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陈明 《社会科学》2004,(1):35-39
为解决联邦政府财政、信用危机和货币短缺两大问题 ,汉密尔顿主张建立联邦银行 ;发行公共信用与私人信用结合的银行券 ,以取代政府直接发行的信用货币 ;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私人经营管理的经验为公共利益服务 ;加强联邦政府对全国货币银行体系的集中控制 ,但反对政府直接干预联邦银行的具体经营业务。汉密尔顿式的货币银行观规约了美国货币银行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汉密尔顿的货币银行观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联邦政府财政、信用危机和货币短缺两大问题 ,汉密尔顿主张建立联邦银行 ;发行公共信用与私人信用结合的银行券 ,以取代政府直接发行的信用货币 ;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私人经营管理的经验为公共利益服务 ;加强联邦政府对全国货币银行体系的集中控制 ,但反对政府直接干预联邦银行的具体经营业务。汉密尔顿式的货币银行观规约了美国货币银行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双 《学术论坛》2004,(6):113-115
现代货币制度下,货币是由价值和信用两方面构成,货币本身的价值越来越少,而信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最终在货币本身的价值为零的情况下,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将完全仰仗信用保证。金融是建立在一定的货币形态和货币制度的基础上,货币制度主宰着金融制度。货币形态与货币制度的演变必将促进金融不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完全依靠信用保证的货币制度下,金融的根本必将是信用。  相似文献   

4.
电子货币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及金融政策的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货币的不断发展,必将会使已有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秩序产生结构性变化。从货币供给角度分析,电子货币的普及会对信用创造过程产生影响,使得信用乘数上升。从货币需求角度分析,可以得出电子货币的普及产生了减少货币需求的效果的结论。相应地,中央银行金融政策操作目标及其操作就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的信用特征对成型于商品经济时代的主流货币理论构成全面挑战。主流货币理论将货币本质理解为商品,并采取了基于交易媒介职能的一般均衡与数量论分析和基于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与资产选择分析,但这两种分析框架都难以阐明以金融活动为中心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本质上,货币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信用。只有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能够从根本上弥补主流货币理论的种种不足,为分析现代信用经济运行提供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于解释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天量货币不会带来超级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也很有现实意义,进而为理解以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代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争论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货币乘数内在因素的实证分析和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我国确立了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管理体制.该体制中的三要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开始形成.它为我们从统计实证角度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内在因素提供了制度基础;1998年中央银行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对我们结合中国实际,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基础货币的控制及货币乘数的稳定,提出了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交易是理解货币的产生、演变的起点和切入口,交易的本质是信用关系,交易依靠信用才能维持。而信用本身也不能独立存在,它需要有相应的保证机制。这种保证机制在交易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遵循的是隐契约信用→正式契约信用→权威契约信用的规律。而货币的产生以及货币的国家化、国际化正是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在交易的演进过程中自发产生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后经济学家们分析货币理论未能预测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忽略了信用和创造信用的金融体系,并试图从信用的视角重新认识货币的现实基础,以修正货币理论的逻辑预设。基于这一思路,进一步的反思可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支持等视角的三个基础理论问题展开:其一是探讨货币与信用哪个更为本质以理解货币的含义;其二是分析数学方法和制度方法哪个更适合于货币研究;其三是指出了货币理论与货币史的悖论。具体可从概念的界定方式入手重新梳理货币与信用的关系;货币分析方法上如何有效地结合制度方法和数学方法才是关键;货币理论与货币史的悖论可从“转化之法”“动态之法”和“融合之法”三种思路加以应对和解决。这三个货币理论基础性问题相互关联,它们的厘清和解答有助于将货币理论构建于更加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 ,货币发行权一般集中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从宏观上讲构成一国货币的发行和回笼 ,即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形成一国基础货币的发行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形成—国货币的最终回笼。一国货币供给总量等于货币乘数与中央银行所发行基础货币的乘积 (Ms=mB) ,如果货币乘数m相对稳定 ,则一国货币供给总量的大小就取决于中央银行所发行基础货币B的大小。也就是说 ,在一国货币乘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一国货币流通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是该国中央银行从事资产负债业务活动的结果。因此 ,要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  相似文献   

10.
货币流通速度与宏观经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商业银行系统通过其业务能创造货币。本文却有力证明:银行创造存款并没有创造货币,银行消灭存款也没有消灭货币,银行创造存款又消灭存款这种业务活动及其调整的真正作用,是加快或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因此,货币流通速度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远远超过以往对它的评价,必须重新进行研究和认识,这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市场的非均衡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识别和检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性是重要的,尤其是透过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识别和检验货币市场运行态势。检验的结果支持我国货币市场存在需求高于供给的非均衡判断。同时,由于近年来货币增长率一直高于产出增长率,GDP与货币量的比值偏低,市场的货币沉积现象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通货膨胀隐患。因此,货币供给的控制不宜适应需求,应当从降低货币沉积和增强流动性上缓解货币供求的非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把握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流通速度作为计算货币需求的一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通过把握货币乘数来适应货币流通速度,但货币乘数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还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是影响货币流量的重要变量,所以控制货币流量必须要控制货币流通速度。但是,货币流量的增加不仅仅来源于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而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也不一定就是虚拟的存款,或者说是幻影货币。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不同,也使货币流通速度有不同的表现。总之.货币流通速度是我们一直忽略的一个环节,但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信用经济,它的运作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没有信用机制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失信将会动摇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产权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将信用度建立在产权约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责权利对称的原则。我国目前信用所存在的问题,也说明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就要从道德、产权、法律等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4.
李秀辉  韦森 《学术月刊》2023,(11):63-72
货币制度史基本问题的梳理有助于从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中理解其货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为当前货币制度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货币制度史研究认为,货币是一种社会制度,货币制度史应融入经济史研究之中,经济史分析的“韦伯—波兰尼—芬利”方法传统有助于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实质,波兰尼对社会整合三种方式的划分为理解各时期货币制度所处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框架。这决定了货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意味着不同的货币职能有着独立的起源,货币的起源也有多种可能,它深刻影响了早期文明的发展进程。信用是理解货币等级和货币制度的重要视角,三种社会整合方式中存在着复杂的信用关系,影响甚至决定了货币制度的发展,如何解决过量债务对社会稳定的冲击是不同时代货币制度都要应对的主要问题,也是货币制度史研究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5.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的要求需要深入分析影响货币创造、货币供应的不同渠道,充分发挥各渠道的调控作用。通过研究我国财政部门在货币创造中“被动参与”与“主动影响”的二元特征,我们发现:第一,在我国财政金融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由财政部门履行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制度安排,赋予了财政部门对货币创造产生实质影响的能力。第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具有的“集中”与“隔离”功能,决定了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务等渠道从货币流通市场抽取或注入的货币规模是巨大的,并通过货币循环的作用引起商业银行信贷收缩或扩张。但因为我国财政部门不具有通过控制预算执行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货币创造渠道的法理基础,所以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只能被动影响货币创造。第三,由财政部门履行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制度安排,调节了国有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能力和方向,并且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动指导和约束影响其信贷规模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虚拟性货币是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货币,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再以实体性货币的特性要求或匡正虚拟性货币的运行。虚拟性货币的发行量只能取决于流通的商品世界的价格总额,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还必须从理论上理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到底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还是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抑或是既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又有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这是考虑虚拟性货币的发行过大还是不过大,必须自觉准确认识清楚的重要理论问题。现代的电子化货币属于现代虚拟性货币的新的表现形式。电子计算机的微型化和网络化为现代的电子化货币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人类进入了高消费时代为现代的电子化货币的使用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仝鲁闽 《文史哲》2003,1(1):130-135
宋元时期货币形态的多样化 ,以及金属货币与纸币在流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消长演变 ,既为货币金属主义的发展 ,又为货币名目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金属主义学说侧重于货币本质中的商品性问题 ,反映了金属货币流通时期的阶段性认识 ,而名目主义学说侧重于货币本质中的社会性问题 ,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兑换到强调政府信用、从强调称提之术到注重信用制度建设的认识深化过程 ,同时也注意到信用授受双方的互动与协调 ,使其对货币本质观的探求与思考更加深入 ,也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私人数字货币横空出世,对既有的国家货币发行机制提出挑战,央行数字货币由此应运而生。私人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存在彼此竞争、相互补充的复杂关系。竞争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对冲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风险挑战,并防范私人数字货币的过度衍生。私人数字货币在国际结算、跨境支付领域蚕食央行数字货币的交易体系,甚至会形成数字货币区,与央行数字货币分庭抗礼。互补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兼容私人数字货币的技术,私人数字货币可借鉴央行数字货币技术特性实现社会共识机制。央行数字货币通过为私人数字货币提供信用“背书”、稳定加密币的币值、完善稳定币的功能,使得私人数字货币之间有效互通。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结合形成数字版货币提款权,补充私人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研究银行的起源引出银行与企业联系的核心是业务联系,包括货币处理业务和货币贷放业务两个渠道。在这两个渠道的联系中,银行和企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产生了一些困境,而这些困境产生了银行和企业在联系中的困难和矛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看清在理性的前提下银行和企业及其联系的本质。因此,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货币贷放业务和货币处理业务这一侧面来研究银企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论货币的稀缺性与双刃性--兼与罗运贵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货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认识货币的稀缺性,将促使人们关注货币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解货币的双刃性,让人们既要强调"经济增长率意识",更要增强"货币增长率意识",从而充分发挥货币对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