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孙继斌 《社区》2004,(12):46-46
2000年9月,位于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正式“开城”,成为国内第一家大学城。随后,一股大学城建设热潮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在建的大学城已有50多个,而且争先恐后在“大规模”上做文章。陕西的西部大学城占地400公顷;山东菏泽大学文化城占地466  相似文献   

2.
广州大学城亚运雕塑,构筑了岭南城市新景观,以广州大学城环岛路线的主题雕塑为图像符号.作为各高校出入口的主干道,“主题绿化带”景观建设,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新亮点,它起着标识各校区域间的导向道路作用,昭示环境雕塑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价值取向.主题雕塑是传递激情、拼搏、创新的符号,是以岭南人“世俗化”取向再现大众生活的剪影,象征务实的岭南精神,使大学城环境景观建设具有时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实时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以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为个案进行了实地调查,以寻求解决大学城失地农民所处现实困境的有效办法,推进大学城的顺利建设,确保大学城建设的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省大学城学生进行调查,构建满意度模型,建立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学生满意度的4个因子,分别是“教学内容”“生活服务”“教学硬件设施”“网络信息”。并且针对这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丰富教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健全大学城配套设施和制度,提高教学硬件设施有效利用率,开发完善大学城优质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等。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对信息的收受状况值得关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媒介的认识、使用、需求等方面来探讨”基础环境”对媒介在农村传播效果的影响.文章认为,改变目前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传播的困境关键在于改善农村”基础环境”状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最终达到缩小城乡居民在信息收受上的”信息沟”,从而促进西部欠发这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广州大学城是关系到广州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在市政府已经确定了大学城的选址,并完成概念规划工作后,如何实现大学城建设的目标,仍然有许多问题急待研究。2001-2005年是广州大学城建设的关键期,本文拟就大学城建设的“教育特区”理念以及大学城如何吸引大学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仙林大学城的兴起为背景,在综合运用多种调研手法的基础上,就大学城周边的仙林新村社区的发展变迁状况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通过深入剖析导致变迁的原因,揭示了大学成长与社区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大学城背景下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家萧红和美国作家哈姆林·加兰都因创作地方色彩浓郁的作品而著名;萧红的名作《生死场》描述了上个世纪30年代东北农民的生活,同样加兰在短篇小说集《大路条条》中生动刻画美国西部农民的艰辛生活.本文以这两部小说为研究文本,从历史文化语境入手,分析中、美不同文化视域下,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生存状态及农民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实际上,中美边疆地区的农民除了拥有一些相似的品质外,各自的心路历程并不相同,东北农民经历的是“希望-绝望-麻木-反抗”;而美国西部边疆农民经历的是“希望-绝望-希望”,不同的历程正是由于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生活体验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对中国西部六个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共计809名农民(务农394人、农民工415人)生活体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西部农民生活平淡无奇;农民工比务农更感生活百无聊赖,空虚乏味;女农民比男农民更感到生活单调;(4)在所有男农民中,男农民工生活压力更大,空虚感更强。而在所有女农民中,女农民工空虚感更强,生活压力更大。同时,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05,(22):F0002-F0002,1
伴随着一城三区及仙林大学城的建设,2002年,由仙林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和栖霞区国有资产投资中心共同出资成立了南京仙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招聘各类专业人才50多名,本着以人为本“用心建筑生活”的理念,以“建好房子、做好服务”为宗旨,先后投入20多亿元巨资,开工建设13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  相似文献   

11.
由于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革命的需求,各国先后兴建起大学城,并且大学城周边出现了与教育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集群和生活服务产业集群。大学城周边产业集群对城市发展产生的互动效应主体现在经济集聚效应、经济辐射效应、外部正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四方面,由分析可知产生良性的互动效应,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必须进行资源共享和有效合作,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与高校在产业结构和学科结构上相互融合,协同创新,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进而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西方大学城多属于“自然生成”模式不同,我国大学城都是“主动构建”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扩招的共同产物。我国大学城建设获得的主要经验是:促进高校与地市高教事业在资源共享,拓展空间、整合与发展新兴学科与专业诸方面的巨大双赢;园区建设上针对时代性与高校特性长远规划的精心设计与分步实施;能同时实现一体化与灵活性的统一领导下的“条状管理”原则;解决大学城建设与运作资金的多元筹资模式探索;后勤社会化的完全实现集中了办学精力,并节约了办学成本。必须针对功能定位不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人文氛围不浓、“软环境”思考与建设不够、对原校区传统保持与延续的缺失,办学质量重视不够等发展初期的主要教训,以更完善的对策建设新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13.
大学城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一大趋势。自中世纪大学萌芽以来,大学城逐渐演变成两种形态:“自然生成型”和“行政规划型”。大学城运行的逻辑在于其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和集聚效应,大学城的发展契合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响应了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社会需求。我国大学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着力于社会参与、以人为本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大学城建设和发展高教产业都是20世纪末在我国出现的新生事物,通过对大学城建设和发展高教产业产生的背景及特点的论述,目的在于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丰富发展高教产业和大学城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对我国的大学城建设和发展高教产业进程产生有益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杨凌周边调研数据,对杨凌失地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宅基地被征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对数、抚养系数与社会资本对家庭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财产状况、家庭支出状况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针对目前农民生活满意度状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大学城模式谈高校资源共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探讨微观层次的教育资源共享课题,分析对比了西方大学城的“自然生成”模式和中国大学城的“主动构建”模式,阐述了大学城的定位与功能,总结了大学城在资源共享方面积累的经验,并对当前我国大学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城集成效应及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城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然,它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本文从五 个方面分析了大学城的集成效应,指出大学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同时分析了由此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 产生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与这些人相比,我们周边的“小民百姓”低调地实现着自身的农民梦,通过行动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点点融人平凡生活里。早些年,只出现在游戏里的“开心农场”慢慢走进了现实,我们虽没有一出手千万元人民币的资本,但依然有将“田园梦”进行到底的万丈豪气!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了合肥经开区大学城的体育场馆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案例,调查经开区大学城居民健身者、经开区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经开区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等方面,分析合肥经开区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索合肥经开区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与周边社区可持续的共享机制的构建,促进合肥经开区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合肥经开区大学城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学城”建设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杭州大学城位于江南风格鲜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余杭仓前镇,大学城的建设必将造就新的文化内涵,并推进区域社会的发展。现实的问题是如何以大学城建设为契机,通过与区域社会传统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培育一种新的创新文化,形成一个新型的现代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