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中国城市居民社区自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通过对1794名居民数据的探索性和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讨中国城市居民社区自治行为影响因素的合理模型以及各个因素对居民社区自治行为的影响关系和程度。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基础因子得到了修正;自治态度、自治实际控制感、自治行为、人格倾向、社区社会资本、自治认知、社会经济地位7因素模型为中国城市居民社区自治行为影响因素的合理模型;自治实际控制感、社区社会资本、人格倾向、自治态度、自治认知是正向影响中国城市居民社区自治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城市居民当家作主,推动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根据上海郊区大型居住社区居民自治的现状和特殊情况,当前,要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升社区自治组织治理能力的同时,加强各类社区组织的建设,继续加深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促进社区融合,从而更好地推动社区自治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开明 《社区》2003,(20):22-22
社区自治,即社区成员除了受政府或上级单位的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管理行使一定的权力。社区自治从内容上可细分如下:一、人事自治 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的有选举权的居民或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的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也由单位制向社区居民自治转变。社区自治要求改变原有的高度行政化的城市基层管理机制,突出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能胜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组织。通过对哈尔滨市社区居委会的现状调查,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的核心载体存在着非自治特征及功能偏差现象,阻碍了社区居民自治的实现,并分析了功能偏差产生的原因,探究了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回归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继同 《社区》2002,(21):40-40
问:一位热心的读者在来电中说,社区建设是否可以理解为居民自治?如果一个社区的居民自治搞好了,是否意味着社区建设也搞到位了? 答:在一些人看来,开展社区建设就是探索居民自治之路,只要搞好居民自治,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基层管理问题。这种把社区建设等同于居民自治的认识,是十  相似文献   

6.
以沈阳市7个社区自治为例,剖析了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梗阻表现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成分复杂,自治合力难以形成;基层党组织在社区自治中发挥作用不均衡;自治组织的发育不健全;各社区间居民自治水平差距较大;社区自治资金分配"马太效应"严重。政府行政性事务施加过度、党员地区分布不均衡、自治组织管理不规范、自治领导者能力参差不齐、居民社区归属感不强等导致了社区自治梗阻。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培育群众骨干,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社区自治资金分配整体规划等角度提出了消解城市社区自治梗阻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展开,社区管理的难度、广度和复杂程度加大,在政府职能定位、资金供给与运行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等方面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将政府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逐渐演变成政府与社会协作的双向管理模式,形成国家——社会——居民和谐的良性互动局面.将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定位于社区自治,通过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构建新型社区组织结构、提升社区建设软实力和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措施,给社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社区自治也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在法律上定性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可是其在实然角色却发生了异化,行政化倾向严重,与业主委员会等其他组织存在矛盾。针对居委会自治角色困境,必须从法律规制上完善居委会自治,及时...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2,(15):9-10
我国宪法规定,在城市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这是一部有关实行城市居民自治的重要法律。依法设立的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办者。因此,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12,(22):8-9
把居民自治延伸到院落,是成都市继全面建立城市社区公共财政制度后,深入推进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日前.成都市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居民院落自治的指导意见》,通过建立健全院落居民自治组织,实现了居民自治组织向居民院落、楼栋、单元的延伸,形成了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社区居委会及其下属委员会、社区监督委员会、院落居民自治组织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新格局。院落居民自治是成都特色的小单元治理模式,在城市社区,在居民院落开展居民自治是构建熟人社会的一种实现途径,也是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城市居民的节水行为,通过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中国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居民对节水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这2个因素对其节水行为的影响均正向显著,但知觉行为控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城市居民的生态情感(EA)整体上正向调节着计划行为理论中预测变量与节水行为的关系。提出在实施经济性措施的同时,实行增强居民环保态度、增进生态情感、营造社会微观层次环保文化,多项措施并举促进城市居民节水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岚 《社区》2015,(25):8-8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围绕探索建设“复合共治、多元服斧”和谐社区的实践任务,在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并完善了社区居委会自治、网格自治、楼院(栋)自治、小区业主自治、社会组织自治等多种模式共存的城市社区居民立体自治体系。尤其是在楼院居民协商治理、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提升居民自治能力以及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社区存在着社区地域范围划分不合理,社区居民没有内在的利益和情感联结,现有社区自治组织过度行政化,社区居民自治权实现缺乏内在的动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城镇社区居民自治权的实现。其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居民在自治过程中未能形成稳定的社区居民自治共同体,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缺乏必要的共同体意识和客观物质基础。本文认为要实现我国城镇社区的居民自治,必须将居民自治权建立在适当的社区居民自治共同体之上,住房小区化基础上不断成熟和壮大的居民小区为居民自治权实现奠定了客观物质条件;以居民小区中居民共同利益为基础可以构建起稳定的社区居民自治共同体,改变传统的、按照行政区域确定的居民社区自治为居民小区自治,通过小区居民共同情感和经济利益为纽带,重构新型居民自治共同体,实现城镇居民自治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及居民自治的成长,客观上要求实现城市基层政权与居民自治协同治理城市社区的有机衔接。然而在现实中,城市基层政权与居民自治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城市基层政权要求强化对城市社区的行政控制,弱化居民自治;而居民自治则要求减少行政干预,力求摆脱城市基层政权的控制。要解决这一矛盾,实现城市基层政权与居民自治的有机衔接,需要采取的对策是:(一)合理分权,明晰职责;(二)协同治理,实行法治;(三)培育中介,架构桥梁。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前不尽如人意的社区居民自治现状,我们应当努力构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整合平台,培育、引导、保护居民的社区参与热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文章对扩大社区居民自治范围,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沈阳和大连两地705位城市居民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讨了家庭异质性因素对中国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有老人、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类型、家庭收入与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显著相关;老年人在家庭节能方面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收入在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上体现出两极化差异;女性居民和年轻居民的能源使用行为更为合理和低碳。  相似文献   

17.
社区自治是指社区公共事务由利益相关的居民进行民主管理的制度。20世纪90年代,面对社会结构的急速转型、传统街居制的弱化以及单位人社会的解体,国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社会发展思路,开启了社区自治的发展模式。以安徽省铜陵市开创的区直管社区的"铜陵模式"为例,综合分析其社区自治的运行,厘清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区问答     
社区编辑部负责同志:我是湖南省岳阳县城关镇一个居委会的居民,本人特向贵社咨询,居委会与社区的内在涵义有什么区别?答:居委会是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简称。《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同时,《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委会是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宪法》及《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明确回答了我们居委会是什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杜丽丽 《社区》2015,(15):10-12
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2014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在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方面,以“美丽楼院”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楼院协商治理,探索出了“党政主导,居民主体,社会协同”的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开创了基层居民协商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兰鹰 《社区》2011,(16):38-39
2010年4月,成都市成华区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试点的实施意见》,在二仙桥街道西北路社区、府青路街道八里庄社区、新鸿街道新鸿社区等3个社区先行试点,探索建立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但从实践情况来看,无论是试点社区还是非试点社区,在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建设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