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也在日益提高,国家和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提供了很多帮助,然而在资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不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爱的缺失等问题,影响了资助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生资助不仅影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影响毕业时的就业质量。本文运用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学生资助转型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事的职业和起薪有显著影响;(2)获得助学贷款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事的行业有显著影响;(3)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学校应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体系,优化资助结构,提供多样化的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发挥助学金保障功能,促进学生资助与就业指导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贵州师范学院在充分借鉴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资助体系经验的基础之上,试图建立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文中主要运用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对贵州师范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深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加大勤工俭学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健全资助工作的考评机制和跟踪机制的建议,以更好地实现资助政策的资助目标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产生的背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类型、特征及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从经济资助和思想工作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与学生培养、学校发展、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的使命和责任。本文在梳理现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建立由生源地政府、高校和社会捐资人共同为资助主体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资助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多渠道共同努力,另一方面需要贫困生及家庭正确面对困难和资助。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重点阐述了传统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高校发展性资助的理念,并以“伯藜助学金”项目为研究对象,围绕资助宣传教育、育人载体构建、学生社团管理等方面对发展性资助工作的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优化高校资助工作,完善发展性资助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新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还普遍比较高。在高校资助过程中,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得到全面落实;大学生就业环境欠佳;贷款手续繁杂,部门配合不到位;缺乏诚信机制等原因,使得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评定缺乏权威性,虚报行为仍然很严重;社会资助活动较少,资助分配不合理;助学贷款不容乐观;造血性自助能力较弱。为了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高校要严格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大力宣传生源地助学贷款;要加强诚信负责教育;要加强部门合作;要加大资助力度,合理分配资金;要积极探索勤工助学途径,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  相似文献   

10.
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了我国高校现行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了解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受资助学生作诚信承诺以及辅导员深入家访等;旨在增强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使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变得更加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从风险控制的视角审视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下称"高校资助工作"),探讨了高校资助工作风险的产生、表现形式及特点,分析了相关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推进诚信文化建设、推进工作制度体系建设、推进评价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精准资助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提高高校资助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搭建“家庭—高校—社会”三维多元帮扶体系。在保障物质基础的前提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育人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动态发展性资助,以此提升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近年来不断加大资助面和资助金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做好一切资助工作的基础,而现实工作中,存在具体操作层面的瓶颈,严重影响了资助的效果。可从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认定机制、建立困难生层级审核监督机制、建立困难生动态信息库等方面完善资助工作机制,提升资助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校资助工作机制不完善,高校感恩教育缺乏针对性和长期规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上易出现自卑感和不平衡感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等原因,接受教育资助的部分学生缺乏感恩意识。高校应尝试通过完善高校资助工作机制、开设感恩教育精品课程、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等途径,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感恩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5.
浅议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内涵及其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为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经济困难问题,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着特殊的育人功能.文中探讨了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表现形式、内涵及拓展,并就充分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高校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对学生实施有效资助的前提、基础和保障,也是目前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和瓶颈。着眼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科学认定方法,并结合太原理工大学个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施办法及动态管理进行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家资助政策已经实施十余年,对于缓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乏也日益引起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父母、对教师、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意识。通过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分析可知,虽然国家和社会资助政策日臻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得到一定缓解,但是随着资助项目的持续增加,他们的心理满足感却不断下降,感恩意识匮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高校、家庭共同努力,以克服边际效用递减的影响。具体来讲,国家要改变国家助学金发放方式,大力推行生源地贷款。高校可以通过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认知,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8.
福建医科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资助意见”和“认定意见”实施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现状,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的资助体系能满足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受资助满意度较高。但资助也存在着认定标准“不准”、资助资源缺乏整合、忽视动态变化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斟酌标准、整合资源、关注满意度影响因素和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变化等意见。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体系初探——以宁夏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甚至会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在调研宁夏大学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定义了“贫困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含义,指出这两个称呼是不能完全等同的,总结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规律性,提出合理的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标准,从而使学校正确的认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握其贫困程度,使宁夏大学的学生资助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美育能够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尤其能够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和完善作用。面对当前美育工作存在缺位、错位、失位的现状,高校应在资助工作中积极构建合理的美育实施模式,引导树立正确审美观,以美培养出善良、有理想、有志向、明是非和有爱心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