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韬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过去人们在论及其思想时,往往专注于他的“变法自强”主张,而对他强调的“治中以驭外”未予充分重视。须知“治中以驭外”正是王韬改良思想的主旨,是他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今试加论述,以就教于方家。王韬出生于一个破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家庭,1849年22岁时,迫于生计到上海,在英国人办的墨海书馆从事编译西方书籍等工作。此时的上海,已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规定辟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又因1845年的《上海租地章程》而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的第一个租界,是殖民者飞扬跋扈的所在…  相似文献   

2.
论王韬新闻言论的思想内容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新发现的历史资料为根据 ,论述了王韬报刊新闻言论的内容和特征。王韬的新闻言论针对我国当时所处的危机形势 ,最先发出变法自强的主张 ,强调报刊要参与现实问题 ,走出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步 ,奠定了他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 ,王韬以全新的思想意识 ,一扫当时报坛的沉闷僵化之风 ,创造出的适合表达崭新思想内容的报刊政论文体 ,对我国后来报刊新闻言论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韬(1828—1897),初名利宾,字兰卿,号仲弢,别号弢园老人。江苏长洲(今吴县)人。王韬是中国近代史最早提出“变法自强”的少数有识者之一。比康有为、梁启超要早上十年,是近代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同时,王韬也是一位文学家,写了不少文言短篇小说和散文。在散文领域,他最值得称道的成就是,开拓了报章政论体。他于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张政论报。王韬自任《循环日报》总司事,主持报务,并且发表了为数众多的“社说”(即“社论”)。其中,《变法》(上、中、下)、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洋务纲领和变法思想探讨刘铁君,王承仁本文认为;李鸿章的洋务纲领不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而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自强是李鸿章洋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变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变法是对历史上主张变革的统称,其内容与目的因变法者所属阶级、时代和历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李鸿章的洋务纲领不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而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自强是李鸿章洋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变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变法是对历史上主张变革的统称,其内容与目的因变法者所属阶级、时代和历史条件不同而各异,把变法视为纲领不妥。李鸿章的变法是要改变清廷的某些旧法度,要求对科举制、军制和官制作某些变动。李鸿章变法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影响。军制和官制改革是使兵为将有,疆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造成封建割据势力膨胀,对外战争调度失灵。不管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还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都不能视为中国近代化的纲领,中国不可能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有独立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法律思想有两个源头:一是传统的儒家文明;二是来自西方思想的滋养。他的法律思想围绕着自强的目的,在宪法观、改革繁琐的律例、国际法观以及改革刑法及诉讼法方面都有创新。作为“亦新亦旧”的沿海知识分子的典型,王韬的法律思想也呈现出新与旧相互冲突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韬作为游离于政府之外的知识分子,他尝试着文人议政新的途径和方式。王韬充分利用了报纸这个知识分子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进行言说,以政论文章作为利器来制造舆论,充当一个舆论发言人的角色。王韬的活动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角色转变之门,拓宽了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取士的主张,基本就是据王韬《代上苏抚李宫保书》里所提建议修改而成。关于办报刊、兴矿利、派驻领事等,也都是王韬曾在给他的书信里提出的建议。犤3犦(p59-63)第二,对维新派的影响。王韬在比较中西政治制度的优劣时对清廷腐败统治予以了不遗余力的鞭挞,抨击和揭露了腐败的根源———封建专制制度本身。同时,他还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恃商为国本”的经济政策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这些都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准备了一定的舆论基础,在中国近代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作用,开维新变法思想的先河。另外,王韬夹叙夹议的政论文风格亦为…  相似文献   

9.
战争小说在王韬的小说创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绝大多数取材于太平天国战争。学界普遍认为王韬的太平天国战争小说充满了对太平军的“污蔑”,毫无可取之处。笔者认为从小说文本看,王韬对太平军的态度只能算是“攻击”,称不上“污蔑”。王韬的太平天国战争小说除表现了对太平军的“攻击”外,还表现了对官军的谴责及反映弱小者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王韬太平天国战争小说的复杂内容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矛盾:既想改革又害怕革命。王韬政治思想的矛盾钵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普遍困境。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今文经学家皮锡瑞一生力主变法自强 ,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又使他在接受西学时矛盾重重 ,皮氏只得用“孔子改制”说来折衷处理。本文重在梳理皮氏变法思想的转变过程 ,以此突显近代化过程中中体西用蜕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新闻之父",王韬不仅创立了近代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循环日报》,并且作为报纸的"主笔"在报纸上大量发表政论文倡导近代资产阶级改革。他明确指出中国应"变法自强",借西方之法达到中国富强的目的。他所提出的方案,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四个方面:在政治上,应建立议会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在经济上,发展经济贸易,增强国家实力;在军事上,应进行军事改革,实现军事强国;在外交上,应该派遣驻外使节,并以实力助力外交。他以西方文化为镜审视中国封建社会,发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并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全面改革的方案,通过报纸的发行广为传播,其影响力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以往学界多认为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采录《王安石日录》入正文,是不因人废言的良史作派,但这只是注意了李焘用《日录》订正史实的一面,而在具体到事关新法是非以及针贬变法方面的深刻用意却很少注意。实际上李焘是用王安石自己的记录来否定变法。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既是著名的社会政治活动家,又是杰出的一代报人.他20几年的办报活动,一直与其反对封建专制及列强入侵,倡行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斗争相始终;论办报生涯之长,创办主编报刊之多,报业思想之新与丰,宣传的社会影响之大,在清末民初尚无人能出其右者.他一生的办报活动,不仅沟通了中西方文化思想的交流,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界大解放与报业自身的发展,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改革与迈向近代化,而且还造就奠定了其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爱国者、报界之巨子、杰出政治改革家和启蒙宣传思想家、传播西学文化使者中之主角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汪康年和庚子中国议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康年是中国议会的发起人之一,此前曾任正气会会长。与希望建立全国性新政府的唐才常不同,也与企图建立受日本控制的全国性新政府的日本人不同,汪康年在中国议会中,始终主张东南自行改革,对北方和全中国将来的政局不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王光祈与瞿秋白都是“五四”时期主张改造社会的知识分子,但二人的命运和社会改造思想完全不同。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建立在无政府主义基础上,主张通过非暴力、非政治的改良手段改造社会;瞿秋白也曾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很快就转变成为主张暴力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除不同的家庭背景以及二人对母亲死亡经历的不同心理归因导致二人社会改造思想的差异外,对“五四”时期涌入的各种思潮的认识不同是造成二人思想分野的根本原因。王、瞿二人社会改造思想的演变反映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文化改良和政治革命的思想分流,政治革命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被瞿秋白和王光祈式的“五四”知识分子集体取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与宪政思想在中国的宣传与传播,中国民众在思想观念上逐渐觉悟,对沿袭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合法性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动摇与否定,推崇西方民主制度。这样,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尽管清王朝为挽救这种合法性危机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但这些改革却事与愿违,引发了更深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终究无法挽救最终覆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开始,西方现代政治思想涌入中国,它被接受和吸纳的速度与程度等受到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向现代转型程度的制约,其中传统政治价值的现代转型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传统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首先是传统政治价值体系的现代转型,其次是以现代政治价值体系筛选、改造、吸纳传统的政治工具理性,最后是以现代政治价值为导引,注重从整体上改造和吸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视角、方法等精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政治思想体系,只有在完成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之后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晚清文学知识分子中最早接触西方传教士和西方文明者,王韬对于西方文明的认知解读接受,在时间上可以分解为上海墨海书馆时期、香港英华书院时期、英国协助理雅各佐译“中国经典”时期以及返港后在香港、上海主持《循环日报》和格致书院时期;而在对待西方文明的内容上,王韬的态度又可以分解为对待以新教为代表的基督教、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西学以及西方文学等三种不同的取舍方式。王韬的上述心路历程和思想轨迹,基本上都可以从他的两部漫游随录中得以解读。本文就《漫游随录》和《扶桑游纪》中有关王韬对于东西洋文明的观感进行了介绍解读,并就其中的思想成因作了相应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开创者的王韬,在晚清文言小说史上占据着相当的地位,是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一位承上启下者,对清末民初的一些小说作家和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王韬文言小说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晚清文言小说发展和流变的轨迹,对文言小说史的研究也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