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红色的手推车》是美国意象派诗人威廉斯所作的一首名诗,这首诗形式独到,匠心独运,历来受到广泛的推崇.可是彭予对这首诗的汉译却是差强人意,在重现原诗的“形美”上出现了失误.本文将以诗歌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理论基础,着重从诗歌的外在形式、内在形式以及独特的形式三个方面深入对比分析了原诗与译诗,从而指出了译诗在诗歌形式上的不足之处,并借此指出在诗歌翻译中,形式对等是关系到译诗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体制为先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传统观念.许学夷<诗源辩体>的核心内容即为诗歌辨体批评,而"体制为先"是<诗源辩体>最基本的思想."体制为先"强调体制的重要性,重视艺术形式的规范要求,但其理论的对立面并不是性情、声气,"辩体"与"辩意"相对而言,许学夷反对的是以理学的思维方式来观照诗歌,故其评诗摒弃种种"辩意"的因素,以把握诗歌本体特征的辨体批评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穆旦诗歌文本的晦涩标志着现代派含蓄追求发展的极致,他创造的意象不仅新颖而且自成体系,其诗在具有哲理性的同时又充满了强烈的抒情性.穆旦对诗歌形式的选择或他诗歌艺术形式的特色与他诗歌的内容密切相关.诗歌内容的思辩性是穆旦诗歌的晦涩难懂的根本原因;他诗中大量的意象是他灵魂的追逐、艰难与痛苦的显现;也正因为穆旦反复倾诉着自己无法排遣的痛苦,其诗才具有了强烈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4.
晚唐著名诗僧齐己的《风骚旨格》专注于诗歌艺术的探讨,他对诗的形式问题的关注,实质上是关注诗歌的文学性问题。齐己架构了一个关涉诗歌类型学、风格学、结构动力学、主题学、诗歌修辞学等诸多方面的诗学理论框架体系。其理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禅宗的影响。“诗有十势”,是齐己的诗学理论中最引人注目和最富于理论创新的部分,分析、归纳与探索了诗歌结构所构成的诗歌意脉,及其构成意脉的诗歌结构所展现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5.
王勃20岁时,曾在入蜀途中,写下了30首"入蜀纪行诗",惜其多已亡佚.王勃存诗中有6首纪行之作,当为"入蜀纪行诗".另有两首与上述诗歌题材和结构相似,或为"入蜀纪行诗"之存诗."入蜀纪行诗"的艺术特色是"壮美"而"抒情",是王勃在初唐诗坛上突破宫廷诗的束缚,开拓诗歌题材以及召唤诗歌感情回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王勃"诗文革新运动"主张的一次重要实践,因而对于把握初唐诗歌的转向以及王勃诗歌创作的脉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诗、画被称为姐妹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历来倾向于诗歌与绘画的融合.中国这种传统的诗画观影响着诗歌绘画的发展.马远在此影响下,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水墨山水人物画)将柳宗元的诗歌<江雪>的意境很好的表达出来.文章着重探讨马远的名画<寒江独钓图>和<江雪>在意境上的融合问题,来阐述马远在南宋绘画史上对诗画走向融合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在新诗创作中注重发掘诗歌形式结构的内在意蕴,在一些作品中将形式与内容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隐喻;在另一些作品中则通过内蕴主题与外在诗式的对立来扩大诗的张力.他在新诗韵律选择及韵的安排与转换方面均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实现了语言形式与诗情诗意配合无痕的艺术目标.  相似文献   

8.
<豆棚闲话>在叙事艺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先,它从整体上打破了以往话本小说的叙事方法有不止一个叙述者和叙事者层次,采用了多种叙事视角;就是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它也在内容、形式、主题等很多方面突破了以往话本小说的创作成规.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叙事手法上,<豆棚闲话>都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十九首>之所以有如此巨大而悠久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是因为其娴熟的艺术技巧,更在于它涉及了爱情与死亡两大永恒的文学主题,并且其情感都是不加讳饰地从心底直接流露出来的,做到了"修辞立其诚".这就是<十九首>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王夫之诗论研究普遍出现了偏于其情景关系的倾向。在认真阅读了王夫之的有关诗论以后,笔者认为“诗乐之理一”也是王夫之诗歌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他将诗与乐的关系明确表述为:“乐与诗相为体用者也”、“诗与乐相为表里”。乐为“体”、为“里”,诗为“用”、为“表”,王夫之如此强调诗歌与音乐的内在联系,把音乐视为诗歌的本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在“明于乐者,可以论诗”口号的指引下,王夫之的诗歌理论出现了与传统言志观诗论大异其趣的三种变化。其一,以形式融化内容;诗的整体结构(即形式)上升为诗的本体。其二,以内在转化外在;诗的内在节奏统一外在声韵格律。其三,以时间率领空间;诗的节奏串连诗的意象。王夫之的这些新观念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度理论总结,也是对诗歌审美派理论的发展,更是对前后七子格调说与诗法论的纠正。  相似文献   

11.
敦煌所出一卷本《王梵志诗》共12个写卷,存诗92首.这些诗歌不同于其他卷《王梵志诗》,其诗皆采用格言形式,为五言四句,语言通俗,内容浅显易懂,偏重于对世人生活节仪、处世之法的训导,所以有学者将其归入教诲诗.一卷本《王梵志诗》也是反映敦煌民间教育的代表之作,具有俗世治家教育、佛家训化劝诫等方面的教化功能.其中72首诗歌强调对子女进行孝道、勤学以及个人修德教育的重要,重视手足之情的培养以及家长的榜样作用,这些内容符合儒家教育思想,是其教化功能的核心所在.另20首诗歌采用佛教格言劝导世人,这和唐代佛教的繁荣及世俗化有关系.通过一卷本《王梵志诗》可以管窥敦煌唐五代时期民间教育“儒释相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旭海 《南方论刊》2003,(3):48-50
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学流派,象征主义诗歌有其相对独立的艺术主张,形成了甄别于其它诗歌流派的艺术特点.中国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无论从意境、人物形象抑或情愫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象征主义诗歌特有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13.
<诗经·秦风·蒹葭>篇历来因其抒情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游移性、朦胧性,而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理解.古代经学家们多持"怀人"之说."五四"以来学者又提出"恋情"说.本文从心理学层面重新解析<蒹葭>的主题,认为<蒹葭>是一首记梦诗,以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没有记梦诗的流行说法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4.
"新月"诗人也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重要实践者.他们的现代诗实践,在追求艺术规范的闻一多的<死水>集有所表现,如它所包含的现代诗的精神的经验;在以诗歌体制实验著称的朱湘<石门集>中,也有重要的反映,<石门集>中甚至出现了典型的现代诗.这两个"新月"派的经典诗集的现代主义诗歌实践,反映了浪漫的"新月"诗人现代主义诗歌艺术实践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一、流派或亚流派:诗歌艺术群落的范畴诗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一个宏大的整体,是由无数的个别合成的。一首诗,一个诗人,都是构成这个全体的个别成分。从正常的状态来考察,形成诗歌史的每一个个体,都应当是特殊的,这种众多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的特殊性,体现众多诗人的个性。诗歌创作主体的个性化是诗人艺术个性的呈现,也一定程度显示这位诗人的价值。诗歌史上凡是有成就的诗  相似文献   

16.
“行”的艺术:现代诗形式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诗在形式上的核心特征是分行书写,但这一现象并未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中国古典诗歌以平仄、押韵、粘对等内容为其基本的形式特征,可以视为一种韵的艺术,对于现代格律诗有较大的影响。而随着现代诗的发展,它作为行的艺术则逐渐显示出与传统诗歌相异的特质。分行本身为现代诗提供了一种天然的诗意空间,并由此产生了现代诗行的独立性以及行与行之间的疏离性;这种疏离效果在诗中运用的差异,有时成为衡量一首诗晦涩与否的标尺。而现代诗跨行技巧的经营,更是对现代诗的节奏、风格以及其联缀性、多义性等内容有深刻的影响。就现代诗的句法而论,由于行的技巧的使用,也使得现代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延续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十四行集>作为冯至诗歌的扛鼎之作,体现了其诗歌艺术的精魂,具有多方面的认知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试从冯至对时代功利性的超越、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批判继承、对中西艺术传统的融合创新三个方面探讨<十四行集>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8.
王治理 《阴山学刊》2001,14(3):15-18
钱钟书谈艺衡文,往往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把文艺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研究.整体优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不可分割、局部依赖于整体、整体的结构极为复杂--整体思维的种种形式都体现于钱钟书的<管锥编>中.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论者对周邦彦的研究,往往重视其词作,忽视其诗歌.周邦彦诗观存四十五首,虽数量不多,但体式多样,古体、近体、五言、七言都齐备.其诗呈现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周邦彦诗歌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是他文学创作中不应被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文学史发展的点位上来看,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是一首现代主义的象征诗歌。诗歌的素材来源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诗歌采用的是现代主义的"整体象征"艺术技法,而不是传统诗歌的"局部象征"艺术技法;诗歌的主题意蕴由读者参与,可以进行缤纷的多元化阐释,而不单单是一个传统的政治学评论。《海燕之歌》的文学实践服从于现代主义的象征诗理论,继而决定了它的现代主义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