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即使与父母意见不合,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与父母沟通,不该让他们伤心。  相似文献   

2.
对南京市高淳县的抽样调查表明,农村5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家庭成为空巢的超过六成,主要原因是子女外出打工或就业。该群体大多数人觉得2个孩子对于养老来说更好,但靠子女养老的观念已大为减弱。这些家庭的代际经济互动开始由父母养育子女为主转向子女对父母反哺为主。近七成独生子女父母赞成与子女分开住,超过一半的人明确表示即使子女今后迁往城镇,他们也不会到子女家住,但同时他们并未显示出对社会养老保障的信任,这种窘境使这些曾为人口控制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人面临严峻的养老挑战。  相似文献   

3.
这就是爱     
仁斌  洪峰  mari图 《新少年》2010,(1):10-11
翰墨小学的孩子,大多居住在凤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每天,他们都能看到城外的青山和穿城而过的小河。当大雁排成行追逐着白云飞过蓝天时,他们的父母也该背起行囊远走他乡,外出打工了。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许多孩子心野了,调皮胡闹再也不怕有人管教了。也有的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否则,他们怎会一走就是一年半载不着家?这些孩子心中备觉失落,学习时也无精打采。  相似文献   

4.
同声 《小康生活》2005,(8):54-54
所有的农村孩子和所有的城市孩子一样,从入校第一天开始,就被父母和老师下达了一道命令——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这样叫做有出息的想法。现在我们谈谈接受教育的农村孩子的去向。  相似文献   

5.
每个小孩生来就有一个人所具有的爱,甚至超过一个人所拥有的爱,所充溢着的爱。一个孩子出生就是爱,一个小孩就是用被称为爱的材料做成的,但是父母却不能给予爱,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遗传——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爱过他们,父母只能假装;他们能够谈论爱,他们会说:“我们非常爱你。”  相似文献   

6.
黄耀国 《社区》2013,(15):58-59
刚到韩国首尔时,我们常带孩子去公园玩。与多数韩国家庭相处得也渐渐多了,很快,我就发现韩国的父母对孩子远不如我们中国父母那么关心。中国父母对孩子盯得紧。他们通常不离孩子左右,一边呵护孩子,  相似文献   

7.
章睿齐 《社区》2010,(18):54-55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发现,不少孩子的心理问题跟家庭有关系,孩子们的疾病是他们的家庭不健康的一个身心方面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好坏以及态度是否一致,父母本身的素质和修养如何,父母关系的好坏,以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是儿童心理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长不大。所以,很多父母从小就无意识地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利,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以致孩子从小就缺乏自主意识,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先推给父母,让父母帮自己拿主意。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聪明的父母,在孩子懂事后,孩子自己的事,应该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主,使他们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相似文献   

9.
关凤坡 《新天地》2011,(6):40-40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的监护角色就缺失了,从而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欣赏幼儿作品时,常常惊诧于幼儿信手涂鸦的作品中出现的犹如绘画大师般的手笔。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信手涂鸦往往是他们将天真活泼的天性展示出来,当孩子慢慢长大,绘画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一面镜子,是幼儿认识世界和进行交流的手段和工具。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他们觉得绘画只是在完成一项教师或父母给予的任务或作业,是父母和教师要求的并不是他们的意愿,只是为了迎合成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正>在瑞典,父母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尊重其独立的意愿和个性。孩子在家里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如果行为"违规",父母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但绝不可以粗暴地干涉或强制孩子的意志。甚至,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做错事了,会有意让他们做下去,等孩子"闯祸"后,再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他们认为,这样做既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又能让孩子牢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每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每一个人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之所以能影响每个人的终生,不仅是因为家庭是孩子降生、成长并度过时间最多的场所,而且是因为家庭在孩子的精神发育上,尤其是使他们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而持久的作用。如果以父母和子女关系为焦点考察家庭功能,父母对孩子所应发挥的作用至少有以下方面:1.提供生存的物质条件,从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育;2.给予天伦之爱,而从而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操;3.引导孩子社会化,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和感受社会的能力,掌握社会规范;4.开发个性,从而帮助孩子形…  相似文献   

13.
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都会单纯地认为爸爸妈妈应该在一起,也应该和自己在一起,父母的离异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虽然大多数小孩只能默默接受这一现实.但他们内心却备受父母婚变所产生的恐慌带来的煎熬。子女对父母婚姻破裂的反应一般分为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往事非如烟     
每一个快乐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不辞辛劳的父母;每一种生活背后都是沉甸甸的回忆和深浅不一的足迹。生活不是飘摇的蓬草,它的色彩是凝重而真实的……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农村的生活非常的艰苦。记得六七岁的时候,父母为了挣多点儿钱供我上学,他们带着离子离乡的痛苦来到了深圳。在深圳的第一天,他们就四处去找工作。可怜的母亲,连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又怎样找工作呢!于是,找工作的重任就落到了父亲的肩上了。时间过得很快,夜暮降临了,疲累的父母走过了一处又一处,但最后还是没找到工作,低头看看脚,它们已经被血水浸湿了,他们坐在一棵…  相似文献   

15.
正他们结婚已三年,孩子刚好两岁。现在一切都好,日子过得很幸福。然而最初,他们交往的时候,她的父母一直是反对的。包括所有的亲戚也都反对。理由很简单,他出生于农村,家里的条件很不好。而且,农村出身的,自然就会有一帮穷亲戚,以后相处起来会很麻烦。面对重重的阻力,她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只是,几年的恋爱,并不是说放下就能放得下的。最终,他们还是牵手走上了结婚的红地毯。甚至直到他们结婚后,她的父母也只是勉强接受了他。  相似文献   

16.
法国人更注重孩子的自尊、自立意识,更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也更看重孩子的自由。在法国家庭中,每个孩子很小就有自己的存折,通常家长以奖励的方式为孩子存一笔钱。从小,孩子就非常明白自己成年后要离开父母的家,自立门户,长大了还呆在父母家并不是光彩的事。笔者就读的新闻学院同学全部自己租房住,父母送给他们的礼物可能就是为他们租一套离学校近且价钱便宜的房子;大部分同学上大学期间就自己开车,常常是二手车;他们为了节省开支,常主动邀请外国留学生在周末时乘他们回家的车去某地旅游,与他们共同分担汽油费和路上的其他费用。对于孩子上大…  相似文献   

17.
观云 《华人时刊》2009,(3):29-29
我家楼下有一间做塑钢门窗的小铺,时常有几个孩子在门前玩耍,我每天路过那里,渐渐与他们熟悉起来。小铺主人来自农村,门前的孩子有三个是他的。他们在城里生活,以期改变自己与下一代的命运。我特别注意到孩子们的眼睛:大女儿从小待在父母身边,眼睛顾盼多端;小女儿由乡下的奶奶带大,眼睛里带着忧郁;儿子是家中的希望,眼中不乏娇气。我始终相信孩子的眼睛是明澈和带有灵性的,也许透过这些孩子的眼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参加那次捐助活动时,她还不到20岁,是某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是和同学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患了绝症,拿不起手术费,父母苦苦寻求社会救助。孩子叫小宝,还不到6周岁。  相似文献   

19.
李月平 《21世纪》2006,(1):23-25
比起普通的孩子,生长在名人家庭的孩子总会有一点儿不同。他们有着声名显赫的父亲或母亲,从小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然而,当这些孩子离开了父母,飘洋过海到了异国他乡,没有了父母的光环笼罩在头顶的时候,他们会过上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姜昆之女姜珊姜珊是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  相似文献   

20.
据福建省福州市政协的一份材料披露,福州现有留守“洋娃娃”近万人,他们出生在美国,是美国公民。而他们的父母侨居美国。父母因为没时间照看孩子等原因,将孩子“快递”回国内,由爷爷奶奶照看。在福州连江县和长乐市,还出现了“洋娃娃镇”、“洋娃娃村”,仅连江县瑁头镇,就有约2200名留守“洋娃娃”。记者调查发现,手持美国绿卡并没有让这些“洋娃娃”变得快乐,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人担忧,未来也因为一张绿卡变成了未知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