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心理学在西方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对女性心理的研究虽然没有间断过,但是没有像西方那样自成体系.本文试图从近年来有关中国女性心理研究的文献中,总结中国女性心理学研究的研究轨迹,进而对中国女性心理学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心理学的跨世纪发展有科学化和本土化两大主题。中国本土文化的土壤中没有生长出科学的心理学,中国现代的科学心理学是从西方传入的,其科学化在早期是通过西方化完成的。但目前,中国心理学科学化的努力正从追求西方化转向追求本土化。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应立足于突破和变革西方心理学的偏狭科学观,这不仅可以给本土化带来必要的规范,而且可以推动整个心理学科学性的发展,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科学观的变革就体现在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重新理解和对心理学研究方式的重新确立上。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明示了中国心理学科学化和本土化的历程和要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本土心理学在新世纪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即从对西方或外国心理学的模仿和复制中解脱出来,使之植根于中国本土心理文化的传统和挖掘中国本土心理文化的资源。新心性心理学就是一种来自于当代心理学演变和根源于本土心理文化的创新努力,试图开辟中国心理学新世纪发展的道路。新心性心理学的基本主张有三个核心内容:“心理文化”是对心理学本土传统的新挖掘;“心理生活”是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新理解;“心理环境”是对心理学环境因素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西方实证心理学与中国心性心理学概念范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实证心理学和中国心性心理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创造和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学概念,这些概念汇总为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概念范畴。这些重要的概念范畴包括实证与体证、实验与体验、心理与心性、人格与人品、生理与生活、性格与品格、感觉与感受、感知与感悟、知觉与知道、思维与思考、情绪与情理、情感与情义、思想与思念、本能与情欲、心境与心情、动机与欲望、意志与意念。对西方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的概念范畴进行比较研究,会促进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和中国心理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与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心理学以及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阐述了中国文化所包含的心理学的意义,以及中国文化对西方心理学及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世界心理学正面临着本土化议题的不断挑战,随着西方主流心理学解释力的下降以及与生活现实问题的相互分离,心理学界正在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中国心理学也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了心理学本土化改革的大潮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框架,开展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将中国心理学赋予中国的文化品性,将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视角对德育实效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鹏 《兰州学刊》2008,(9):201-202,72
实效是衡量德育好坏的重要尺度,关于实效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遗憾的是,大都没有自觉地透过自身来洞察德育对象的德性心理与行为,寻找心理结构下的德育心理机制,因而造成了德育实践中心理学依据的缺失,并带来一系列的操作性难题,影响了德育实践的效果。鉴于此,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对德育实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提高德育实效的心理学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其作为一种话语,能够促进心理学体系间的对话和发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关注现实的社会心理生活,提供理解和改变心理生活的独特视角。在方法论层面,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必须坚持多维一体、实用主义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心理学先进的理论,当代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在心理学多流派、多专题研究中都有新进展,其研究成果必然对我国管理心理学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管理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理论体系建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领域的拓展化等主要问题的探讨、研究,有利于促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质化研究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中悄然兴起.质化研究的特色是探讨主观体验,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心理和行为的意义.质化研究在心理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冯特的民族心理学、詹姆斯对意识流和宗教体验的分析、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探索等都是质化研究的典范.质化研究在心理学中经历了经验一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席卷整个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心理学中质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质化研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孝道自古具有维护家庭年长者权威和成员间融洽相处的作用,且被认作是“诸德之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伦理基础;因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具有的政治色彩和社会矫正功能自然成为伦理学与政治学关注的对象,但孝道的“弥散性”和“基础性”特点使得它没有局限在某个学科的研究视域之内。近年来,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趋势使得孝道研究的领域和价值诉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孝道,了解孝道态度变迁情况、孝道态度年龄与地区等差异情况、孝道态度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孝道态度的改变、能否通过孝道教育改善人们心理和行为等系列问题,使心理学成为孝道研究、学科整合趋势的主线,探求其在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独特影响作用,发掘孝道对于道德失范行为以及一些心理问题的矫治潜力。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4-21
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源于西方文化,但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是共通的,中华文化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人们的幸福主要取决于在个人、他人、家庭和天下三个层次和谐与否。在个人层次,心理学展开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美美与共"当可作为己心关系的和谐之道;在他人层次,中国人通过深层的心理特质传承着传统文化的资源,从而更容易获得幸福的真谛;在天下层次,中国人当有主流文化的自信,以中国文化心理学造福天下。这三个层次实现和谐和幸福的问题应当被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而家文化则是中国人很具代表性的本土资源,将自己、他人与天下联系起来,有益于全人类心理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阴山学刊》2013,(3):1
宽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和道德现象,近几十年来,宽恕研究日益受到科学心理学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本期"特别策划"即推出一组宽恕心理学研究的文章。对宽恕内涵的深刻阐释是关涉宽恕心理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宽恕内涵的反思与重构》以消解当代语境下人们对宽恕内涵存有的种种迷思为切入点,以反思西方心理学视域中宽恕内涵研究的局限为前提,以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心理学一直将自己视为超越文化性与民族性的统一的、世界性的心理学,是可以应用于世界西方以外国家的心理学。事实上,心理学有着自己的民族性,它发端于特定民族文化传统,以自身特有的传统在观照、理解和解说着本民族的心理生活。关注心理学民族性是关注世界性心理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流派,积极心理学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却是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本文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流派儒、释、道三方面深入探讨其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思想对中国人人格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炳全 《社会科学》2006,24(6):184-192
文化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跌宕起伏,由最初的半中心到边缘化再到复兴和中心化。文化地位的变迁反映了心理学研究理念、科学观、研究方法和技术等的发展变化,因此可以此为基础来了解, 把握心理学的发展规律,明确心理学的发展方向。由文化在心理学中的变迁过程可以预见,将来文化将占据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对整个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应把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围绕中国人的优化开展研究,积极探讨中国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演变及将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本质科学,主要研究纯粹经验。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经验,包括各种事实和实在。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经验心理学没有对意识进行纯粹的分析,并且盲目模仿物理学。因为每一种经验科学都要根基于一种或多种本质科学,所以经验心理学必然奠基于现象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心理训练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祖伟 《阴山学刊》2001,14(2):85-88
现代意义上的心理训练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训练实质是增强社会适应,提高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潜能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教育方式。心理训练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有生理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心性心理学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的典范,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突破中国传统文化,它以全新的视角、哲学的高度对心理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在文化的框架下用心理文化、心理生活和心理环境对心理学理论进行了文化的创新,突破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将人看作是主客一体的、自觉生成的、与环境共生的个体。这一理论创新将为中国本土心理学...  相似文献   

20.
赵忠宇 《学术探索》2013,(1):140-144
由于西方科学心理学自身的狭隘性,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心理学本土化运动蓬勃兴起,菲律宾心理学为其杰出代表。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起步较晚,但依然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文献比较法,对中菲心理学在概念、理论、方法、测量和问题等方面的本土化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心理学本土化存在的不足及心理学本土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