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马克思在Ⅸ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自己的哲学的阐述,他是用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代替了黑格尔以体系建构为特征的思辩哲学,这种哲学名叫“实践唯物主义”。笔者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和特定的时代实践,特别是实践中心工作或任务相结合则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定形态。在和平发展的时代和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中,经济哲学必然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学术范式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哲学形态是经济哲学.迄今为止,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而形成了经济哲学形态的三次提升.一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逻辑架构的构建和经济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硬核的探讨和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三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弘扬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学术范式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哲学形态是经济哲学。迄今为止,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而形成了经济哲学形态的三次提升。一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逻辑架构的构建和经济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硬核的探讨和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三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弘扬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略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基本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一种超越近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现代哲学。它是以“实践”为基础 ,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 ,以“政治批判、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为基本内容的实践哲学。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韦肖 《兰州学刊》2008,(Z1):3-4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变革是根本性质和根本方法的变革,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都是从主观概念出发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从物质实践出发,由此构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6.
商逾 《东岳论丛》2002,23(5):70-72
马克思的法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正是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从黑格尔唯心主义法哲学出发 ,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法哲学为中间环节 ,凸现了新唯物主义法哲学研究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统哲学的哲学观是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从哲学的"一般本质"出发去解释各种特殊形态的、现实存在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观是从现实的历史条件出发去解释哲学,是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哲学终结论"实质上是"形而上学终结论",它要终结的不是所有哲学,而只是作为形而上学的那种特殊哲学。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哲学仅仅具有"解释世界"的功能,因而那些哲学家们只知道解释世界;马克思创立了一种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新哲学,也同时提出了一种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新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实践基础之上的。这种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分水岭,又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9.
语言哲学是时代哲学的主题,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是语言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察国外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的起源、历史发展、时代动向以及对国内实践唯物主义语言现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国外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凸显不同的语言观;国内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仍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语言论述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  相似文献   

10.
哲学、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围绕着每一个触及哲学的人的源动性也是终极性的问题。对于“什么 是哲学”的不同回答决定着这个人具有怎样的哲学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又是一种我们认为是科学的、 可以用以指导我们实践的哲学观。因此,必须理清哲学、哲学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笔者力图从宏观的 角度把这三个概念作纵向的整理,为能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一定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8,(3):36-41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热潮,不仅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探索。然而,时至今日,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却逐步走向沉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放弃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而是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向前发展。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三个急待突破的瓶颈:在核心观点和核心理论上远未形成共识;对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关系、恩格斯等哲学著作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对话不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的前瞻性反思与建设性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富 《河北学刊》2005,25(2):31-36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认识,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与发展。 已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缺陷:在研究内容上,忽视了对哲学观本身的一些深层理论问题的进一步追 究;在研究方法上,往往缺乏哲学自身的论证方式,忽视了从"没有分歧的方面"入手、从上位问题入手、从形式化标准入手、从语 言实践入手来研究讨论,往往只是在同一层次上各自陈述各自的看法,缺乏真正的实质性对话;在研究成果上,还没能实现哲学 观的研究与哲学理论本身的研究在逻辑上的衔接。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曾经 是而且至今仍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及其所昭示的新哲学现为中心,从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上对时代哲学作总体性回顾与展望的经典文献.应从“完全的意义”上理解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内涵与价值,重视恩格斯据此提出的新哲学观.哲学是在总结、概括具体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总体性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元世界观”、“元方法论”;从“知识总汇”式的旧形态向总体性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形态转变,是人类哲学思维范式的时代变革的趋势和方向.从新哲学观的高度,从人类哲学思维范式的时代变革的视野,从“哲学一般”与“哲学特殊”的统一上去分析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终结”问题,去评价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伟大的哲学变革,我们可以引出一些新的结论,并在现代哲学的演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问题上获得新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金铭铭 《理论界》2005,1(6):65-66
传统的教科书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其中不乏其合理成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称谓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渐暴露出其理论上的缺陷。本文主要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内容极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重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并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放桐 《学术研究》2002,1(1):26-33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意义和其理论形态。首先对提出这方面问题的背景、探讨它们的意义和态度作了论述。接着分别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的哲学 ,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有根据的 ,但也可以用其他名称。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但它不是一种体系哲学。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四、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认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真实意义 ,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真实意义既不在于以辩证的唯物主义超越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也不是以“实践本体论”超越物质本体论 ,或以“超越”的立场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而是以实践的唯物主义超越直观唯物主义 ,以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自然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哲学观是具有严重局限性的认识论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是一种现代哲学观。传统教科书理解模式错误地以认识论哲学观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造成严重后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亟须超越认识论哲学观。  相似文献   

19.
高扬人的精神能动本质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这份重要遗产,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忽视主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为机械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今天,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对于我们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时,通常的说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它忽略了法国古典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中的作用,也未能正确地表述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法国古典唯物主义;一是德国古典辩证法。法国古典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脚点、出发点,是其“基质”;德国古典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辩证法这一“灵魂”;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