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评论往往着眼于作品的社会批判指向,掩盖了男权话语对爱玛的“极度诱惑”和“本文骚扰”这一基本事实。从爱玛不仅能够看到了父权文化体制下话语本文对她“诗意的征服”,还能够察觉到体现在女性身上的典型的“书本的迷恋”和“语言拜物教”倾向。男权话语的本文诱使爱玛沉溺自己的“爱情妄想”,禁锢在自我羞辱之中,由此我们更深刻地意会到“使女人作为女人——而不是作为男人——去阅读”的必要和艰难。男性故事话语的本文给读者设置了迷途错径,女性阅读理论所做的就是在此竖起雷区标志,帮助人们尤其女性通过危险地带。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一些女人骂另一些女人是“狐狸精”。也许是她们的丈夫或男友曾遭其引诱,又或者这些女人根本就不认识这些被称为“狐狸精”的女人,只是因为她们身上有着难以抗拒的女性魅力。撇开那些纯粹干挑逗、色诱那行当的女人不说.一个女人充满着女性的魅力是生命的风景.也是城市的风景,更是万丈红尘里的风景,应受到赞赏而不是遭遇骂名。  相似文献   

3.
虽说如今的女人都知道,最靠得住的不再是男人,而是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借男人的力。一些女性,总爱结交一些“烂”男人做朋友,他们耍酷、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牢骚满腹、不负责任,跟他们厮混没有任何长进,他们的表现让女性对男人一次次失望……而当这些女性从青春的迷惘中惊醒,却发现那些优秀的女人身边总有一些出色的男人围绕,不知不觉中令她们已经站到了高处。一位事业颇为成功、刚刚荣升了高级主管的女性在接受记者专访的时候,透露了一个成功的秘密:“碰到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聪明女人的身边总可以找到几个愿意帮她一把的有实力的男人。对于女人而言,男人理性的思维方式是在职场中最值得借鉴的。”这位女性的言下之意是:成功的女人身边总有许多优秀的男人在帮助她,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话语权和话语:两性角色的“在场”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性角色的话语权再分配,中国女性在父权社会秩序中重新定位。男性话语赋予女性双重能指的修辞化命名,“女人”作为能指,在亦“玉”亦“瓦”的喻象系统中漂移。在男性霸权中崛起的“女强人”,是对男性话语权的不成功的抗争。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以“食色性也”证明古人承认性爱之本能 ,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判断仅施惠于男性 ,恰恰是对女性实行压制的权威性话语 ,助成中国几千年宗法伦理制下男女的不平等。文章以古籍中的“色”指女人着手 ,分析两性所受之不同对待 ,说明女性无权“好色”及在两性关系上的被动甚至被占有的地位 ,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发展日益快速的今天,做个紧随时代潮流的现代女性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做到事业、爱情及家庭三方面兼顾妥当,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事业成功的女人往往被冠以“女强人”的头衔。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感性的女人是火,理性的女人是冰。火的狂热让男人想人非非,冰的寒冷让男人退避三舍。感性的女人永远不缺爱情,理性的女人通常独善其身。感性的女人通常是幸福的,并对自己有时如飞蛾扑火般的爱情而陶醉,理性的女人通常也是幸福的,因为少了受伤的苦痛。感性的女人为爱情而陶醉时也更多地收获了爱情,而理性的女人少了受伤的苦痛时也少了爱情的甜蜜。于是,更多的感性女人成了小鸟依人的贤妻良母,更多的理性女人成了成就事业的女强人。有了爱情的女人是幸福得一塌糊涂,有了事业的女人是一塌糊涂的幸福。告诉我,是做感性的女人?还是理性的女人?”的确,这样的问题很难回答.做一个即理性又理性的女人何止一个难字。我认识这样一个人,她有着甜美、纯净的声音,小鸟依人般的身影,利索、果断的处理头脑,她就是北京赛波特如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晓杰女士,一个十足的商场“女强人”。认识她的人都会惊叹外表如此柔弱的女性居然有如此丰富的经历,以及完美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董环  秦晓 《女人世界》2007,(3):46-47
当今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只相夫教子。做个全职太太是不行的,只驰骋职场做个女强人也不行。衡量指标很多,要有事业、有家庭,有爱、有魅力……自然压力也就会很大,做一个现代女性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于青,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珠市口支行行长。看到她,就想起了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有一种女人,让你过目难忘。看见她。如同亲眼目睹了整园的玫瑰在夏季里哗然绽放”,她的气质远远胜过容貌。她的眸子里永远闪动着详和与安静。也许她就是那种女人吧:铿锵玫瑰。尤如午后的阳光般绚丽绽放。  相似文献   

8.
赵锐 《金陵瞭望》2010,(26):21-22
陈平.IOV高层惟一的中国面孔.被欧洲上流社会赞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欧洲最美丽的中国女人”、“国际舞台上最年轻的女性社会活动家之一”、“德奥十大杰出华裔女性”……2010年10月22日.第二届IOV世界青年大会在南京召开之际.优雅干练的陈平在励志社旧址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9.
传说夏娃偷食智慧树上的禁果后,发现了自己生存的本真,义无反顾地走出了伊甸园。而中国的“夏娃”却从“五四”新文化中汲取理性启蒙的乳汁,打破了封建父权的禁锢,发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当她们把“女人也是人”这一自我精神价值的分辨确认以文学的形式进行表述时,中国文坛就涌现了张爱玲、陈衡哲、冰心等一大批女性作家,宣告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诞生。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现代女性勇敢地冲出家门,开始了对“人”的浪漫憧憬。可是,她们很快就陷入了困境,由于女人挺直的身躯无法得到男性的认同,夏娃们走出伊甸园却无路…  相似文献   

10.
性别意识演变与当代中国知识女性生存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女神——女奴——女人的女性发展史为当代中国知识女性营造了一道隐形紧箍,“无性”知识、“有性”现实又将其推到了社会职业压力、家庭职责压力及自我价值追求三维压迫之下。唯有“西方性别意识本土化”、“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个体性别意识现代化”,才可能助中国知识女性从夹缝生存的状态中突围而出,并协助全体女性实现作为“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本质上不属于“女性主义”作家。她以女人的细腻和敏感描写世界,更是以女人对女人的刻毒来写女人。她笔下的女人只会使人替她们感到悲哀,却无法让人喜欢她们。她笔下女性命运的悲惨,虽然也有男人、社会、礼教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自己虚荣、自私、小心眼儿、软弱、嫉妒、自制力差、庸俗势利等劣性造成的。她的作品全没有“女性意识”的因子,更没有把“女性解放”之类的“女性意识”作为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几个具代表性文本的细读与比较,可发现两性叙事中,“恶女人”形象酷似的表象下,沉潜着本质不同的性别立场与现代性追求。男性叙事中强烈的启蒙诉求背后,凸现了男性现代性性别立场的犹豫与彷徨。在女性文本中,“恶女人”之“恶”是女性意识的象征,鲜明的主体意识、女性生命意识已成为女性话语的明确追求,这种性别意识的现代性追求在文化层面上承续并丰富了“五四”文学开启的启蒙现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神话中具有“母性崇拜”倾向,在社会转型至父系社会时,“母性崇拜”倾向在儒家的伦理道德的孝道系统中发扬光大.孝道赋予了母亲在男性子嗣面前拥有权威的合理性.中国女性正是在“母亲”的角色中冲破了重重伦理压迫,在家庭伦理及由此波及到的社会政治“中心”区域为自己保留了一个“隐性权威”的身份.但实质上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即使是母亲也脱不去“他者”的印记,母亲的权力不是女人张扬性别主体性的权力,而是父权权威话语的代言.中国文学母亲形象是中国文化特质的文学表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妇女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许多文章和著作中都提到了“女性主体意识”这个概念,有人认为这是妇女解放的思想前提,“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发是妇女解放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阶段,但却被中国妇女逾越或忽略了.由于中国妇女还没有树立起主体意识,所以中国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妇女运动,现在必须激发起妇女的主体意识,否则就无须奢谈什么妇女解放和女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吴宓融合中国古典哲学的人文主义内涵和西方新人文主义之精髓.形成自己人文主义的人生观念,而他的女性观念也是人文主义的.他将女性的理想作为其关于“人”的理想的一部分来看待,因此对于女性的理想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的理想.他批评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对女性的真正的尊敬,亦即传统社会较为注重从女性作为“女人”的特殊的性别角色和社会作用方面、而不是从其作为“人”的普遍的标准方面考察女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丁玲的思想和创作“向左转”后,她曾有的女性话语立场并未被革命话语立场所遮断,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仍有延续,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这时的女性话语已不同于“莎菲时期”的女性话语,它以潜在的、变形的方式存在;丁玲塑造李子俊女人形象的过程就是在女性话语与革命话语之间摇摆的过程,两种话语交错出现使得李子俊女人形象更真实传神;丁玲此时的女性话语立场虽较“莎菲时期”逊色,却仍显其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性别角色与“拾海人”的创作心态决定了王安忆女性书写的边缘状态。她不推崇女性霸权,也不逃进私人空间,更不以凸现女性欲望来张扬女性的主体意识,而是以入世务实的平常心书写着位居社会边缘的“边缘女性”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在传统男性霸权的边缘充分地发掘出女性的柔韧力和生命力,真实而有力地完成了对男性关于女人、城市、爱情等书写的解构,塑造出一群边缘女性的强者形象。  相似文献   

18.
父权制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被区分为屈从、反抗及疯狂等三类。但由于其心理及人格结构的差异,“女性”和“女人”的概念也不完全等同。?白鹿原?虽然涉及到了45位女性形象,却因陈忠实不能超越其文化背景、男性视角,最终造成作品在场的大都沦为屈从、依附于父权制而丧失由自然人属性决定的人格结构中的反叛和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而缺席的恰是与以心理及人格结构独立而完整为标志的“女人”的这个概念相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精彩天下     
《阅读与作文》2007,(8):51-51
有一个女人打高尔夫球,不小心把球打到附近的树林里.她便进树林里去找,看到一个青蛙掉到一个陷阱里,蹦不出来。青蛙对女人说:“你好,我其实是个神灵,如果你把我救出来,我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女人把青蛙从陷阱里救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吉米和柔斯是莱辛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中的男女主人公。吉米推崇“一夫多妻制”思想,拒绝婚姻的束缚,崇尚男性的权威,要求女性的绝对的依顺,从而使他身边的女性边缘化为“另外那个女人”。柔斯善于思考,独立自主,追求女性的平等权利和自我意识,拒绝做丧失了主体地位的“另外那个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