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齐梁诗歌是南朝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诗体变革的重要时期。中国古代诗歌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嬗变。沈约是齐梁文坛上很有影响的一个文人。他的诗学理论对齐梁诗歌在理论上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引导了齐梁诗歌的发展方向,为齐梁诗人开创了崭新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2.
沈约为齐梁之际文坛领袖,史称“一代辞宗”。其诗隐约接触到一些社会问题,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所创新。其文章在当时亦属大家。其赋音节和谐,属对密切,处于古赋向律赋转变的中间环节。他的文学思想相当丰富,有不少有益的见解,其声律说影响尤为深远。在齐梁文坛上,为推动文学的发展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沈约是南朝齐梁时的重要诗人 ,是当时的“一代辞宗”。他不仅诗歌创作颇有成绩 ,而且他毫无文人相轻的陋习 ,不崇己抑人 ,笃于揄扬后进 ,齐梁间很多诗人或多或少受过他的褒奖。齐梁文坛上 ,沈约提携了大量的文坛同辈或后进 ,对齐梁诗歌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沈约影响了一大批当时或后代的诗人。  相似文献   

4.
论沈约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约是齐梁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集中创作于东阳外任期间。其山水诗作景物描写细致生动,而诗中的情与景却呈现为不相交融的割裂状态,并带有较多的述行意味。沈约山水诗的这种特征与当时的文学风气虽然相左,却与前代的谢灵运有类似之处。而导致这种相左与相似的主要原因便在于个人的遭遇与心态。  相似文献   

5.
沈约是齐梁之际的著名诗人和文坛领袖 ,其文学活动包括诗歌创作、提励文学新人、参与文学集团与倡导以“三易说”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思想四个方面。他所提倡的“四声” ,引起了声律说的广泛流行 ;求真向俗的文学思想更在当时起到了革除晋宋诗歌生涩僵硬的弊端的作用 ;而这种文学思想却又导致了后代诗人对沈约的批评与冷落。  相似文献   

6.
沈约是南朝齐梁时重要诗人,终其一生,不仅在诗歌理论主要是声律论方面着力探索,而且以善于作诗闻名当时,与任昉享有“任笔沈诗”之誉,被尊为“一代辞宗”.然而,对于沈约诗歌的评价,历代评论家意见很不一致.这一分歧始自沈约死后不久.与沈约同时但卒年略晚的诗评家钟嵘在《诗品》中把沈约列入中品,曰:“观体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余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  相似文献   

7.
摘要: 赋得诗是随着南朝文人即席分题赋诗的出现而产生的诗歌新类别。在命题上,唐前赋得诗一般采用“赋……得……诗”、“……赋得……诗”、“赋得……诗”的形式。在题材上,唐前赋得诗主要指向咏物、咏诗、咏史、赠别。在形式上,唐前赋得诗主要是五言四韵,至于七言、杂言的赋得诗,四韵以外的赋得诗,都很少;绝大多数押平声韵,押仄声韵和换韵的情况比较少见;分韵赋诗和题中用韵的情况也已经出现。唐前赋得诗创作推动了南朝永明体、宫体和以陈后主为首的三个诗歌创作群体的形成,对南朝诗歌不断追求“新变”产生了影响,推动了齐梁以后诗歌题材的大发展,也使齐梁诗歌诗体短小、精雕细刻、讲究四声、语言绮艳的特点进一步固化。    
 
  
  相似文献   

8.
粱代文学家吴均诗中表现出牢固的"游侠情结"。吴均的"游侠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英雄 情结",它包含着功名渴望、恩遇希冀、身世感慨等多重内涵。解读吴均的"游侠情结"有助于我们更为感性 地认识其人其诗。表现吴均"游侠情结"的这类题材诗歌,在内容日益贫弱的齐梁诗坛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9.
齐梁药名诗的出现标志着药名诗在诗歌史上的确立,它体现了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推动了诗歌的成熟;反映了齐梁诗人的活动状况,展示了士人的学识素养;传播了学科知识,拓展了诗歌的功用。它用自身的形态和价值丰富了诗歌的百花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齐梁体诗是盛唐诗人在近体律诗定型后刻意仿效齐梁诗风或诗律而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岑参《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诗不仅在表现题材和诗情、诗境等方面效齐梁赠妇寄闺之作,而且在写法上也通篇皆对、假物比象,充分体现了齐梁体绮秀映带的艺术特点。王昌龄《诗格》齐梁调声条反映了盛唐人对齐梁体诗调声之术的初步认识和理论总结,后人谓唐代即有齐梁调诗是对此书原文的误读。杜甫戏作的吴体诗《愁》与唐人所作、所论齐梁体在诗歌体式和格律方面均有显著之差异,吴体与齐梁体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诗体。盛唐人之所以不太热衷创作齐梁体诗,存在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而时人普遍对齐梁绮靡诗风和严苛诗律持批判态度是其中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咏物诗在齐梁间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夫之云:“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本文在此基础上再作较为具体的判断,从作家作品之数量,诗歌题材之广度,艺术技巧及形式等三个方面对齐梁咏物诗的创作加以对此,认为咏物诗兴于齐,盛于梁,咏物诗全面兴盛的时间当在梁代。  相似文献   

12.
齐梁时代音乐消费的高涨与其时社会风气的奢侈和清商新声的发展关系密切。齐梁音乐消费的主体包括市民阶层和上层贵族,民间自由活泼的音乐消费情境和上层社会奢华、精美的消费情境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影响。齐梁音乐消费直接推动了包括清商新声和中原旧曲在内的乐府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沈鲍”是沈约和鲍照的并称,最早出现在杜甫诗中。它的涵义有两点:同盛名于文坛,诗风都具有怨而俗的特征。“沈鲍”并称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晋宋易代之际“士庶杂选”引起的士族和庶族关系变化在文学上的反映。从文学上看,“沈鲍”诗风的价值,在于它是刘宋颜谢诗风向梁陈宫体诗风演进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齐梁故里之争中的若干问题逐一进行辨析,认为齐梁萧氏祖居地在"武进县之东城里",即今常州市西北万绥一带,齐梁故里在常州武进.并指出在学术争论中应遵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齐梁故里属地有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引证古今文献记载,考察常武西北地区众多齐梁遗存,论证了齐梁故里在常州武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气韵与“传神”是两个不同范畴。比较之下,有神明之美与神动之美之别、虚静与感应之别、超迈与力遒之别。在谢赫的“六法”中,还隐含着重神略形的“物感说”与推崇形似的“写物说”的对峙及共处。气韵以“传神”作解这桩千年公案的成因,在于气韵于“余意”有所欠缺,而这却是“传神”之长。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学者、思想家,其关于人权方面的理论极为丰富。作为人权分支的女权思想也颇具特色,既包括了人权普适性的基本理论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内容,也包括为了实现女权从具体层面予以考察的不同视角:保护妇女健康,支持妇女接受教育,倡导女权运动,实现妇女解放。其思想别具一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三首“望岳诗” ,是杜诗登览诗作的精品。其中 ,东岳诗偏于表现青年杜甫的豪情志向 ,西岳诗则偏于表现中年杜甫忧谗畏讥 ,遭贬以后重新济身朝班参与政治的希望 ,而南岳诗则偏于表现老年杜甫冀望统治者修明政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齐梁诗论是整个魏晋南北朝诗学理论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 ,诗论形态已经完全成熟。诗论内容方面就诗歌本质的探讨进行了较充分的挖掘 ,缘情、诗体流变、声律、辞工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意义的探析。而且 ,本时期仍然有儒家诗论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