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我分类理论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分类理论产生的直接理论背景是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分类理论在Tajfel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它是针对社会自我概念、去人格化的前提条件和结果等的一系列假设,从社会认知的角度阐释个体主动将群体心理化后,集体现象与个体的社会认知和行为的联结过程。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个体在职业内外部环境中相互协调的状态,是幼儿教师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专业能力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职业认同、自我认同/发展需求、身体适应、成就感/胜任感等六个维度。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幼儿教师职业适应调查问卷》,对云南省红河州城镇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水平与职业适应六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幼儿教师职业适应六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红河州城镇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水平总体较高,人际关系适应水平高;职业认同、专业能力、自我认同/发展需求三个方面的适应水平较高;身体适应与成就感/胜任感两方面的适应水平相对偏低,其中身体适应水平最低。(4)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水平在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职称越高,职业适应水平越高,但在各维度上差异性显著程度不同。(5)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水平在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教龄越长,职业适应水平越高,但在各维度上差异性显著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职业认同情况都备受关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受例如年龄、收入、职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善幼儿园组织气氛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知等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其结构要素包括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自我评价。自我结构是随着个体经验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是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三是大学生一般都对经验有防御反应。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是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是基础, 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体素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对幼儿教师的自我评价现状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对洛阳市部分公办园幼儿教师的自我评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自我评价现状比较乐观,幼儿教师对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满意度较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内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现状、影响因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界定不同;样本单一、缺乏比较性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缺乏系统性。未来研究需要探究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内部机制;进一步扩大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使用高级的统计方法;拓展研究路径,从多学科视角进行综合研究。与此同时,学前教育研究领域要重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相似文献   

7.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先浸润到幼儿生活中的文化,但对豫南X地区幼儿教师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状况调查发现以下问题:幼儿教师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模糊、情感认同淡薄、行为认同没有落到实处等。幼儿教师的地方非物质文化认同不仅关系到教育的民族性、文化性、特色性等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文化选择,强化幼儿教师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认同、增进幼儿教师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感认同、增强幼儿教师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为认同是新时代幼儿教师和教育发展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对教师工作态度、工作投入、工作绩效,以及幼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从工作特征来看,过高的工作要求降低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充足的工作资源会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并且在高工作要求和职业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从个体特征来看,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性别、职称差异;人格特质、依恋类型、职业认同以及应付方式等心理特征可以显著预测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减轻工作压力,丰富工作资源,塑造积极人格,增强职业认同,加强团队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法,以某市200名幼儿教师为被试进行调查,分析幼儿教师在职业认同、职业弹性与离职倾向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园所性质、年龄、教龄、编制、职称、婚姻情况的幼儿教师其职业认同、职业弹性以及离职倾向均存在显著差异。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弹性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弹性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解释量达到50.90%。今后,需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为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提高幼儿教师应对工作困难的能力,从而降低幼儿教师离职倾向。?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既是一种个体认同,也是一种社会认同,是个体获得文化群体的"我们感"的途径和过程,而家庭教育在儿童个体社会化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维吾尔族父母家庭教育观念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探究时,发现维吾尔族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同时,他们也在主动地对本民族文化进行自觉改造、自我觉醒与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文化危机使得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消费主义来作为意义缺失的补充,于是消费活动成为人们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身体是考察自我认同状况的重要窗口,通过分析围绕身体进行的消费现象,可以揭示出消费主义影响人们自我认同的机制。同时也可以发现,消费主义终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它不能承担起构筑生活世界的任务,因此消费主义的过度盛行反倒会给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带来更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自我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分为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时间自我评价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的认知和评价。时间自我评价不仅仅有保持自我认同和觉知变化的重要功能,而且会对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它受到经验的影响,并且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健康。时间自我评价具有文化普遍性和差异性。时间自我评价的脑机制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尚需探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理论构建、方法拓展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南宁市127名幼儿教师的幸福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南宁市幼儿教师的幸福感较低,在幸福感各个维度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大连市幼儿教师。而且,在南宁市幼儿教师中,工作3~5年者在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上的幸福感都比其它教龄段的教师低;大专学历的教师人际适应、自我接受、成长进步方面的幸福感显著低于其他学历教师;收入影响着南宁市幼儿教师的自我接受体验;月收入低于800元的教师幸福感明显低落。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认同研究是职业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主客体交互作用的文化创构活动,编辑工作具有高度职业化的特征,因此编辑主体也有职业认同的问题.编辑职业认同培养,是编辑主体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影响编辑职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来自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方面,要建构编辑的职业认同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做起:一是通过主体建设来提升自我认同;二是通过编辑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编辑工作社会激励机制的完善,来提高编辑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5.
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来源及其与职业认同的关系,可为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职业认同量表对40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地位与发展和幼儿因素,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职业压力与职业认同呈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职业压力能负向预测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现代性的展开,个体从传统的社会联系中分化出来,经济秩序成为重构人们生活的主要力量;但在另一方面,将世界机械化的倾向使得贯穿人的生命始终的意义受到很少的过问,自我认同问题成为诸多社会理论关注的焦点.米德、齐格蒙特·鲍曼、米歇尔·马费索利和查尔斯·泰勒通过强调"心灵和自我的产生""流动的现代性""部落主义""框架和意义"等,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对他们的理论相关部分的分析得出,"自我"是个体在社会联系基础上的塑成过程的产物.个体的历时和共时的社会化过程是自我塑成的两个主要来源,但二者都面临被过度实现,从而使个体缺乏真正自我认同的问题.而对"感性共同体"与"超验共同体"的强调有助于重建自我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感性"不再作为"理性"的对立面,而是作为其补充被纳入广义的"理性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个体认同问题是现代社会凸现出来的重要议题,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均与此密切关联。个体认同总是在一定的意义框架下进行的,国家话语、市场话语和地方性话语这三种意义框架分别在中国社会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个体认同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分析各种意义框架对个体认同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建构更完善的文化系统来引导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以期实现更佳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8.
农户环境角色是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自我概念理论为基础,从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社会自我3个方面构建一套农户环境角色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NP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中农户环境角色评价框架,利用Super Decision软件对各指标进行赋权。研究表明:精神自我、社会自我、物质自我依次是农户环境角色的主要评价维度。据此提出3条政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凝聚农户生态情感,开展农户环境知识教育增强农户环保认知,利用农村社会资本助建农户生态保护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乡村幼儿教师是发展乡村幼儿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通过对133名乡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并将数据录入统计,进行方差检验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一是乡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尚不严重,但是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情感衰竭相对更为突出;二是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人格特点等心理因素与乡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显著相关。在外部环境不容易改变的情况下,从个体心理层面切入,合理规划工作目标,开发积极心理品质,合理归因,保持乐观,学会自我调适,自主提高抗压能力,都是预防或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摘要]现代许多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宗教信仰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彝族的祖灵信仰就是对祖先灵魂抱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尊敬感的意识倾向。它是彝族信仰的核心,也是其宗教活动的中心。它影响着彝族的性别认同、人际关系、民族认同、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培养民族意识、构建民族精神、增强个体责任感和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