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蒙元社会,非指一个统一的国家制度,而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蒙",是指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是忽必烈创立的元朝,是中国正统的封建王朝。二者既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又有质的区别。成吉思汗的家族世系、成长过程均深受萨满教影响。其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过程中,均以萨满教为思想基础,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视同仁。成吉思汗对宗教宽容、友善、予以优待等宗教法规和政策,以大扎撒法典的形式法制化和制度化,得到了子孙后代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忽必烈,作为蒙古国末代可汗和元朝开国皇帝,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政策和法规。  相似文献   

2.
成吉思汗的遗产──蒙古汗国的父权封建制及其特点和内在矛盾白拉都格其(Bayilduγci)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贵族政权“大蒙古国”,在正式改国号为元之前的阶段,一般被称为蒙古汗国、蒙古帝国。这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制度。体制和仪礼习俗与中原汉地及...  相似文献   

3.
女真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出自隋唐黑水靺鞨,至辽代称为女真。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金,二十余年间,灭辽亡北宋,成为统治北部中国的封建王朝,至“绍兴和议”以后,确定以淮河为界,与南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公元1234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金朝统治北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4.
13世纪,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薛禅汗,蒙古统治者经过大约70年的战争,把全国置于其统治之下,建立了统一的大元国。众所周知,在我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元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因为元朝由蒙古大汗和蒙古诺颜所统治,所以在汉文史籍中,蒙古族姓氏、地名、人名以及其它蒙古语词大量的得到记载。如今,这些记载成  相似文献   

5.
元朝建立者忽必烈汗 ,为夺取汗权和巩固汗权 ,大力推行“汉法”。其建纪元 ,立太子 ,废除豁里勒台制 ,改国号为大元 ,迁都到大都 (今北京 ) ,是为了加强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建都城于大都 ,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忽必烈汗尊礼孔孟 ,重用儒士 ,是他推行“汉法”的重要内容。怀才不遇的儒士们 ,借机“汉法”之行 ,发挥其各自才能 ,辅佐忽必烈汗建立了大业。  相似文献   

6.
从蒙古灭金前后、统一中国北方以及入主中原这三个时间段对元朝金银矿冶的分布与开采进行了时段性研究以及区域性的探讨;蒙古灭金前的金银开采,以开采统治下的西夏与花剌子模等地区的金银矿藏为主,而灭金后则旨在恢复和继承金朝的金银矿产资源;1234年至1278年前后,蒙元帝国在统治的下中原汉地初步建立了金银矿冶管理制度,恢复开采疆域内的金银矿藏,然而此时蒙元的金银开采仍主要依靠云南地区;元统一中国后,统一政权的建立使得国家完善了对中国南北方疆域内金银矿冶的恢复、开发与徵课,并使元朝的金银开采基本上恢复了前朝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历史上 ,蒙元时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大蒙古国时期 ,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等蒙古统治者就已经有了开发西北的思想意识。元朝时期 ,本着建立“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王朝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元朝统治者积极推行多元统治方式为政治一体化服务和推动西北与内地经济交流与互补的开发思想 ,促进了西北地区和内地的一体化 ,为西北开发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公元1231年秋,拖雷统帅蒙军三万强行假道南宋四川,深入金朝河南,并于次年正月击溃金军主力于三峰山,将大金帝国推到了覆灭的边缘。历史上将这一重大事件称为“假道灭金”.蒙古通过这一军事行动取得了全歼金军精锐、突破潼关——黄河防线和扰乱南宋四川,窥探南宋实力的多重战果。自元及今的论著对“假道灭金”总是极力称道。元初郝经称此举“得兵家之诡道”。元朝史家说:“天朝取道襄、汉,悬军深入,机权若  相似文献   

9.
渤海高氏家族是渤海国右姓高氏的后裔,渤海国灭亡后,该家族便进入辽统治区,以高模翰家族为代表的渤海高氏家族就此兴起,及至金代,高氏家族分为辽阳高氏、辰州高氏与澄州高氏三大地区。在每一地区中出现了不同的家族和杰出代表,随着金朝的灭亡,渤海高氏家族后裔又进入元朝统治区,为元朝的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10.
元朝是中国封建大统一的时代.蒙古贵族于公元1234年灭亡金朝,统一了北方,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金朝末年,由于接连不断地战争破坏,北方地区人口锐减,元太宗七年(1235年)初次“下诏籍民”,结果“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873,781,口4,754,975”.与金朝明昌六年(1196年)的户口极盛时期相比,户数减少87.9%,人数减少了90.2%.公元1235年,是金朝灭亡的第二年,尚处于混乱状态.在此情况下统计的户口,肯定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中的蒙古语词是元代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印记。蒙汉语言的互相渗透与影响是元代社会语言的重要特征。元杂剧中出现的蒙古语词汇共有一百多个,通过分类分析这些蒙古语词可以发现:元杂剧中的蒙古语作为一种外来语,具有其鲜明的草原游牧文化特征,一方面反映了蒙古游牧文化对中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词汇体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按照清代制度,科举戒律森严。但因其为进身之阶,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咸丰初年,条子关节之风已经盛行,大庭广众之中不以为讳。咸丰帝决心整顿,结果是上相弃市,士人满狱,震惊朝野,影响深远。有人认为此案系载垣等公报私仇,实际上完全由咸丰帝决断。  相似文献   

13.
论古代戏曲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古代戏曲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融合@田同旭$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相似文献   

14.
近年出版的文学史中,中国学者对于元杂剧在短时期内突然繁荣仍然祖述“汉人受压迫”的旧说,但是近年翻译出版的《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却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互动说”。作者同意此说,但参酌陈寅恪以近代社会学之“集团研究法”论史,借助“与中原文化迥异的胡化地域和胡化集团士族”,分疏唐代政治制度及士族政治分野的研究方法,从由金入元的北地汉人世侯文士集团,比照《录鬼簿》关于元曲作家的记载,佛教“以像立教”的传布特点,以及元人碑记中关于戏剧的记载,对于元杂剧短时期内突然繁兴的原因提出了新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与"中国"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号只代表某一个政权,而"中国"的涵义则有很多,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即使用来指称政权,也常常不指一个政权,或指同时并立的几个政权,或指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的多个政权。经过元朝和清朝的转换,到中华民国定国号为中国,"中国"与"国号"最终实现了统一。古代历史上任何一个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元朝和清朝除外)都不能等同于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也不是以国号为代表的某个政权的疆域,而是包含了为中国所继承的当时以国号为代表的各个政权所控制的疆域。  相似文献   

16.
元帝国与高丽建立了不同于辽宋金诸朝的政治关系,以朝贡为形式,而以宗藩体系为实质。 通过使臣交聘、王室交流、赴元应举、文人游历及典籍传播等途径,元丽文学交流的渠道得到了大规模拓 展。稳定的宗藩体系促进了高丽文学在中原文学影响下的繁盛,表现为高丽后期文人专集、作品的爆发 性增长和优秀作家的涌现。而高丽文学风气由效仿晚唐诗风的华靡,转变为模仿白居易晚年诗歌的闲 适,再到苏轼成为海东文人仰慕的典范,这一由唐风到宋韵的擅递过程,亦是元丽宗藩体系建构过程的 折射。  相似文献   

17.
《松雪斋文集》是赵孟頫入元后的心灵记录.他应征出仕,颇有用世之志,骤受恩遇,则进一步激发了其参政意识,然而宦海浮沉,感慨良多.赵孟頫对自己出仕的叙述有着"捉来官府"、"误落尘网"、"诏举逸民"、"擢自布衣"四种解释模式,追忆中的自我美化和强化,是现实境遇影响的结果,也是其自我心理的需要.而他对仕元生涯的慨叹,则由钦羡逸民与自述本志、有意用世与渴望归隐两种叙述框架交织而成,其心理特征是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交战.他的归隐田园、官事尘杂、蛾眉见嫉、贪恋君恩四种描述归隐之志的视角,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归隐之志.而这正是南宋遗民文学所呈现的共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金词融会北宋词风的过程中,遗山以其在文坛上的领袖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词和北宋词的交融是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农业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的交融,遗山以其极高的词创作成就而成为这两种文化交叉点上的佼佼者。遗山推崇苏、辛,词风豪放,对元词的发展走向很有影响。在沟通宋、金词以及在金、元词的延续上,遗山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遗山还是在具体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词创作的金代最重要的词人,其词体制完备;词中尊杜,极善融化唐诗;其词又有明显的“史”意识影响的痕迹;金、元之际文人歌酒狎妓之风在其词中时有反映;清代词论对其词毁誉不一。凡此种种,都体现了遗山词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金元时期,北方战乱频繁,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但文化的传播却并未中断。在豫北地区,姚枢、赵复、许衡等理学大儒,以百泉太极书院为基地,进行理学的传播。随着豫北地区理学的发展,儒家礼仪得到进一步推广,当地宗族观念与宗族行为也逐渐产生。姚枢诸儒及其后世,亲身参与了某些宗族建设活动,并为豫北宗族在明清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