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扬州学派早期诸家中,贾田祖年辈最长。受清初以来朴学思潮影响,贾田祖由酷爱诗歌创作转而首重经学,是扬州文化风尚由"虚"转"实"的范例。随着乾隆朝扬州文化的复苏与一批学术新锐的涌现,他率先提出重振扬州学术的要求。他兼综顾炎武与惠栋、戴震等诸家学术思想,初步树立了扬州学派考求古学的学术宗旨及治学规模。他的学术思想,是凝集扬州学派早期学者群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2.
画家一年收到300多个假冒获奖通知。扬州画家吴高龙10多年来每年能收到300多个国家级书画比赛"大奖"的获奖通知,而他并未参加过这些比赛。让他"想不通"的是,自己刚从江都乔迁新居到扬州1个月,消息灵通的"大奖"组委会就把50多个获奖通知寄到他的新住所了。他每年都能收到300多个厚厚的获奖通知,都被他当做废纸卖掉了,一年能卖上百元。这事儿一点不稀罕。那天,在下在某画家朋友处偶遇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蒙老人家惠赐名片一张,仔细观瞧,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只见老人家的名片正面印着"世界华人XX副主席"、"国际XX百强书画家"、"国际XX终身名誉院长"等数十个大得骇人的头衔儿;背面则密密麻麻印着老人家获得的各类"大奖",国  相似文献   

3.
徐宝山,江苏丹徒人,初为长江盐枭,后受清政府招安,任新胜缉私营管带。辛亥革命时期,投机革命的徐宝山,又与扬州绅商勾结,镇压孙天生起义,宣告扬州光复,徐宝山随之登上了扬州军政分府都督的宝座。嗣后,又任扬州第二军军长等职. 徐宝山是个有奶便是娘的草头王,惯于投机。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他又见风使舵投靠袁世凯。徐宝山作恶多端,天怒人怨,终于在1913年5月,被炸弹炸死在扬州引市街的住宅内.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庆历新政”失败和滁州之贬的人生低谷后,扬州之于欧阳修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他的心灵创伤已基本疗愈,朝廷对他重新予以重用,而扬州作为大都督府州,以及淮南、江南、两浙、荆湖发运使司所在地的东南重镇,带给他前所未有的施政历练。欧阳修的扬州之政,崇尚“镇静为本”,坚持以便民为务,“日询故老”,形成“惟宽与简”的施政风格。这些施政理念渊源于儒家思想与父亲遗训的影响,在以往的仕宦历程中有所实践和积累,并结合了“庆历新政”的反思,在知扬州时期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论     
一红云呵!鲜明美丽的云呵!你给了我一个新生命!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会出现惊人的相似。朱自清曾这样评论闻一多:“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其实,朱自清的一生也是集合着与闻一多相似的三重人格,也是经过了诗人、学者、斗士这样三个阶段。如果我们考察他的包括创作和批评在内的全部文学活动,就能够生动地认识他的全个人格,也就能够认识在拂去历史灰尘之后,把“朱自清”的名字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全部意义和全部价值。朱自清(1898—1948),出生于一个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幼时随家从东海移居古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在扬州两淮中  相似文献   

6.
迷楼与鉴楼     
<正>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的繁华,在古代,与隋炀帝有牵连,在近代,与徽州帮盐商有牵连。隋炀帝杨广,是个迷恋于大造宫室的人。在西京长安之外,又造了一个洛阳东都,还在扬州造了一个江都地  相似文献   

7.
扬州作为江淮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和辐射地,在中国地域文化的分布中地位重要。在文化集大成的宋代,扬州的城市文脉在宋人引用前朝唐人的诗歌典故中,在延续前朝城市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本朝特色的城市文化,并进一步向前发展。南朝梁时的"何逊在扬州"、晚唐杜牧的"珠帘十里"、北宋欧阳修的"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这三个共存在宋人笔下的扬州典故形成和改变了扬州的城市印象,同时也反映出宋人复杂的心理:一方面表达出对唐人文化和唐时城市繁华的景仰与追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意欲包揽古今,甚至超越前朝古人的壮志与情怀。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12月21日上午,江苏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揭牌成立。这个注册资金30亿元、总资产近80亿元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由十余个市级文化集团和文化企业重新组建而成,是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最新举措。"扬州是个好地方,特别是文明、文化、历史古城,在全国都很有分量。"2020年11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赞许这座城市,并对未来提出期望,要"让古运河重生"。  相似文献   

9.
正陈彪,1970出生,扬州民建党员,槐泗镇商会会员企业、扬州金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先后获得"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技改投入先进企业","扬州市平安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等荣誉称号。他个人获得"江苏省诚信企业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7月18日,2012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扬州营开营仪式在扬州中学举行,来自西班牙、加拿大、美国、意大利、菲律宾、瑞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海外华裔青少年走进江苏扬州,感知中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寻根夏令营"今天开营了开营仪式上,江苏省侨办副巡视员、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陈苏宣布扬州营开营,并向营员颁授营旗。他向华裔青少年介绍江苏省情,解释扬州的"二分明月",欢迎他们来江苏,希望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领略江苏文化的丰厚底蕴,感受江苏经济社会的历史变化,进而加深  相似文献   

11.
刘学明 《老友》2008,(9):51-51
整旧如旧1963年夏天,中国佛教协会请建筑学家梁思成去扬州主持筹建鉴真纪念馆的工作。期间,梁思成还应扬州市政协之邀,作了有关古建筑维修问题的报告。报告一开始,梁思成就语出惊人:"我是个‘无耻(齿)之徒’。"全场为之愕然,随后,他慢条斯理地说:"我的牙齿没了,在美国装了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色的,略  相似文献   

12.
王渔洋扬州文学活动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渔洋(王士)是清代“神韵说”的倡导者,康熙年间,他主盟诗坛达50年。本文评述他在扬州5年文学活动的成就和影响:康熙年间的两次“红桥修禊”,为扬州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其后的卢见曾、曾燠、伊秉绶等人的“红桥修禊”,乃至臧的“冶春后社”,都是王渔洋的余波遗响,扬州文化的振兴,王渔洋是第一功臣;王渔洋在扬州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写景诗的创作,是他标举“神韵”的早期的体现;王渔洋大量的创作实践,以清新平淡的风格取代了遗民诗凄清愁怨的格调,为他日后主盟诗坛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扬州这块沃土造就了一代诗才王渔洋,而王渔洋在扬州的活动,又为扬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古繁华的扬州在杜牧的笔下经常呈现出歌舞升平、声色犬马的极乐气象,杜牧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一座享乐之城,更给后人尤其是姜夔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文学记忆。处在时代动荡之际的姜夔再游扬州之时,此地已是萧瑟一片。姜夔尤为喜爱化用杜牧诗句,化用之处往往在原诗之外更增自身悲剧性感悟,其《扬州慢》实乃借杜牧诗句续发自身"黍离之悲"的产物,而且此词还包含了姜夔身世之悲与他对生存意义的拷问。而以"俊赏""怅然"为代表的古今对比更使得这种由黍离之音、身世之悲、生存之感三层情感交织上演的悲剧意蕴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4.
1838年,也就是清朝道光年间,26岁的左宗棠,还是个没名气也没地位的小人物。当时,富甲天下的扬州,对于从湖南湘阴县这个小地方来的左宗棠来说,充满好奇。于是,他在扬州停舟游览,当然也就不能免俗地随便在街上吃了碗鸡汤面。但就是这碗面,把他给镇住了!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左宗棠当时认为,天下再不可能有比这更好吃的面条了。  相似文献   

15.
慧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恰如《续高僧传·慧光传》所断定的,是仅"其次"于"自正道东指,弘匠于世"的道安的义学高僧。他的功德和业绩突出地表现在:他是地论师南道派的开创者,是四分律宗的开祖,是"以因果、理实为宗"的宗说的首倡者,是"三教四宗"的判教主张的创始人。慧光的独特贡献还在于,他不仅亲自参与了《十地经论》的翻译,而且恰恰是由于他的"奏请",才使得勒那三藏、菩提流支各翻一本的《十地经论》"参成一本",得以传承于世。  相似文献   

16.
“文章江左,烟月扬州”,这是王渔洋借用明人徐祯卿的一句话对自己在扬州文学活动的总结。渔洋初入仕任扬州推官,在扬州的五年,他写下的诗歌几占一生创作的四分之一;他那风靡一时,以至影响及有清一代的“神韵”诗论乃是在这里初倡;他全部词作的绝大部分也产生在扬州。可以这么说,王渔洋之所以能够主盟康熙朝诗坛数十年,与其在扬州打下的坚实创作基础是分不开的。因此,对其扬州这一段单独予以考察,对全面把握这位清初大诗人,公允地理解其“神韵”说的内涵以及在创作中的表现,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今天(2005年9月12日),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参加2005海外江苏之友扬州行活动的各位新老朋友,大家相聚在一起,畅叙友情乡情,共图创业发展。借此机会,我把美丽而又充满活力的扬州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进一步熟悉扬州,关注扬州,投资扬州。丰富的资源禀赋成就了古老扬城的千年跨越扬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交汇地带,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工业科技交相辉映的滨江开放城市。现辖3个区、3个县级市和1个县,土地总面积6638平方公  相似文献   

18.
这是唐代诗人姚合《扬州春词三首》中的一首。作者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把水乡扬州美丽、繁华的景象,生动而凝练地刻画了出来。象这类吟咏扬州繁华风貌的诗篇,在唐人作品中流传下来的不少。这些,为我们今天研究唐代的扬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唐代,扬州不仅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重镇,而且是蜚声中外的一座名城。唐朝建立不久,就在这里设置大都督府。大都督府在当时为数很少,其设置,一般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扬州设置都督府,对于它的繁荣自然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扬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扬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古城,也是鉴真和尚的故乡。他于垂拱四年(688),出生于扬州附郭而治的江阳县,即邗沟故道以东以南的地区,包括今城扬州在内。这座古老的城市,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已成为淮南运河的入口处,我国南北水陆交通和运输的枢纽,对外贸易的港口,东南地区的一大都会。以“富庶甲天下”而闻名于世。唐代诗人徐凝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正是对整个唐代扬州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生动概括。鉴真大和尚就生长在这样  相似文献   

20.
袁谨 《华人时刊》2013,(2):24-25
不久的一天上午,季之光从扬州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最近又编著了一本名为《火花缘一"扬州第九怪"和名人的故事》,约有30多万字,纪实了他几十年来在收藏活动中与赵朴初、梅兰芳、侯宝林、马季、陶玉玲、彭丽嫒、白岩松、宋祖英、阎维文等人的友情故事,以及他们的题字赠辞和合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