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等小说闻名于世,他的小说叙述角度独特,语言平实流畅,尤以描摹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而见长。小说里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展现了茨威格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和透视功力,以及他对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心理的独特感悟和深刻见解力;同时,他格外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通过描写他们的生活、情感故事,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社会弱势群体所抱有的悲悯情怀和人道精神。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优秀的哲理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探讨了人的生存本质,歌颂了创造生活意义的自由选择.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在一系列的积极选择之后得到了自由和独立.文章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个体的孤独,个体与他者,个体的自由选择.文章揭示了小说中包含的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美国女作家苏珊·格拉斯佩尔的著名小说《同命人审案》的分析,指出,只有女人,才能以其敏锐的眼睛和独特的视角,洞悉看似平常的细节,破译女性心灵世界的密码,从而提出“女子小说”特有的视角问题。“女子小说”开始以探索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为己任,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新方式来写女性。  相似文献   

4.
爱情和婚姻问题是劳伦斯小说探讨的一大主题,他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感情对人的个性、人际关系、人的完整性等的影响。从他的爱情三部曲《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其他小说如《白孔雀》《菊花香》及他的散文、书信不难看出,他反对纯精神和纯肉体的结合,更反对一方对另一方的精神控制,理想的爱情和婚姻模式应该是双方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他非常注重性爱的力量,性的满足可使一个人完整,抵御工业化对人性的掠夺,使婚姻和宇宙正常运行。小说中几乎所有主人公的苦恼均来自他们自身灵与肉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解构的“典故”——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比照白居易的《长恨歌》,认为王安忆的《长恨歌》是以上海和上海的女人为歌重新确定了“史诗”和“女人”的概念,在把上海这座城市化为女人的心灵的同时,拆解了女人的历史,构筑了女人的现代,为当代女性城市文本组建了一个界碑  相似文献   

6.
在许地山一生所创作的二十余篇小说中,受到人们一致称赞的,莫过于《春桃》了.这是一篇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小说,是许地山一九三四年三月第二次去印度考察时在船上完成的.其时,许地山在给他的夫人周俟松的信中说,他原想将小说取名《咱们底媳妇》,后来觉得“偏重写女人方面,那两男子并不很重要”,便改成了《春桃》.可见作家着力描写的正是春桃这个妇女形象.那么,春桃究竟是怎样一个妇女形象?对于她,我们应当怎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伦理学分支学科,它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从人和社会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的领域,从而也为文学文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伦理学为依据,分析劳伦斯的经典作品《恋爱中的女人》,解读劳伦斯在小说中如何深刻体现他的自然观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赞成他的人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反对他的人则说:他是个没有把才能用在正道上的天才。劳伦斯1885年9月11日生于英格兰中部的诺丁汉郡一个煤矿区的矿工家里,1930年3月2日死于法国汶斯,享年仅仅四十五岁。他的创作生涯虽然仅仅十九年,但他创作了四十多部题材广泛、文体多样的作品。他的比较有影响的小说就有《儿子与恋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16—1920)、《失踪的女郎》(1913—1920)和《切特利夫人的情人》(1928)等。  相似文献   

9.
钟求是的长篇小说《零年代》展示的是关于城市、乡村两个世界的逃离与回归的主题,小说情节曲折深湛,思想内涵厚重深长,叙述风格冷静不动声色,语言幽默从容情真意挚。小说以对人生的敏锐思考、对生活的深刻揭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灵回归的故事,点出了一个让人心灵颤动的故事,指示了一个让人心灵回归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都令人敬重和怀念。——丁玲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白话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就在鲁迅发表他的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实主义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的第二年,叶圣陶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这也是一个人?》(后改为《一生》);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两年之中共发表了二十个短篇,并以《隔膜》名篇,结集为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付梓。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随着作者思想和技巧的不断成熟,他的小说创作后来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小说《黑氏》、《美穴地》、《魁王》、《废都》,都叙述的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或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在爱欲中角逐与挣扎的故事,它们成为贾平凹反映商州大地上民土风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按说,象《小城之恋》、《岗上的世纪》、《白涡》、《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反响较大的性表现小说出现后,文学中的性表现已不再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贾平凹小说中所流露出来的传统女性观念的变迁,却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2.
根据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于1922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描绘了一个女人执着而凄美的一生.故事以陌生女人临终的遗信为引子,用追忆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从少女时代的她开始,一生中两次和他相遇,肌肤相亲.她两次选择离开.临终之时,她用信的形式将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告诉了他.电视剧以主人公完全占有"视点权"的女性"霸权"叙事,叠加一种"死到临头"死也要死个明白"的大义凛然,对自己的生命与爱情进行了一厢情愿的意义阐释.剧本启用自叙传的形式,让故事的主人公兼作叙述人,使其获得幻想秩序中的话语主体身份.这种话语主体的身份使主人公一切自己的心灵律动自由表达,微妙而细腻地展示了自己遭遇爱情后羞怯、惊慌、欢悦、激动、期待、渴望、焦虑与忧伤的复杂灵动的心灵之海的全新的生命冲动.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小说创作,以大胆的艺术创新和顽强的探索精神而饮誉文坛。他的作品往往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怀抱鲜花的女人》(载《人民文学》1991年7——8合刊,下简称“女人”)是他的又一篇大胆的艺术探新的成功之作。从总体特征看,作品的思维方式及艺术表现方式无疑是属于现代派的。以生命哲理为基本内容,形式上具有现代派小说简约、朦胧、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派的先驱和杰出的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一生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他的每部作品都给人以心灵的强烈冲击。他把对人,对社会的思考融入自己的小说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卡夫卡的《审判》就是一部体现他艺术特色及思想深度的小说。这里,探讨小说《审判》荒诞、具有象征意义及充满艺术悖论的艺术特点以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原本是小说《简·爱》里的一个毫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可是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她"却逐渐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一个遭受父权制社会男性迫害的广大妇女的代名词。1964年,美国当代文坛巨匠索尔.贝娄一反传统男强/女弱的二元对立人物塑造模式,在他的小说《赫索格》中塑造了一个饱受女人欺压的"疯男人"形象。贝娄在小说中通过颠覆阁楼上的疯女人的故事灵巧机智地表达了他对美国六十年代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的焦虑和关注。他担心女性主义可能会走向人类社会的另一个极端,即用母权制社会取代父权制社会,从而反过来让女性压迫、统治男性。  相似文献   

16.
《群芳亭》:从小说到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庭院里的女人》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担任独立制片人的好莱坞电影,这是继《大地》、《龙川》之后又一部根据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小说《群芳亭》中,赛珍珠关注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通过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心灵交流,探讨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庭院里的女人》在精神上与原著已经大异其趣。影片模仿好莱坞影片制作,潦草地表现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爱情;同时,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影片试图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某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的糟粕的不健康的窥探欲。凡此种种,对赛珍珠的小说是一种歪曲,并构成负面听影响,也不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在一生当中创造出很多优秀的小说。在他的这些文学作品当中,主题多为揭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弊端,分析描述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弘扬精神再生。劳伦斯的小说与《圣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世纪》里,虹是神与诺亚的记号,是希望与和谐的象征,而在《出埃及记》中,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彩虹却不是上帝的誓言,而是神的惩罚。因此,对于不同的人,虹具有不同的含义。小说《虹》描写了布朗文一家三代的故事。前二代人虽然看见了彩虹,但那不是希望的象征,只有第三代人厄秀拉在经历过幻灭和精神危机之后,她所见到的彩虹才是通往圆满的桥梁。我们通过分析代  相似文献   

18.
《悲惨世界》的创作前后历时三十二年。作家童年、少年时代由悲惨景象所引发的心灵震颤,是他创作这部小说的最初种子。后来,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断撞击他的心灵,他在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与爱和对黑暗社会的满腔愤恨与抗议的推动下,构思并完成了小说的初稿。经过革命洗礼之后,他对作品有了新的标准,于是全部加以重写,融进自己新的感受与认识。这部小说的创作是作家全心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D H 劳伦斯将象征写作技巧引入小说写作 ,于小说和诗歌之间架起了桥梁。他的小说中一些极具诗意 ,《恋爱中的女人》是这类小说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20.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魔法师》和《法国中尉的女人》在结构上模仿了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剧中剧”设置。这种设置给小说中的人物提供了一个“寻找自我”的舞台,福尔斯借此探索了人的自我本质以及个体自由,表达了存在主义人文关怀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