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邀舞》是欧洲音乐史上第一首采用标题性思维的钢琴曲。作曲家将音乐与"邀舞"的标题构思巧妙结合,把"邀"的情景和"舞"的姿态用抽象的音乐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将标题音乐的特征成功展现在钢琴音乐中,开创了用圆舞曲体裁创作钢琴音乐的先河,对推动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韦伯的标题钢琴曲《邀舞》,将世俗音乐圆舞曲化为实用性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鉴赏类音乐,是少有的故事情节完整的器乐作品,是标题钢琴乐的杰作,常被作为音乐会的演奏曲目,探讨这部作品的演奏法,对钢琴教学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教我如何不想他》与"学堂乐歌"的产生原因及创作形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阐明两者有着"旧瓶装新酒"与"新瓶装旧酒"的联系。并且结合对《教》词曲构成的辨析,得出结论,即《教》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但它却始终坚守着中华音乐文化传统内核。本文对我们现今的音乐文化建设不无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杰明·布里顿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为男高音圆号及弦乐队而作的乐队歌曲《小夜曲》是其声乐作品中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体现了作曲家成熟的创作风格,充分展示了布里顿高超的创作技法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本文从音乐分析的角度入手,结合《小夜曲》的诗词对作品本身及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5.
《春舞》是著名旅美钢琴演奏家孙以强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钢琴独奏曲,作品民族气息浓郁,旋律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新疆人民的生活。通过从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演奏分析上对钢琴曲《春舞》进行分析,使人们领略民族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文学领域最具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野性的呼唤》和《雪狼》是杰克·伦敦小说创作中"狼"情结的艺术体现。他对"狼"情结的执着有着深刻的文学渊源",狼"主题小说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他在创作中逐步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并在其作品中充分的体现了"狼"情结。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蒙古舞,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据文献记载,在古代蒙古人的生活里,不论是举行部落庆典,缔结联盟,还是班师出征,两军对垒,都离不开舞蹈和音乐。解放前,在蒙古族聚居的农村和牧区,一直流行着《安代舞》、《筷子舞》、《祭马舞》、《倒喇舞》、《打草舞》等。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又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蒙古族舞蹈作品,如在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鄂尔多斯舞》曾获金质奖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挤奶员》舞荣获铜质奖章;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盅碗舞》荣获金质奖章。不仅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做出  相似文献   

8.
德彪西以其独具匠心的创作构思成为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印象主义音乐大师",《24首钢琴前奏曲》是其最具有印象主义风格特点的经典之作,其再现部巧妙运用倒装再现、缩减再现、调性等创作手法,更彰显了作曲家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9.
关于宋玉《舞赋》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宋玉《舞赋》的问题 ,历来学者大多视其为伪托之作 ,认定其是对傅毅《舞赋》的“简节其词”。本文驳斥了这一观点 ,分别以对汉赋、傅毅赋的模仿创作方式的寻根溯源 ,对宋玉《舞赋》与傅毅《舞赋》的比较研究 ,以及对作为认定宋玉《舞赋》乃“伪托之作”的所谓铁证《艺文类聚》的可信度的质疑 ,来考证宋玉《舞赋》并非“伪托之作” ,而理应是宋玉亲作。  相似文献   

10.
《坚实的曼荼罗》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力作。"曼荼罗"之舞是该小说的核心意象,主人公亚瑟正是通过跳"曼荼罗"之舞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文章从"曼荼罗"意象和亚瑟"曼荼罗"之舞的象征意蕴入手,分析亚瑟与其他小说人物如达尔西、波尔特太太和瓦尔多等人的关系,揭示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人类音乐已进入潮流叠涌、多元并存的崭新发展时期。在艺术流派纷呈、创作理念更迭、作曲手法翻新、音乐语言层出的今天,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源泉与繁荣途径,依然是学习民族民问音乐。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口号.对于我们的作曲家音乐家来说没有过时;相反,在城市化迅猛拓展的今天.更加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李斯特的《艾斯特山庄的喷泉》与拉威尔的《水的嬉戏》是两首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从音乐本体出发对这两部作品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奏李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提高对钢琴音响色彩及钢琴的表现力方面的鉴赏水平,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掌握李斯特和拉威尔创作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史学观念的演变,美国的西方音乐研究产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现象便是女性音乐史的产生。在完全由男性主宰的音乐史之外,女性主义创造了新的历史——女性音乐史。女性音乐史的出现使传统西方音乐研究首次关注女性"他者"的音乐文化,并扩大了史料研究的范围,打开了研究思路,拓宽了研究视野,为西方音乐研究增添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音乐史上"歌舞伎乐"的鼎盛时期,也是宫廷散乐由盛而衰的时期,通过对唐代散乐发展的考述,可以看出唐代宫廷散乐逐步走向民间.随着唐代散乐的走向民间以及乐棚、勾栏等表演场所的出现,对宋代市民音乐的出现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探讨了艺术的存在、艺术的价值、艺术的本真归源问题。艺术家创作应该完全是非理性和超功利的。艺术世界是倾向于无限存在的东西。音乐的灵魂与精髓在音乐本身之上,创作者它所感悟的是一种延绵不绝的想象的空间,无限而超脱的情感源泉。  相似文献   

16.
以往人们对一般音乐学的认识,即所谓的文化背景,就是先收集音乐演出的内容、形式,再附带解说一下创作的宗教的、政治的或经济的目的……这种错误的做法,乃是由于不了解这类“文化背景”对音乐现象有着某种“文化支点”的作用””卜越。结合梅州客家“香花”仪式音乐具体的研究实例,根据其文化局内人持有的灵魂观以及客家僧人执行仪式的“体”的整套音乐行为的具体表现,以“灵魂体”作为文化支点贯穿全文。同时,根据对梅州客家“香花”仪式“灵魂”与“体”的关系的论述,并通过对“实在”、“心灵”等深层面问题的探讨,提出全新的仪式音乐研究理论架构:以“心灵”为支点的“灵魂一体一组织”的正、反向运作模式,将隐藏在其文化局内人心灵世界的内在文化地图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孔子的"乐教"思想的考察,梳理出孔子乐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即"乐"对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提高人的修养的重要作用,揭示出孔子乐教思想在生命涵养中的意义及其对当代人人生修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元代回回人音乐生活的伊斯兰色彩,包含宗教和地域两方面涵义,大体可从《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略窥一斑。元代回回人在宗教用乐、仪仗用乐和宴飨用乐三方面承袭了当时伊斯兰地区的用乐风俗。宗教和宴飨的音乐生活,对于回族音乐的形成起重大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群众性音乐艺术活动对佛山市妇女艺术素质培养和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佛山市群众音乐艺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科学定位、系统的政策支持及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效促进妇女艺术素质的提升:实现资源共享打造本地音乐艺术活动精品;组织妇女专项音乐艺术活动;建立完善的群众音乐艺术创新扶持体系;积极举办群众音乐艺术活动,全方位开展对外群众音乐艺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嵇康的和声观是《声无哀乐论》的核心。他从审美客体、主体及乐音本身来探讨和声问题,指出音乐的本质是“和”,它源自“自然之和”,人们在“自然之和”的基础上,运用“和比”的音乐手法创造了乐音和谐的组合规律,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音乐的根本在于具有平和人心的功能,音声的和谐在于音乐和人之间的相互愉悦。和谐音乐的最高境界是美善合一的“至和”与“太和”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