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中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长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毛利差偏高。本文通过系统地从利率定价机制、分业经营制度、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中间业务比重、金融生态环境、政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制约中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的因素,并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银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率政策中调整存贷利差的效应分析——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存贷利差是利率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银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利率政策中存贷利差的调整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绩效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也就成了本文所需探讨的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存贷利差调整的原因,进一步探析存贷利差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行为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是社会间接融资的主体,更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由于商业银行缺乏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内在动力,所以融资难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根源在于现行的存贷利差实际上是相对的恒利差体制,客观上鼓励商业银行做大放小。推进利率市场化、缩小存贷利差是促使商业银行选择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客户的根本途径,是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试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央行宣布同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下限,7月进一步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下限,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已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存贷利差收窄,挑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迫使银行改变原有运营模式,加快综合经营发展步伐。结合我国银行业近年来综合经营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非银行金融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对其化解利率市场化冲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6年以来的八次降息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了重新定价风险,而商业银行也没有因利率调整而实现贷款规模的预期扩张,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盈利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商业银行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大力开展业务创新,加强经营管理,建立银行内部核算机制和内控机制,以降低降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发展创新浪潮的日益高涨、存贷利差的日趋减少,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已远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而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更是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如何改善其经营收入结构,已成为上市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剖析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2000—2007年经营收入结构的变化,对如何增加经营收入,改善经营收入结构方面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比较分析1996-2008年美国利率和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其次比较两国利差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中美利差和江苏省的净出口额基本成正相关关系、外商投资意愿与利率的变动成正相关关系、利率变动与江苏省结售汇差额的变化趋势大体上是一致的结论。并运用ADF检验和Johansen协整技术实证分析了中美利差与江苏省各对外经济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表明中美利差的变化对我国外向型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据此认为可以通过调整我国利率水平来调节我国的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与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商业银行数量规模与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在存贷利率受到管制的垄断市场中商业银行之间的不当竞争也导致整个行业陷入系统风险扩大而企业绩效下滑的困境中。要使商业银行突破发展困境并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在强化商业银行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推进利率市场化,放松资金定价的严格限制,逐步打破银行体系的垄断格局,建立和维持一种具有合理垄断与竞争性质的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既保证商业银行有效的竞争,又突出商业银行适度集中的特点,进而推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作为收入来源.随着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逐步改变了传统盈利模式而转向拓展非利息收入并寻求更为广阔的收入空间.本文选取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对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并不显著的正效应,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因此,在积极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创新降低运营成本,主动拓展支付结算、委托代理业务之外的其他收入并不断优化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也趋于市场化。如何建立贷款定价机制,制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是各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增加赢利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及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借鉴Maudos和Solis构建的利差决定的综合化模型,采用2009年—2016年中国50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风险厌恶程度、运营成本对商业银行利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间业务收入、成本收入比对商业银行利差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市场垄断程度、交易规模、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对商业银行利差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净息差、银行收入结构、金融脱媒及银行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快金融创新、差异化定位、加快混业经营步伐、适度增加海外机构设立以及提高利率管理水平等举措来应对利率市场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P2 P收益率、利差和流动性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得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P2 P收益率受利差和流动性波动的影响,并且影响显著;通过P2 P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得出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P2 P与商业银行竞争与发展。最后得出结论:利率市场化会使得部分P2 P平台受到冲击甚至倒闭,但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看,健全的金融市场实质上能够帮助P2 P平台更快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实施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面临的问题及受到的影响,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暴露,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由此带来资金成本的上升,利率风险管理难度的加大,以及利差的减少。商业银行因此要加强金融创新、防范利率风险、中间业务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基于82家商业银行的历史数据分析,厘清了央行利率政策、商业银行议价空间以及银行利差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理,测算了央行贷款利率放开对中国银行业以及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贷款利率放开增大了商业银行议价空间,将会直接导致银行业利差定价的缩小,使利用传统利息业务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激发银行提供多层次的信贷服务;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增大了优质企业客户在银行贷款时的议价空间并从中受益,有利于实体经济中优胜劣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的27个国家2005—2017年时间序列月度数据,采用分位数单位根检验方法验证实际利率平价理论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是否有效,同时分析实际利率偏差序列在不同分位下的不对称均值回复。实证结果表明,27个国家中仅11个国家的实际利差序列是平稳。文章考虑了不同分位水平下实际利差的均值回复速度,总结出实际利差的四种变动趋势,从而对不同类别的“一带一路”国家与我国的金融及商品市场整合提供指导,进而探讨中国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主导国家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利率调整越来越频繁,利率波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隐含期权越来越多地嵌入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项目中,成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新难题。在识别隐含期权、理论分析隐含期权对久期模型影响的前提下,基于期权调整利差模型,采用了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出了隐含期权存在下的有效久期和有效凸度,对比分析了无隐含期权和有隐含期权时的久期和凸度值,显示出了隐含期权对利率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破茧而出 从2004年10月29日以来,利率走出下降通道,形成上升拐点后,已经第4次上调存贷款利率,每次0.27%,尽管幅度不大,但银行业存贷款利差大,对贷款人心理影响十分明显。这些年随着银行间房贷业务竞争激烈,各大银行在加息背景下开始竞推固定利率房贷业务。固定利率是相对于浮动利率而言的,在约定期限内确定贷款利率,不随利率的变化而改变。当此轮加息周期开始后,许多房贷族开始倾向于选择固定利率房贷。  相似文献   

19.
利率的调控影响资本流动进而影响汇率的变动,汇率变动反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利率的变动。通过对利率平价条件公式进行变换,利用条件众数模型对中美利差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汇率表现出急剧升值的趋势并且表现出不稳定的特性,提出应对人民币的升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有效地实施中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管理,收集了大量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管理过程所出现问题的数据和资料,这些问题包括发行目的单一、相互持有、发行利率偏低等,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这些问题既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和监管部分的原因。同时认为,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加强商业银行次级债管理,必须从银行自身、政府和监管部门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优化次级债管理的外部环境;加强次级债的内部管理;完善政府对次级债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