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国家边界趋于淡化,创新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促使各国政府重新思考创新政策的重心和治理模式。基于全球视野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创新政策,并调整和改进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相关制度安排,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相关政策概念、分类和演进阶段进行界定,收集、梳理和挖掘各阶段创新国际化的政策,并基于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系统回顾和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政策演进特征,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提出了要加快制定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战略和政策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楼小荣 《办公室业务》2013,(9):35-35,37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优秀科学家聚集和培训的摇篮.同时还是国家科技创新的示范窗口。如何在对内工作中推动实验室运转.在对外工作中展示实验室建设层次。对实验室秘书是很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30年创新:机制、能力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宏观统计数据和我国领先企业调查资料的归纳、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创新机制、创新能力和创新战略模式.研究发现:在20世纪末,我国企业就已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已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创新战略模式从模仿创新开始,现已出现了原始创新和赶超创新;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还需继续提升.  相似文献   

4.
经济     
正中国迅速向创新国家转型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的底线将是6.5%。但是,经济减速是一个可控过程。中国将转变发展模式,从以出口制造业和工业、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转为以内需和更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为基础,并对外国投资更加开放的发展模式。中国主张经济增长重心从数量转向质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从过去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体系转向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密集型  相似文献   

5.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优秀科学家聚集和培训的摇篮,同时还是国家科技创新的示范窗口。如何在对内工作中推动实验室运转,在对外工作中展示实验室建设层次,对实验室秘书是很大的考验。本文拟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从"稳、严、快、新、活"五字诀谈谈对此岗位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生产力的战略意义和世界生产力促进组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生产力促进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以及中小企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了生产力促进体系与增强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和客观规律,探索适合生产力促进体系的发展环境和创新模式,探讨体系的构架包括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同时对其运作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董青 《科学咨询》2006,25(15):44-45
本文详细介绍了生产力的战略意义和世界生产力促进组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生产力促进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以及中小企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了生产力促进体系与增强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和客观规律,探索适合生产力促进体系的发展环境和创新模式,探讨体系的构架包括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同时对其运作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宗庆  郑江淮 《管理世界》2013,(1):115-130,132,131
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企业加入全球价值链,企业创新活动面临了新的参数环境,本文在技术无限供给条件下提出一个后发国家中企业创新的规模异质性假说,揭示了后发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创新行为特征依赖于企业生产所面临的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所需资本支出的利率弹性的特定取值下竞争行为选择。理论与计量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企业创新有显著不同的是:后发国家的企业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活动的意愿随着企业规模增加而逐步增强;小企业更偏向于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大企业更偏向于引进技术和吸收消化再创新。中等规模企业兼顾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促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在小企业和部分中等规模企业中重点是降低其进入中间产品生产与自主研发支出的成本,鼓励其原始创新,在大企业和部分中等规模企业中侧重于加快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尽快赶上技术前沿。  相似文献   

9.
建立“创新型国家”要求形成协调有序的“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NIS)和高效灵活的微观创新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以国家主办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主,企业并不作为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一种所谓的“科学推动模式”。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则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主体,即“需求拉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资料,其具有良好的管理支持和数据分析价值。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本文从企业部门协同管理、档案共享和档案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以期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赵曙明 《管理学报》2012,(3):380-387
通过对中、美、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及各自优劣势的分析,对中、美、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文化差异性、理念差异性、制度差异性、标准差异性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与水平提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转型经济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不能支持"增强专利保护一定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这一结论。因此,有必要对专利保护增强对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基于"政府监管和竞争机制的引入",检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作为调节要素模式的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机制,采用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截面数据,对研究假设和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国家重要监管制度和竞争机制设计的正确使用,是可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同时,需要看到,企业利用知识资源的动机和战略是政策环境的调节因素,企业行为的正确性和合法性直接影响到知识产权的合理应用,也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影响。另外,知识产权拥有者与获取者之间的战略实践也会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并关系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对本研究基本结论的分析,本文也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凤朝  徐茜 《管理学报》2011,8(12):1851-1858
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构建了基于科技资源流动的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概念模型,通过系统模拟与计算实验探讨了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不同分配方案下,我国论文与专利产出的可能变动情况,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contribution endorses the transactional trilog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n order to sugges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re-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unemployment, labour institutions, and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sational innovation. Labour institutions are usually called into question in the debates on European unemployment. Although the advocates of the 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sis defend i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of unskilled worker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 deregulation of the labour market may in fact generate losses of dynamic efficiency with respect to knowledge accumulation, the organisation of production and national capabilities of innovation.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sational innovation on employment partly depends on the capabilities of firms and nations to initiate institutional learning, regarding bargaining, managerial and rationing transactions.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国家级软件园为研究对象,从软件产业创业网络对绩效的作用机制入手.通过环境调节效应的分析,系统探讨网络和环境对软件产业经济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网络中心化特征显著影响软件园的经济绩效,创业网络有助于提高软件园的创新能力;环境对软件园经济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不同,对经济绩效影响显著的是生活质量,对创新绩效影响显著的是技术供给;经济环境和技术供给正向调节了小集团网络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南  曾宪聚 《管理学报》2012,(4):481-491
从中美文化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差异出发,沿着"坐‘井’观‘天’—‘水’中捞‘月’—探‘囊’取‘物’—‘管’中窥‘豹’"的思路,探讨情理营销与法理营销的理论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概念对跨文化背景下的营销研究所具有的借鉴意义,以及中国营销理论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statistically tests the cumulative model for the building of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 manufacturing strategies of 265 North. American, 129 European, and 167 Korean factories by region. The cumulative model suggests that better performing competitors build one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upon another in a sequential, cumulative fashion—starting first with quality, followed by dependability, delivery, cost efficiency, flexibility, and lastly, innovation. The primary findings of this exploratory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data yielded some evidence for the cumulative model, with the Korean data being the most supportive of the model; (2) North American, European, and Korean managers tak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improved competitiveness; and (3)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one or two capabilities, better performing firms generally compete on the basis of multiple capabilities. That quality is not only at the base of the cumulative model but is often among the multiple capabilities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management globally.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公仆型领导量表的设计与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专题座谈会、个别深入访谈、关键事件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编制了一个由11个维度的44个计量项目组成的公仆型领导量表,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这个量表的心理测量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检验.可靠性分析、探测性分析、确认性与二阶因子分析、多层次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作者编制的公仆型领导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会聚有效性、鉴别有效性和预测有效性,可用于计量组织、部门、基层单位等各个层次的公仆型领导风格.  相似文献   

19.
The ‘European Paradox’ encapsulates concerns that although European research institution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erms of top-level scientific output, they lag behind in their ability to convert this strength into successful innovations in the market. This paradox and the related intriguing problematic aspects of European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ve inspired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research papers, reports and studies by academics, innovation think tanks an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tself. In this position paper, 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the European paradox, identify gap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discuss possible ways of moving forward towards a Europea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ystem that taps into diversity and complementarity of resources as a competitive innovation advan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