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AR系统——一种宏观经济预警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杭斌  赵俊康 《统计研究》1997,14(4):49-52
VAR系统(Vector Autoregressive System)是西姆斯(Sims)于1980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由于该模型具有若干突出优点,在国际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并有逐步取代传统宏观经济模型的趋势。本文对VAR系统做简要介绍,进而利用山西省的统计资料构造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分析、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文章使用TARCH模型和GEARCH模型等方法,通过对第三产业自身的波动特征和其对宏观经济冲击的非对称效应的分析,得知由于第三产业本身存在的非对称性特征等原因,其收缩时对宏观经济有减缓其收缩的作用,而扩张时则对宏观经济有冲击效应。整体而言,第三产业对宏观经济波动是起着缓和作用的,文章最后从虚拟经济体的角度对此进行了验证,最后对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波动的外部因素:1992-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包括国际石油价格、世界利率、美元汇率和国外需求的外部因素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运用含外生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冲击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作用相当,但后者对中国经济波动起着持久性作用;金融危机期间,需求冲击比供给冲击更重要。政策内涵是:宏观经济调控依据国内外经济动态变化相机调整,扩大国内需求,缓解国外需求对宏观经济的持久性冲击。说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需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替代萎缩的私人投资刺激内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作为基本分析框架,构建一个带有时变摩擦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在考虑经济结构变化的前提下,使用经济周期测度(BCA)模型对1978-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特征进行研究和引起波动的因素进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1993年是我国经济系统结构变化的断点,1978-1992年我国经济波动主要受技术冲击影响,其他的冲击因素具有缓解经济波动的作用;1993-2015年,我国经济波动主要受投资冲击的影响,而技术冲击、劳动冲击和外部冲击也起到部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源由从单一波动源向多种冲击共同作用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估计并分析了影子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得到了一种新的衡量货币政策趋势的政策利率,最后利用政策利率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状态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影子利率模型得到的宏观经济状态对于政策利率冲击所产生的响应结果为货币政策效应的计量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应只关注表面的实际利率值,同时也应注重潜在影子利率值的波动情况,以便实现预期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经济指标的准确预测是国家对宏观经济正确调控的必要前提.但经济系统,特别是宏观经济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广泛存在着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作用关系,在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各种宏观经济模型,大部分都是线性模型,线性模型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它的缺陷,即很难把握宏观经济系统中的非线性现象,这必然导致了经济预测上的误差加大.经济学界的工作者们因此对各种线性模型做了大量改进工作--如建立分段线性模型、参数时变线性模型等,但结果往往并不理想.这就迫使人们寻求一些非线性工具进行宏观经济建模.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研究了传统凯恩斯主义IS-LM-PC模型的SVARMA模型表示,为宏观经济计量分析建立SVARMA模型提供了模型设定依据;其次,建立了VARMA/SVARMA模型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另外,基于SVARMA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发现(1)SVARMA模型与SVAR模型的分析结果存在重要的区别;(2)在政策实施6-7期前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发生逆转;(3)宏观经济的价格水平存在粘性;(4)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具有滞后的正向影响,对实际产出的影响不明显等。  相似文献   

8.
林薇  何平 《统计与决策》2012,(20):79-81
冲击模型在可靠性理论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文章是在一类广义渐变磨损模型中引入冲击模型,得到系统的累计失效率函数,并以此来分析系统的可靠性,通过MATLAB实例分析了该模型在失效阀值和冲击量改变时系统的累积失效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较强的波动及联动性,为了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源泉,文章基于DSGE模型,构建三阶近似下GMM估计量和贝叶斯推断下SMM估计量,实证结果显示SMM估计量是连续和渐近正态的,并且计算时间比GMM计算时间短,因而更加有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的模型采用SMM估计得到变量各阶矩特征值与真实数据变量各阶矩特征值非常相近,能够解释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经济波动特征,而造成中国经济较高波动的源泉为具有较大标准差的瞬时技术冲击,这对以后DSGE模型尤其解决时间序列偏短的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一、福建省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福建省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研究是福建省财政厅资助的<福建省宏观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预测管理系统>课题的一个子课题,所建立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此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唐晓彬等 《统计研究》2022,39(1):106-121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为准确预测我国宏观经济未来走势带来挑战。本文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出发,将模型置信集检验与U-MIDAS模型组合,设计了一种在混频情形下利用预测变量的异质性波动从大维数据集中选取对GDP具有稳定预测效果变量的方法。通过利用选取出的稳定性变量构建多种形式的混频目标因子模型并与其他类型的混频因子模型对比,全面评估了不同模型在疫情前后对GDP进行高频现时预测的效果。研究发现,在疫情冲击前的平稳时期,利用覆盖范围较广的变量构建双因子MIDAS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利用稳定性变量构建的单因子U-MIDAS模型同样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当经济从冲击中持续恢复时,利用部分稳定性变量构建的双因子U-MIDAS模型在捕捉到GDP的核心变化后率先对其连续做出准确的现时预测。经济稳定时,对预测变量设定较长的滞后阶数会提升预测效果;在冲击后的恢复期中则应减少滞后阶数,避免变量在冲击中出现的异常值对预测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也为当经济受到巨大外生冲击或处于冲击后的恢复期时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政策的制定、变动势必影响投资者与消费者的预期。文章采用FA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信息集涵盖了投资、消费、出口等在内的共69个经济变量自2010年以来的93个月度数据。结果显示,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存在反向作用关系,其中对投资和消费的冲击最大。  相似文献   

13.
自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提出之后,IS-LM模型就一直是传统凯恩斯学派分析财政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相对有效性的主要工具。但由于IS-LM模型总是假定经济系统的变化是瞬间完成的,忽视了经济政策时滞对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使得依据IS-LM模型得出的许多结论缺乏实践意义。实际上,宏观经济政策总是存在或长或短的时滞,这不仅是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时间,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也需要时间。就前者而言,从经济系统发生变化到经济政策被付出实施中间所花费的时间。被称为经济政策的内在时滞。其内在时滞越长,经济政策与经济状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景气合成指数方法构建了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一致合成指数,在分析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波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央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结论认为,总体而言,除中央企业改革年份之外,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具有一致性。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中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央企业对宏观经济具有先增强后减弱的正向冲击效应。通过"全产业链"循环和协同发展机制,中央企业对其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宏观经济的促进。  相似文献   

15.
目前,考虑行业违约相关的宏观压力测试方法较少,而两种主流方法风险传导过程都存在明显不足。因此,从理论上提出一个新的压力传导模型,通过冲击因子矩阵使偏离平均值的行业违约率与宏观经济冲击因子联系起来,将违约的顺周期性和行业违约相关性纳入统一框架内;在技术上避免了分行业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使分行业压力测试过程简易可行。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合理刻画宏观经济冲击对各行业违约率的影响,商业银行为提高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可降低顺周期性强的行业贷款占比,或者调整贷款行业结构以避免行业集中度过高。  相似文献   

16.
 积极的经济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保证就业中的作用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讨论的重点,本文即讨论货币政策冲击对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效应。首先,基于宏观季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得到就业、产出和通胀在货币供给冲击下的动态反应,给出经验事实:在一单位货币供给冲击下,就业呈驼峰形态,缓慢下降回归稳态,显示出很强的持续性,但在中远期失业会增加;通货膨胀呈驼峰形态,显示很强的惯性特征,但在中远期会出现通货紧缩;产出温和增长,呈驼峰形态,显示出很强的持续性。同时,为进一步从经济理论上解析货币供给冲击对就业、产出和通胀传导的机制,数值模拟一个刚性工资模型,将模拟的脉冲反应结果与实证经验事实相比较,发现理论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上述三个经验事实,并从理论上进行货币供给冲击的经济传导机制分析。最后,结合经验事实与模型经济探讨了扩张型货币政策冲击下就业、通胀和产出的反应模式,给出政策建议,即扩张型货币供给冲击短期内能够有效刺激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但在远期形成失业和通货紧缩,因此需要其他配套政策,如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相配合。  相似文献   

17.
在货币政策转型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对比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规则对烫平人民币汇率调整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人民币汇率冲击导致经济波动时,数量型规则比价格型规则对烫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更有效,且能够更好地减小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在货币政策逐渐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仍然不能放弃数量型工具的使用,综合运用数量和价格两种调控手段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萨金特和西姆斯因其重塑和发展了现代实证宏观经济学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70年代开始,基于凯恩斯宏观经济大型模型的传统实证方法不再稳定,在评价以预期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动态模型时无法识别和分析外在冲击。而萨金特和西姆斯分别提出的现代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和向量自回归(VAR),改变了宏观经济学发展方向,构成宏观经济实证研究的核心内容,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机构方法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赵颖岚  刘凯 《统计与决策》2017,(13):148-152
文章使用了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MSIH(2)-VAR(2),考察了影子银行的非对称性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在“经济下行”区制比“经济上行”区制更明显地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大;在不同区制和面临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时,影子银行都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且都不显著影响物价水平;在宏观经济不同区制转换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波动可以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外部冲击指数,研究外部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外部冲击比国内政策能更好地解释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且具有较强持续性;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滞后1期和2期。当中国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可以起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