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画的界定是一牵涉动画本体的问题,是动画理论研究的"原点",是不可逾越的"门槛",是动画学课的"敲门砖"。动画的界定在词典里有着清晰简洁且不易产生歧义的界定,但在学理研究成果中众说纷纭,有的含糊不清,有的甚至"走的更远"。最关键的原因是对动画影像与动画艺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没有本质把握。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动画影像应用范围的增大,对作为电影类型之一的动画片的理解更加模糊。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画曾因纯粹的模仿和简单的挪用一度迷失方向,探寻并回归自身的语境成为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文化符号为动画角色设计提供了不竭的话语源。从意象审美范畴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符号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要注重"象",即外在造型、色彩、服饰等纯视觉方面的显性表达,更要注意"意",即内在的中国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及审美观念等隐性的精神文化内涵,最终达成意与象的契合交融的审美意象构建。  相似文献   

3.
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与动画技术相结合的颇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动画片种.它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题材、笔墨节奏、审美空间意识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呈现"动画化"的水墨艺术.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水墨画所表现的节奏化自然、"阴阳"、"有无"的空间意识,再从属于电影范畴的水墨动画片的视听语言角度来阐述水墨艺术仅仅"动起来"还不够,还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化",才能表现出比传统水墨画更有意蕴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画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学派"。在内容上,以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通俗文学、儿童文学为对象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动画事业的优良传统之一。民间文学与动画在表现内容、功能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有共通之处。面对外国动画的冲击,中国动画应该坚持民族化的道路,继续发扬民间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挖掘被我们忽略与遗忘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中国动画艺术与之更好地融合,从而创作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以分析动画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为基础,对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中国学派”的学习和传承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时,是还原动画本体与宏扬民族文化的时候了。动画与电影、电视剧一样,首先是艺术家使用镜头讲故事来吸引人,之后才有可能出现衍生品,时下广告动画与地方扶持"量动画"泛滥,应是当初制定政策者所始料未及的。在中国过早执行动画产业链模式,将十分不利于动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电影《阿凡达》为代表的3D立体动画开始流行和泛滥,这种动画日益依赖电脑图形(CG)特效与捕捉技术,并使得影院动画的表现日趋单一化和类型化。本文在对"好莱坞式"立体动画电影提出质疑的同时,探索传统动画的意义和价值。指出目前新兴的网络媒体可能会成为传统动画复兴的一个重要平台,如何在政策上、资金上扶植并引导我国动画产业"多元化"发展,特别是支持以网络为平台的动画,将成为摆在中国导演和动画产业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中国动画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在国际动画界享有"中国学派"的美誉。从传统的艺术宝库中挖掘有用的动画元素,并在制作中加以诠释,是当今中国动画创作体现民族特征的重要手法。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都借鉴和应用了图案这种艺术形式,本土图案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对中国动画的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发掘、借鉴中国传统纹样、戏曲脸谱图案和石窟壁画图案等本土艺术形式,张扬民族风格,是中国动画创作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交互动画,是指在动画作品传播(播放)中支持事件响应和交互功能的一种动画艺术形式。论文在对"交互动画"的概念廓清与特征阐释基础上,结合相关具体交互动画案例,比较研究传统动画艺术叙事与交互动画艺术叙事的叙事特点、叙事空间介质及文化特征,进而探讨交互动画艺术在叙事特征上对于叙事话语权与对话模式转换的创新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分析了中国动画企业目前整体的盈利情况,全面梳理了目前中国动画产业中存在的六种主要盈利模式。通过对日本制片委员会模式、美国"高概念"模式和欧洲预售模式的探讨,指出目前国际动画产业中三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并提出中国动画企业要在牵引力理念、文化理念和竞争理念上进行更新,才能创造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盈利模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动画角色是整个动画剧情的直接叙述者和表演者,是具有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动画角色设计是创作动画作品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优秀的角色设计能给动画作品增添更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提升作品隐性价值。中国早期动画影片因传统装饰元素的加入而变得异常炫目。文章以研究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从理论分析、案例研究以及实践验证等方法入手,着重探析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动画角色设计中,以便更好地体现国产动画作品的民族艺术风格,丰富角色表现形式,提升作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水墨动画作为中国民族动画的艺术领头兵,在国际文化环境中获得特殊的"身份"和"标志"。尤其是以水墨人物画形式为主的动画影片,例如《山水情》、《牧笛》、《鹿铃》等这些优秀作品成就了我国动画的辉煌时期。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的高度发达,传统水墨动画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三维动画制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水墨动画的发展前景及空间是广阔的,尤其是三维水墨人物、花鸟、山水等动画形式所表现的艺术语言更为丰富多彩,整体上水墨动画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的,风格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13.
在近百年的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历程中,民族风格一直是中国动画创作与发展的精神内核,见证着民族动画产业的兴衰。传统戏曲在其间占据着重要的分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产动画盲目模仿外来风格,日渐丧失民族印记。在文化创意产业日益繁荣的今天,目光重新转向戏曲,是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研究动画形象设计的"内""外"两个层面出发,通过对大量国内外优秀动画形象设计实例的深入分析,指明中国动画形象设计的意象思维,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传承。当动画造型的外在形式巧妙地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时,一种动画形象的意象传达过程已经完成。根据这种意象思维流动的方式来设计表现的动画形象,可以充分发挥动画艺术本身的文化魅力和无限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墨动画是最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动画片,其创作的形式充满诗情画意。水墨动画的视觉语言来源于我国千年来历史的传统水墨画艺术形式。传统的题材和审美意境,必然会作为视听的艺术形式介入水墨动画中来,作为最具本土特色的动画艺术形式的水墨动画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同外来动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研究水墨动画必须研究它与中国传统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动画艺术与传统元素在新世纪的发展是和谐相生的.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深入研究,探寻适合动画创作的艺术语言符号,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先进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动画创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画要赶超日本,不仅要以传统艺术素材为基础进行加工改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打造中国动漫形象,而且还要注入动画世界里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丰富的想象力是动画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民间剪纸艺术种类丰富,欣赏性极强,在中国动画舞台上曾独树一帜。透过对剪纸艺术的研究,分析剪纸动画的形成、发展以及独特优势,提出对剪纸动画的创新以及与数字信息技术的结合,取其精华,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剪纸动画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文化,使其得到延续和发扬,还可以让人们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感受到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浙江动画产业发展与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浙江动画产业在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迅速,动画相关产业也呈现出规模化、信息化等特点,与动画产业相关的一套产业链也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浙江各高校也纷纷开设动画专业,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也呈现出多种样式。在这些院校中,部分高校有非常明确的动画人才培养目标,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也有相当多的院校在动画人才培养上存在"重书本轻技术、重模仿轻创作"等问题。为了提高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该在深入研究浙江省动画产业发展需求及动画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在动画师资团队建设、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及资源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从视觉文化等文化研究的角度,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民族化"动画做深入研究,有利于摆脱目下中国动画史研究的粗疏局面。从自我塑造等角度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的"民族化"动画形成原因与构成特质做讨论,从经典化与经典修正角度认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民族化"动画在中国社会的沉浮,有利于在中国动画史研究中拓宽研究视野、深化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