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林昆勇 《城市》2012,(9):74-79
当前,我国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广西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区域文化产业水平。首府南宁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文化资源丰富,是区域文化核心,具备构筑广西区域文化新高地的独特优势。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战略部署,南宁坚持以文化立城,以文化建城,以文化强城,致力于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打造成为广西区域文化发展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2.
邵晓萍 《城市》2008,(7):35-38
一、萧山城市新区城市化进程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规模由1981年的4.34平方公里扩大到2007年底的51.36平方公里。城市形态结构由原先以老城为中心的单中心结构扩展为由老城区、城市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以及闻堰、新塘、  相似文献   

3.
刘庆斌 《城市》2012,(4):30-32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征地拆迁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城市发展建设的难点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做好城市征地拆迁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建设,是地方政府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陈维民 《城市》2015,(3):21-27
2014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青岛市黄岛区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根据国家赋予西海岸新区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要求,加快研究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新区建设,对于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带动区域全方位开放和转型发展,提升青岛在国家发展总体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新区未来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生活空间质量导向下城市新区建设作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在客观上需要更大的城市空间载体和更高规格的顶层设计,才能合理解决城市人口居住,引导城市转型,拉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等,因而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导向下有为地推进城市新区城市设计建设,对缓解城市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亳州新区为案例,在全面认知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战略定位和结构布局,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提出形象与设计,以提升亳州城市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引导该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阳作为西部内陆山区的省会城市,地处大西南腹地,是中国西部的“三不沿”(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地区之一,尽管受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对于贵阳这个资金短缺的欠发达地区的城市而言,金阳新区的建成和发展对于贵阳意义重大。金阳新区的建设模式实现了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和城市竞争力的双优,不仅有利于老城区扩容,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生态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贵阳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有助于贵阳接轨重庆、融入成渝经济圈,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成黔中经济带的稳定繁荣,是加快贵阳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吴昊天  杨郑鑫 《城市》2015,(4):42-46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城市新区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发展区域,新区如何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以解决老城存在的人居环境问题,满足和容纳更多的人口增长需求,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及大连金普新区五大国家级新区为例,通过梳理国家级新区的特征、任务和角色,探讨城市新区在空间结构、空间布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策略,探索城市新区人居环境营造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林昆勇  谢鹏飞 《城市》2013,(6):10-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我国正经历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在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城镇化建设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和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未来几十年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最大的发展潜力所  相似文献   

9.
赵旸  张馨予 《城市》2009,(10):38-40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期,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而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引导和调控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现行的规划体制包括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包含于各个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等。因此.如何更好地编制和衔接各层面的规划内容.是我们规划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洁云  郑艳  周泽宇 《城市》2021,(1):72-79
西咸新区是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于2017年入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开展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分析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和潜在风险,对西咸新区组织机制建设、 提升城市气候韧性和宜居性的生态建设、 开展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城市等协同试点建设、 提升气候防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创新气候投融资途径以及推动社会参与和能力建设六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制定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利用多种投融资途径筹集气候资金、 加强试点决策支持和经验分享以及加强多部门试点协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尚金凯 《城市》2008,(9):68-7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高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建设的速度.许多城市简单地采用“模式化”建设方式.忽略了城市的自身特色、地域特点等.照搬照抄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特色等,造成了城市建设“千城一面、个性丧失、整体空间景观形象混乱”等问题和遗憾。  相似文献   

12.
王志国 《城市》2007,(11):8-11
"十五"期间,江西省委多次提出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中心城市聚集,逐步发展、形成城市群的设想.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省即明确提出了建设环鄱阳湖、赣中南、赣西三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 一、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厚莲 《城市观察》2017,(6):93-101
从产城融合的提出与内涵出发,依据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三种状态类型判断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特征。通过梳理和总结深圳坪山新区、上海青浦新城和四川天府新区三个新区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研究认为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要把握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以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促进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提升人口在新区居留意愿和获得感;强化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使具有单一产业发展功能的园区转型为集现代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实现新区人口与产业、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梁爽 《城市》2021,(2):12-22
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现代化城市形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具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亟须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为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邹宇 《城市》2008,(11):95-9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增加.地方政府亟待建立一个政府信用和有限财力支持.但又不单纯受制于地方财政实力的、市场化机制运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以适应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匮乏。  相似文献   

16.
秦洁  郑边虎  蒋学英 《城市》2011,(10):3-6
大国崛起,必先有地区崛起;地区崛起,必先有新区崛起。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的关键动力,但长期以来,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低(低于全国),中心城市区域中心作用较弱,特别是竞争力不够强(2005年~2010年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河北省11个市中7个城市竞争力排名大幅下滑),一直是突出矛盾,对全省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对此,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催生出生机勃勃的沿海三大新区和一大批产业聚集区,为全省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王志章  庞雅莉 《城市观察》2013,26(4):123-135
在城市化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在分析重庆构建城市文化形象意义的前提上,基于重庆城市文化形象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出重庆城市文化形象建设中的现存问题及其根源,并从明确城市定位、规范市民行为、整合公共空间、加强城市营销以及建立城市"瞭望塔"系统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为重庆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林昆勇  黄凤翔  韦晓瞳 《城市》2021,(10):21-28
近年来,广西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以南宁为核心的城市群、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构筑互联互通网络、加强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深化海陆双向开放合作以及健全协同发展机制来推动北部湾城市协调发展.但是,广西北部湾城市发展依然存在城市间不够统筹协调、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互联互通城市交通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此,亟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强化北部湾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城市;促进北部湾城市间互联互通,建设现代可持续的交通设施网络;实施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特色的区域性城市群,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擎提升广西北部湾城市集聚效应,以"南宁—湛江—海口"城市主链引导北部湾城市鼎足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张经武 《城市》2014,(1):33-38
正一、防治"城市病"的紧迫性"城市病"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城市学及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一个形象化比喻,是指在一国城市化尚未完全实现的阶段,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市系统存在缺陷而影响城市系统整体性运动所导致的对社会经济的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主要涉及人口过多、环境污染、空间拥挤、交通拥塞、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管理低效、资源短缺和城乡冲突与社会失衡等问题。还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微丘地形在我国江西、湖南等中部地区普遍存在,这类地区通常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目前,中部地区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外拓加速,在建成区以外的丘陵地形上建设新区成为中部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热点。从中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实践来看,照搬平原城市的规划理念和建设方式成为目前较普遍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特色消失、道路建设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