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径依赖理论消极理解经济主体在路径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而路径创造理论则强调经济主体有意识行动的创造性。二者不仅存在逻辑关联,而且都有"演化"的特征。因此,应将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视为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路径演化"形式。路径演化过程包括路径生成、路径发展与稳定和路径分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理论重视共在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注重共在主体之间的互惠共赢。如以主体间性为视角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付诸实践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大众化实效。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观照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具体表征为思想路径、目标路径、内容路径、群众路径、实践路径等,这五种路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3.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实质是克服"路径依赖"和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改革的路径可分为激进式改革路径与渐进式改革路径、强制性改革路径与诱致性改革路径,路径不同,利弊各异。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时期,要从激进式改革路径为主向渐进式改革路径为主转变,从强制性改革路径为主向诱致性改革路径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路径主要有教学路径、组织路径、活动路径以及网络路径四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建构受到历史与现实观念冲突、教育方式局限、教育场域狭窄等因素制约,因此,高校应从当前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建构的策略层面出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载体,扩大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5.
户籍制度与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流动,共同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多元城镇化路径。文章基于全国性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统计模型来定量研究中国多元城镇化路径对个体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首先,城镇化路径中自致性路径、先赋性路径、农民工路径、政策性路径四类群体的主观阶层认同呈现梯度降低的分布规律。其次,相比没有发生流动的农村居民,自致性路径、政策性路径和先赋性路径均对个体主观阶层认同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农民工路径则对主观阶层认同产生拉低作用,但统计性并不显著。再次,不同城镇化路径群体中男性的主观阶层认同都要低于女性,这可能与“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文化模式有关。最后,多元城镇化路径对阶层认同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自致性路径对女性主观阶层认同的提升作用更大,而农民工路径则对女性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拉低作用。  相似文献   

6.
这里首先阐释物理教学设计概念;然后论述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物理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路径,即数学路径、应用路径、人文路径;最后讨论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7.
王光荣 《东方论坛》2012,(3):122-127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当前的重大现实问题。学术界就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提出多种观点,可以概括为政府转型与公共政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公共产品与民生财政、道德理念与法制保障四大路径。联系实践继续深入研究这些路径和提出新路径,最终形成立体的路径图式,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路径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东部地区的收敛路径有经济关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FD I和知识溢出;中部地区的收敛路径有地缘关系、经济关联和货币政策;西部地区的收敛路径仅有FD I;东部地区的收敛路径较中西部地区来得多。因此在经济政策选择上,应该对东、中、西部采用有差别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术界和政策界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达成广泛共识,但社会管理依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人们往往是在不同的概念维度和实践方向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缺乏共同的话语基础。根据现有理论成果,目前已经形成了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五种不同路径,即社会控制(维稳)路径、社会政策路径、公共服务路径、社会组织路径和国家建设路径,沿着不同的路径将产生不同的社会管理创新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包括以行政命令、行政处罚为主的行政执法路径,政府部门提起的政府索赔路径,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路径。多路径并存的制度体系并非井然有序,存在法理基础逻辑障碍、制度衔接不畅、相关主体角色错位等困境。构建途径畅通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持续改善环境治理,是当前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法典化塑造的特定背景中,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仍面临入典规则如何安排的新挑战。厘清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中行政执法、政府索赔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尊重行政执法的首次判断权,以行政执法为首要选择,政府索赔次之,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补充。为保证路径内部逻辑一贯,并处理好路径之间的衔接,必须类型化区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路径,最大程度发挥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11.
路径事件框架表征物体运动路径整体,其间涉及注意力视窗开启模式的不同。运用语料库,统计“来”和“come”作为位移动词的路径类别和视窗开启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其一,“来”和“come”表征路径类别时分为开放式路径、封闭式路径和虚构式路径三种,其中均以开放式路径为主,其次是封闭式路径,虚构式路径最少。其二,“来”和“come”中注意力视窗开启模式均以开启末端窗为主,说明汉英两种语言均侧重凸显位移终点。其三,“来”和“come”作为位移动词,在表征路径事件和视窗开启模式时均蕴含隐喻、转喻和隐转喻的认知动因。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比研究汉英位移动词,是对内省法的补充和发展,有利于揭示汉英位移动词在表征路径类别和视窗开启模式的共性和差异,印证路径事件中路径类别和注意力视窗理论的跨语言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路径依赖理论超越了传统的技术、制度变迁理论,强调历史的作用,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新古典范式的巨大冲击。文章提出了"路径偶然"的假设和利用"嵌入性理论"对"路径依赖"理论中的路径形成给予诠释,力求使"路径依赖"理论成为更具现实性、解释力的理论。同时,"路径偶然"假设和"嵌入性理论"也为"路径依赖"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启示性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福建省高校健身路径状况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福建省高校健身路径发展的主要因素,旨在为健身路径在高校的开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健身路径在数量、质量和管理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经费缺乏、认识不够、管理混乱、缺乏指导、质量问题、时间缺乏等是影响福建省高校健身路径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域外检察民事公益诉权呈现公共自主型和私人自主型两类,我国相关研究受此影响并在路径依赖下形成三种路径,即以“法律监督型诉权说”为主的公共自主路径、以“公益代表人诉权说”为主的私人自主路径,以及有限的折中性路径。国内检察民事公益诉权的研究路径延续了域外的路径分化以致缺乏研究共识。基于路径反思,我国相关研究应回归诉讼程序中的主体间沟通关系,柔化检察民事公益诉权的监督形式,在诉权和监督权的辩证关系中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两千余年的传统社会被认为是停滞的社会,究其原因是完善的政治社会化机制促使了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超稳定。基于封建政府与乡民社会既对立更互补的视角,将我国传统社会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分为官方路径、非官方路径和内化路径三大维度,进一步又将官方路径分为政治录用、公开表彰和学校教化三层面,非官方路径分为家庭教化和乡规民约两层次,内化路径分为自我修养和宗族信仰两方面。最后指出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即经此种多维路径而由宏观到微观、由具体到抽象而逐级递进因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的首要步骤应该是基于严密逻辑指导下的理论本真探讨.具体应从厘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含义、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特征、明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要素,认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价值,确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等方面进行基本的认知与解读.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师生不同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体育教学文化传递的方向、过程和效果。体育教学文化传递的路径是从三个视角展开的:从文化自身的视角看,分为濡化和涵化两条路径;从教师的视角看,分为积极传授路径和消极传授路径;从学生的视角看,分为文化认同路径和文化遵从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仔细梳理当前我国宪法实施的概念、内涵,认真考察宪法司法化、二元宪法实施路径、宪法实施的程序性实施和实体性实施路径等不同类型的实施路径,不难看出,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探索宪法实施的新的方式、路径及机制,以获得理想的宪法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政治认同是民众对政治体系支持认可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政治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必备资源。政治认同的生成,不仅需要获得认同主体心理层面的认同,还需要使认同主体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在实践体验中加深政治认同感,最终达成心理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平衡。基于心理层面的生成路径包括制度塑造型路径和政治社会化型路径,基于实践层面的生成路径是指政治参与型路径。制度塑造型路径、政治社会化型路径、政治参与型路径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同时又相互联系,在政治认同生成过程中共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智能车辆在弯道工况下换道过程中的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弯道主动换道系统,主要包括基于可拓优度评价的弯道换道路径规划算法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该路径规划算法分为:上层路径生成器和下层路径选择器。上层路径生成器以不同的纵向距离采用5次多项式生成路径集合,下层路径选择器基于换道距离、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建立可拓优度评价控制器选出最优路径。通过参数优化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规划的路径进行跟踪控制,基于Carsim和Matlab/Simulink的虚拟平台仿真验证该换道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车辆在弯道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换道时,该系统皆能合理地规划出换道路径且能对换道路径进行准确、稳定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