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最近,有消息传出,全同人大正在审议《反垄断法》,并将依据该法成立反垄断机构。这表明在我国酝酿已达10年之久的《反垄断法》有望近期出台。关于反垄断的立法,我国其实很早就开始着手进行。早在1994年5月,全国人大法工委就成立了反垄断法起草小组。而我国加入WTO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反垄断法》最终得以交付审议和出台,去年,由陕西马大谋等31名代表提交的“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议案被列为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一号议案”,就曾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代孟 《现代妇女》2014,(6):144-14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网络市场的日臻成熟,与实体经济并行的网络经济悄然兴起,其中的垄断问题也越加严重。但是,我国目前的反垄断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垄断并不能有效规制,甚至在一些问题的认定和处理上呈现完全空白的状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互联网垄断现象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我国互联网垄断的竞争现状、立法缺失以及规制建议进行论证,反思我国《反垄断法》的不足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李亘 《现代妇女》2014,(3):261-261
反垄断法一直以来被视为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基本法。我国的反垄断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实行也在逐步建立起来。但我国的反垄断制度有着自身的特点,不能盲目效仿西方在自由竞争充分发展了几百年的情况下,以遏制经济垄断主。我国应根据本国国情,将反行政垄断作为首要任务。面对目前全球竞争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反垄断制度的实行应当在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帅燕 《现代妇女》2014,(3):148-149
自1890年颁布《谢尔曼法》以来,美国反垄断距今已有了100多年的实践,对传统行业的反垄断立法与操作已经非常成熟。而在始于1969年的互联网这一新兴领域,美国的互联网反垄断政策也在一系列的互联网反垄断案件中逐步完善起来。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互联网的产生、发展轨迹研究出发,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互联网反垄断法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国内外互联网反垄断案例为我国《反垄断法》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的适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家茶座》2010,(1):157-158
《企业家信息》杂志最近刊载同题文章说,美国于1890年制定了《夏曼反托拉斯法》,可称得上世界反垄断法的开山祖师。但由于该法条文过简,又未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使得它形同虚设。于是美国又于1914年9月和1O月分别颁布了新的反垄新法——《联邦交易委员会法》和《库雷顿法》。  相似文献   

6.
《反垄断法》被誉为"经济宪法",自2008年在我国实施以来,其威力日益彰显,在保障市场正常运行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应当看到,《反垄断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本文首先对反垄断法进行简要概述,然后介绍了《反垄断法》在我国的实施现状,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实施《反垄断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汽车企业巨头凭借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滥用其权利超出了知识产权垄断的合理界限,大面积地达成垄断协议,并且出现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损害了市场竞争中他人的利益。应做到既发挥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作用,又切实防范合法垄断权被违法使用,在反垄断法框架下平衡处理好保护知识产权与维护自由竞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合生元、美赞臣、恒天然、多美滋、雅培与富仕兰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违反《反垄断法》的价格垄断行为开出了6.7亿元的巨额罚单.由于被罚企业除合生元外都为外商投资企业,因此,吸引了外媒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诉讼双方适格主体、举证问题和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制度实施问题,三方面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维护受害者利益、维护市场的有序竞争机制,推动反垄断民事救济制度的完善,促进我国反垄断法的健康实施。  相似文献   

10.
熊虎  余剑 《城市》2012,(6):62-64
当前,拆迁改造已成为城市改善环境、提升品质、恢复活力的一种途径.然而,快速的拆迁改造往往因其对被拆迁群体利益的忽视而受到诟病,引发社会矛盾,违法拆迁、群众上访等事件层出不穷.实践证明,社会拆迁矛盾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群众的自身利益没有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公布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条例》并没有真正从根源上解决拆迁问题.笔者将深入研究被拆迁群体的特征以及被拆迁群体的利益对城市拆迁改造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些群体,推动拆迁改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征地领域矛盾频发、冲突不断。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农村征地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国土资源部表示,今年将推进征地安置补偿制度的改革试点,并完成《集体土地征收征用条例》的起草。征地制  相似文献   

12.
据商务部消息,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商务部认定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做出禁止此项"集中"的决定。(中新网3月18日电)这是自去年8月1日实施"反垄断法"后商务部宣布的首个未获通过案例。看了商务部对否决案的认定和说明后,觉得这是我国法律对垄断者说"不"的一次强硬姿态。对消费者来说,垄断只能让我们可喝的饮料越来越少,价钱越来越高,而感受却可能越来越不"可乐"。否决案维护了我国饮料企业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我国城市房屋征收纠纷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锐.房屋征收涉及的范围广,人数多,并且都牵扯到个人的自身利益,因此城市征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房屋征收是否公平,补偿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切实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目前,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要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为法律依据,积极、认真地加以对待和解决,使房屋征收工作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4.
《谢尔曼法》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反垄断法,被称为是反托拉斯法之父,成为其他国家效仿或研究的模板.德国学者马尔库特曾发表过这样的评价,“美国反垄断法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适用范围最广、法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最发达的法律,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可以提供帮助.”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反垄断法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对《谢尔曼法》诞生的经济、政治和法律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探讨《谢尔曼法》诞生背景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养路费的问题最近为媒体和大众所关注,此事最早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在《检察日报》发表名为《养路费:最近六年都是违法征收》的文章引发,文章表示,“在目前的法律体系内,《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关于征收养路费的规  相似文献   

16.
5年前,花费约200万元买地;5年后,盖了商品房出售,获纯利两亿元,百倍利润源自高涨的房价,而背后却是一个一个的房奴。面对记者,房产商透露了房地产业内鲜为人知的潜规则,他表示房地产商是一个专业,必然获得垄断利益,而这种利益获得是与政府间的合作分不开的。(《中国青年报》7月2日)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1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名共和国反垄断法》(下称“反垄断法”)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在反垄断的法制建设道路上取得了标志性进步。反垄断法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竞争秩序的维护者,必须具有高度专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执法机构保证其实施。我国在反垄断法执法机构的设置上应当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法制发展状况,建立起一个专业、权威的符合我国法制建设现状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来保障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一篇名为《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的文章突然在朋友圈里传开了,该文章出自方舟子的微信公众号,自称曾在《科学世界》上发表过.事实上,到今天为止,行业外的人知道、了解被提及的概率也不高,都是行业内人士或者非常资深的爱好者在关注.而由于信息发布者有知名度、有自己一定量的粉丝、信息发布载体专业对口、论文引用和基本逻辑看上去成立,在公众和网络媒体上进行了再次发布,事件有可能进一步发酵和扩散,所以,算得上普洱茶行业的危机了.  相似文献   

19.
毋庸讳言,公众获取组织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广告宣传和新闻宣传。但由于广告宣传侧重于组织自身的利益,而新闻媒体的宣传则侧重于公众利益和社会效益,这就使得公众对两者的信任度有很大差异。换句话说,新闻宣传比广告宣传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而且新闻宣传的廉价性也是巨额的广告投入所无法比拟的(根据相关法规,新闻报道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房屋拆迁是城市更新和发展的一种推动力,关系到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条件及环境的改善。城市功能区的重新布局,旧城区或危房的改造,公共交通的扩建等等都离不开房屋拆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紧缺和生活需要的矛盾愈加凸显,房屋拆迁的纠纷也逐渐增多,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那么,城市房屋拆迁中如何保护公民利益呢?征收人应该严格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房屋的征收与补偿。被征收人应该遵守条例的规定,并积极维护参与权和知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