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假想的凌空建构--质疑费斯克的大众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费斯克肯定大众文本的过度、浅白与贫困.他认为大众正是利用这些特点对大众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从而生产出大众自己的文化.费斯克用大众文本的生产性来掩盖它的过度、浅白与贫困,过高地估计了大众的文化生产自主性和生产能力,他是大众文化研究的盲目乐观主义者.费斯克的理论对我们进行大众文化研究有方法论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比较兴盛,新人层出,成果丰硕,当然也存在某些偏向.古代小说文本研究领域成就固然可观,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论文数量所占比例较少;论文缺乏新意,老生常谈;畏惧经典,有意回避.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古代小说的文本研究仍然是重中之重,今后应注重文本中超时空价值的挖掘,包括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层面,以此加强文本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为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以媒介文本为载体,以媒介受众为核心,以媒介体验为旨趣,超越了传统的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态度,倡导并颂扬大众文化的创造性、能动性、反抗性,甚至一味为大众文本的浅白性和贫瘠性而辩解,强调大众鉴识力是对现代美学霸权的拒斥和抵制。菲斯克这种不加批判的文化民粹主义,固然有着某方面的进步意义,但其对大众趣味的过分迎合,必然导致高雅艺术的困顿和审美价值的缺失,使得大众逐渐失去对精英文化和审美艺术的鉴赏力。因此,当代美学语境之下,重新反思菲斯克对趣味判断的拒绝,重新评估审美教育的价值和功用就显得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结构主义之后的文学理论解构了文本的本体论地位,而将读者及其阅读活动拔擢为意义的策源地,将读者放在阅读实践的整体中去考察成为读者理论发展的方向,读者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关系研究成为重点。这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介入读者问题域提供了契机:读者从无现实性的理论型读者,转变为拥有种族、身份、年龄、阶层、性别等文化差异性的文化政治型读者,威廉斯、托尼等人为代表的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转向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理论范式之后,不仅突破了学院派精英主义的读者理论,而且构建了一套以大众为读者、以大众文化为文本、以大众阅读为文化政治的阅读政治学,赋予大众读者、大众文化文本及其大众阅读文化的政治功能价值及其文化的政治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文化翻译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审美原则,从语言、语境、人文三个层次阐述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语言层面上,翻译的本质在于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传递;语境层面上,通过从文本到语境的追溯、探求和从语境到文本的构建、表述过程,使翻译成为多元文化的产物;人文层面上,翻译要求译者具有知识水平、审美情趣、人文品格等综合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6.
在终身教育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自我教育的价值,分别表现为自我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维度。自我教育的社会价值,包括自我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自我教育的个体价值,包括自我教育的物质层面的价值和精神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翻译中存在着大文化与小文化的问题入手,论述了大文化就是文本整体所反映的或蕴含的文化,这个文本文化根植于某个民族、某个社会的整体文化之中;小文化就是蕴含在语言各层面的文化因素.一个文本的大文化是由整个文本的一个个小文化积累起来的,文本反映的整体文化及其植根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只能移植或传递,不能翻译;词语和表达法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可以翻译,也可以移植或传递.  相似文献   

8.
论体验经济与管理及管理会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社会需求由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提升,人们理性的物质形态消费向感性的“体验消费”转变;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追求的是能使消费者产生“体验效应”、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的“文化价值”,而不仅是对象的物质价值。“体验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文化价值”为主体的价值运动,导致企业以至社会的价值体系产生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为此,在管理和管理会计领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目前很多学者比较关注从物质文化层面切入文学的研究,它可以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风貌、宗教信仰和哲学倾向,本文试图从文本及文本潜结构理论入手,对苗族古歌潜文本的历史文化、哲学层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孙桂荣 《东方论坛》2007,5(6):60-65
从池莉小说的当代评价入手,揭示在文学"大众化"问题上,从效果层面理解的文学被"大众"接受与从价值层面理解的文学关注"大众"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与学术界对"大众"、对文学本质、对大众性与商品性之间关系等问题的复杂认识相关;强调正视文学"大众化"现象及其内部规律;呼吁新的美学原则介入文学"大众化"批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中枢;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实质;互生与共生、人与自然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前提;遮蔽与解蔽是科学发展观的科技动力支持;综合评价、多重指标的价值复合是科学发展观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它的存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和自由人的联合体.它的价值观的社会原则是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它的价值观的评价原则是实践思维方式,即从自由劳动或人类一般劳动去理解评价一切事物的价值;它的价值观的个体原则是每个人都为别人而存在,即只有在为别人的服务中,才能确证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发展观的三重理性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显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逻辑和哲学特质,运用文献疏解与比较诠释的方法,对之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科学发展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创造性阐扬,也是哲学理性精神在社会发展领域内的全方位彰显.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个理性向度:一是以"对话扬弃"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人本生态"为判据的价值理性向度.三是以"发展创新"为要务的实践理性向度.交往理性向度表征了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价值理性向度揭明了其视人为目的的价值归依,而实践理性向度则体现了其以自主创新为宏旨的行动诉求.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技与文化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向人们展示了科技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科学技术在人们摆脱贫困、改善生存条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科学技术使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发生了全面变革;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了主体意识;科学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受制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要促进2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确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论: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真理的文化价值取向;强化科技意识,坚持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确立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梦的话语内涵与话语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宽广的理论视野和丰富的价值内涵的话语体系,有着鲜明的价值旨归、价值原则、价值维度、价值特性和价值基石。中国梦的出现表明了中国新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彰显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话语魅力,具有强大的话语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梦所具有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示范功能和对话功能,对提升中国政治话语的影响力和在世界范围内中国话语权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全面认识中国梦的话语内涵和话语功能,对于我们倡扬这一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原有的观点认为价值定义揭示了价值的先天本质或是一种共性归纳。但“价值”就是共相,价值定义中的“是”并非表达价值和谓词的同一性,而是揭示了切入价值问题的路径,提出了理解整个价值世界的价值模型,表达了研究者核心的价值关切和价值立场。在广义价值哲学的视野下,整个哲学的核心关切是价值问题。如果作为价值哲学起点的价值定义不过是研究者自身的核心价值关切和价值立场,价值哲学、以及整个哲学的必要性何在呢?如何使价值哲学以及整个哲学超越于消极意义上的个人私见?自觉的价值哲学的核心任务是价值解释、价值批判、价值弘扬,价值批判提供了价值哲学超越单纯个人价值呼吁的可能性,是价值哲学工作的重心所在。价值批判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对价值模型的批判分析。主客体需要关系说的价值模型是功利价值模型,它的流行有深刻的时代理由,时代的发展也提供了超越它的价值理由,而超越的方式首先在于超越其价值模型。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具有二重性。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全面的分析,简单的否定或肯定都是片面的、有害的。正确对待民间信仰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大力批判其荒谬的思想观念,防止其对民众的毒害性,对社会的破坏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其文化价值的科学研究,正确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正面价值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是分析商品价值形成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运用劳动价值论分析茶叶的价格现象,得出如下结论:茶叶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茶叶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茶叶生产价格是决定茶叶市场价格的内因,市场供求等因素是影响茶叶市场价格波动的外因。  相似文献   

19.
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是继王逸《楚辞章句》后又一部重要的楚辞学著作,它汲取和保存了王逸之 后宋以前楚辞研究的主要成果,在内容和注释体例方面均有不少独到之处,在楚辞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 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界定,必然要从学理探究走入学科性意义所在,必然要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依据性、科学性和价值性所以,在历史过往、现实进程和叙事主体中确证它的依据性,在事实存在、规范确证和规律呈现中凸显它的科学性,在理论规定、实践导引和精神提升中确证它的价值性。最终,有效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三个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