晚年读书笔记和大量的通信的基础上,作出了综合性的考察,认为马克思晚年探索,既有出于完善《资本论》第二卷和完善原始社会理论的考虑,更主要的则是为了从理论上系统解答东方社会(尤其是俄国)的发展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