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全国文化界,特别是文艺界都积极进行各种纪念活动。我在广州中山大学和上海地下文化活动时期,都间接地和鲁迅先生有某些联系。在解放后五十年代,我曾应严文井同志的约稿,写了一篇简短的纪念文章。值此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之际,我又写了这篇既是纪念又是回忆鲁迅先生的短文以表示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忆念的心情。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东北纪念鲁迅的诞生百年纪念,有人要我写一写这个题目,我想我也应该写一写这个题目。因为一来鲁迅和东北,似乎没有直接发生过很多的关系;二来,鲁迅对东北作家的培养,却又是苦心孤诣,煞费了许多精力的。如果说鲁迅有与东北直接发生关系之  相似文献   

3.
新版十六卷本《鲁迅全集》,对鲁迅的作品,都据手稿或初版作了认真的校勘,是较为令人满意的版本。虽如此,但亦偶有疏忽之处。如《南腔北调集》所收《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所引录柔石狱中致冯雪峰信中的三处称鲁迅为“大先生”,刊误作“周先生”,却未据鲁迅手稿校正,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疏漏。查1961年8月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手稿选集》,三处“周先生”均作“大先生”。我又托上海鲁迅纪念馆杨志华同志,核对了柔石在狱中致冯雪峰信原件和鲁迅抄件的复制件,也都作“大先生”,可知鲁迅在撰写《为了忘却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契诃夫的作品和作风有若干相似。1944年郭沫若在《契诃夫在东方》一文中发表过这种见解。 1936年苏联《真理报》刊载的一篇文章写过:“外国的批评家以鲁迅先生的作风比之契诃夫的作风。”契诃夫的祖国的作家法捷耶夫同样说:“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的弱点的这一点,鲁迅与契诃夫是近似的。”  相似文献   

5.
重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鲁迅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经典的”比“普通的”涉及的问题更复杂、范围更广泛、历史意蕴更丰厚。鲁迅创作文本诞生伊始便好评如潮,但不可否认其出发点和目的并不尽相同,而且随着鲁迅创作经典化的实现进程,这一点也愈加突出。正因如此,对鲁迅的重新理解和再评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鲁迅的“深刻”与他关注的问题、思维的方式、思考的方法以及表达的独特性有关,而这些在今天还远未过时。因此,在许多场合和许多领域,我们都仿佛和鲁迅不期而遇,他让我们汗颜,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想得更多。2006年,鲁迅已经离开人世70周年。“重读”鲁迅,这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6.
从民国史的视角看鲁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鲁迅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经典的”比“普通的”涉及的问题更复杂、范围更广泛、历史意蕴更丰厚。鲁迅创作文本诞生伊始便好评如潮,但不可否认其出发点和目的并不尽相同,而且随着鲁迅创作经典化的实现进程,这一点也愈加突出。正因如此,对鲁迅的重新理解和再评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鲁迅的“深刻”与他关注的问题、思维的方式、思考的方法以及表达的独特性有关,而这些在今天还远未过时。因此,在许多场合和许多领域,我们都仿佛和鲁迅不期而遇,他让我们汗颜,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想得更多。2006年,鲁迅已经离开人世70周年。“重读”鲁迅,这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7.
重读鲁迅:客观态度与同情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鲁迅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经典的”比“普通的”涉及的问题更复杂、范围更广泛、历史意蕴更丰厚。鲁迅创作文本诞生伊始便好评如潮,但不可否认其出发点和目的并不尽相同,而且随着鲁迅创作经典化的实现进程,这一点也愈加突出。正因如此,对鲁迅的重新理解和再评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鲁迅的“深刻”与他关注的问题、思维的方式、思考的方法以及表达的独特性有关,而这些在今天还远未过时。因此,在许多场合和许多领域,我们都仿佛和鲁迅不期而遇,他让我们汗颜,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想得更多。2006年,鲁迅已经离开人世70周年。“重读”鲁迅,这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逝世前二十多天,写了他最后的一篇杂文:《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那时,他正在一场大病之后,刚刚有点转机。“好像还可以写一点闲文,但已经没有力气。”但他终于力疾把这篇战斗性极强的文章写出来了。那年,章太炎刚死,吴稚晖就“反攻例算”,写了一篇文章讥刺太炎,企图推翻三十年前  相似文献   

9.
从1924年秋季始业时起,至1925年暑假为止,我在北京大学听鲁迅先生讲授中国小说史。有一次,下课钟响过以后,有位同学向先生提问道:“周先生,您的文章写得这么好,您可以教教我们文章要怎样才写得好吗?”先生听了微微一笑,略为思索,答道:“我的文章写得并不好,我也没有什么诀窍可以传授给你们。目前市面上有《小说法程》、《文章作法》一类书籍出卖,但我从来没有看  相似文献   

10.
祥林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形象之一,她生动地、深刻地、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几十年来,人们对《祝福》、祥林嫂形象研究、讨论得比较充分,但是对祥林嫂性格中的一些问题,大家的看法也并不一致。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做为对鲁迅先生的一点小小纪念。  相似文献   

11.
从什么角度评论鲁迅这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鲁迅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经典的”比“普通的”涉及的问题更复杂、范围更广泛、历史意蕴更丰厚。鲁迅创作文本诞生伊始便好评如潮,但不可否认其出发点和目的并不尽相同,而且随着鲁迅创作经典化的实现进程,这一点也愈加突出。正因如此,对鲁迅的重新理解和再评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鲁迅的“深刻”与他关注的问题、思维的方式、思考的方法以及表达的独特性有关,而这些在今天还远未过时。因此,在许多场合和许多领域,我们都仿佛和鲁迅不期而遇,他让我们汗颜,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想得更多。2006年,鲁迅已经离开人世70周年。“重读”鲁迅,这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鲁迅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经典的”比“普通的”涉及的问题更复杂、范围更广泛、历史意蕴更丰厚。鲁迅创作文本诞生伊始便好评如潮,但不可否认其出发点和目的并不尽相同,而且随着鲁迅创作经典化的实现进程,这一点也愈加突出。正因如此,对鲁迅的重新理解和再评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鲁迅的“深刻”与他关注的问题、思维的方式、思考的方法以及表达的独特性有关,而这些在今天还远未过时。因此,在许多场合和许多领域,我们都仿佛和鲁迅不期而遇,他让我们汗颜,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想得更多。2006年,鲁迅已经离开人世70周年。“重读”鲁迅,这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即将到临之际,在鲁迅生前生活和战斗过的广东,于九月四日至八日在广州越秀宾馆隆重举行“广东省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来自省内各地的专业或业余的鲁迅研究人员近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提出学术论文六十六篇.其中在大会作专题发言的文章有秦牧的《鲁迅作品在新时代的光辉》、吴宏聪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提  相似文献   

14.
1944年,上海被日寇占领期间,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丛刊》在敌伪的缝隙中呱呱坠地。 《文艺春秋丛刊》第一辑《两年》1944年10月出版。在《两年》里,范泉遵照许广平的指示,用“本刊”的名义写了一篇《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八周年》的文章,展开了保卫鲁迅先生遗书遗物的斗  相似文献   

15.
<正> 鲁迅在世的时候,欧美的文豪评论过鲁迅作品的,是罗曼·罗兰,而与鲁迅见过面、谈过话的则是萧伯纳。翻译的序跋除外,鲁迅为外国作家写专文最多的也是萧伯纳。本文不拟详细描绘二人的会面,而是对鲁迅与萧伯纳的思想与创作进行比较与反省,并探究萧伯纳对鲁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以他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冲锋陷阵,呕心沥血,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的著作是我们文坛的瑰宝,我国人民为有鲁迅和他的著作而感到无比骄傲。正如韩愈所吟咏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鲁迅先生的著作将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鲁迅先生杂感的脍炙人口,是早有定评的。今天,在纪念鲁迅先生的同时,仅就鲁迅先生和小学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馮文炳教授在东北人大学报1957年第2、3期合刊上,发表了研究“阿Q正傳”的文章。这篇論文的基本論点我認为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馮先生对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就做了曲解。冯先生論文第一节就企图指明鲁迅在什么思想情况之下写“阿Q正传”的。他說“鲁迅写‘阿Q正傳’,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是新时代的著名诗人,他对我国新诗的发展贡献卓著,但他在《沸羹集·序我的诗》中却说:“我不大高兴别人称我是‘诗人’,但我却是喜欢诗。”郭沫若确是“喜欢诗”的,除创作之外,他还写过不少关于诗的评述,尤其对鲁迅的诗,推崇备至。在《鲁迅诗稿》序中,他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说来奇怪,鲁迅也不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诗。他说:  相似文献   

19.
读书识人     
很多时候,精神的魅力比专业知识更容易叫我折服,我上课是读人,读书也是读人.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两位导师,或许不是他们的学问,而是那一点童心和趣味,一点单纯的向上的坚持,深深地打动过我.所以我没法不喜欢金克木先生,这个古古怪怪的老头,看他的书会笑,不时地笑,会感叹:"亏他想得出来!"金先生确实是位妙人,有过很奇妙的经历,写过绝妙的文章,文章里又有很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20.
这是胡风同志在狱中,由监狱当局所转要他写的有关鲁迅先生葬仪的材料,所以多半以回忆事实为主。他早些年也写过这类材料,不过我们没能留下底稿,无法核对,但经我们两人共同回忆,基本上是无大差错的。这不是一篇回忆文章,所以许多沉痛哀悼之辞和文艺性的描述等都尽量减少。但仍有一些议论和感想,抄录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