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英语谚语的特点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国家广大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凝聚着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因此,它除了具有民族谚语所具有的共性外,还具有其特殊的民族性、艺术性和其语法特点。 1.英语谚语的民族性 斯大林曾经说过:“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发展的历史,同创造这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它是文化的载体,人类许多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俄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从许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俄语谚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姿。从俄语谚语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数字文化、动物意象、宗教思想观念,同时俄语谚语还体现出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居住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藏族文化宝库中,藏族谚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高尔基说,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藏族谚语作为藏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富于哲理、通俗易懂,表达了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爱憎和追求。 谚语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谚语可以了解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历史、相互关系、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和名胜古迹。各个地区的谚  相似文献   

4.
谚语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谚语的本质、谚语的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本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对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目的是让人们对傣族现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土族是我省独有的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土族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作为土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土族民间文学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形式繁多。本文对土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及谚语寓言等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英汉谚语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谚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果实.谚语渗透了各民族的文化,表现了各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对谚语的学习有助于语言和文化的习得.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一般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更重要的是,作为民族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从各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有意识地或不自觉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心理特征、精神状态、风尚习俗、伦理观念、道德准则,美学趣味等。作为民族艺术来说,民间文学最具有代表性。民间文学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冯梦龙在搜集、整理、编纂民间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民族的智慧、经验的结晶,是民族语言词汇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具有民族性,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谚语都有自己的本民族特色。蒙古族作为著名的"马背上的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在草原上,其谚语更是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从馥郁的草原气息、浓厚的牧民情结和特有的崇马精神三方面论述蒙古族谚语的民族特色,以期从这一角度对蒙古族的民族心理、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生存环境等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彝族尔比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洗炼而生动的谚语。这是彝族语言中的精华 ,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也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彝族尔比 (音译为 :尔比。意为 :谚语、格言 )是彝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它形象生动、想象丰富、词句精炼、短小精悍、音韵铿锵、旋律和谐、句式整齐、吟咏上口、易于理解、又易于记诵 ,因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千百年来 ,一直广泛流传在彝族人民之中。本文对彝族尔比的思想性、艺术性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谚语的民族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谚语是民族的智慧、经验的结晶,也是民族语言词汇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它从产生到发展都与民族的种种特性紧密相联.谚语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事迹、自然风貌、文化传统、心理状态、乡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认识谚语的民族性对了解、研究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学、心理、民俗、语言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英汉谚语的语言结构与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同成语、典故和格言一样 ,是各个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谚语以其凝练、通俗、生动、形象、音韵和谐、富含哲理的特点而成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一块奇葩。谚语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 ,是各个民族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从结构形式、修辞方法、语体特色、音韵和谐和语用功能方面对英汉谚语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加强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和对英汉文化异同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2.
《围城》用典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作家首先是伟大的思想家,没有高度哲学思考为前提的文学作品不能算优秀的文学作品。西方人说文学作品应是“诗化的哲学”,中国人则说:“理语不可入诗中,诗境不可出理外”。在文学作品里,形而上的道理必须通过形而下的描写来表达。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成语和谚语,将本民族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人生经验凝聚在其中。因此,这些成语和谚语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里,包含着生活真谛和处世金针。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取名《围城》,恰恰体现了上面说的两层意思,它既点明了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来自于生活实践之中.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语言浓缩的精华.该文以大量例证介绍了英语谚语的三大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少数民族谚语的搜集、翻译、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各民族谚语选的问世如雨后春笋,不仅大大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宝库,而且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文化交流,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谚语选,大都以汉译的形式出现,因此引起了从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研究者的广泛兴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一种流行很广的舆论工具,是为一定的阶级和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三大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用凝炼的语言把它概括成革命的谚语。这种谚语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世界观,又揭示了某些客观真理,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斗争精神,且富有深刻的哲理性,成了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谚语都属于劳动人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决不能超越它所  相似文献   

16.
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一件绚丽的瑰宝。它源远流长,凝聚了英语国家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社会生活和斗争的实践经验,是英语语汇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谚语不仅思想.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其语言艺术也达到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17.
论“谚语”     
前言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的流行,谚语一类是占有很大比重的,它似乎比歌谣在社会各阶层流行得更为普遍和广泛。谚语虽然是由三言两语所组成的短小的句子,但它却饱藏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感情和经验,是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智能结晶,并以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人民斗争的武器,也是人民自我教育的武器。  相似文献   

18.
<正> 作为民族语言的一种地域分支的方言,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谚语,它们内涵丰富、深厚,用词精炼、形象、生动,结构相对固定,且多押韵,琅琅上口,易记易传,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们的形成除了一部分来源于对前代文化遗产的继承外,大部分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所以它对人民群众的活动、思想和与此有关的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反映就比较直接和全面。正如高尔基所说:“最大的智慧在语言朴素中。谚语和歌谣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和感情。”因此,谚语研究是方言和地方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潮汕方言的谚语,是潮汕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流传下来的,它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语音音乐美的塑造、语义取譬的事物上又具有鲜明的方言和地方特色。本文试图从数以千计的潮汕方言谚语中,探索其深层的文化底蕴及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流传于群众之中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现成语句,它概括了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经验和客观真理。中国谚语的语用意义不仅涵盖言语本身的话语意义,还包含非命题性社会意义、情感意义、修辞意义等。在特定语境下,其中某一层面上的语用意义会处于突显地位,淡化甚至淹没其他层面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彝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一员,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彝族人民以自己勤劳勇敢、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洗炼而生动的谚语。这是彝族语言中的精华,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