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生育权的法理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法理上解释 ,生育权是自然人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非婚生育、未婚生育和违法生育是生育行为的无效 ,与生育权的享有和取得无关。非婚人工生育是享有生育权的权利主体实现其权利的一种方式 ,只要不违法 ,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权利人就有选择的权利或自由 ,无需他人的同意或许可。对生育权的保护是民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生育权”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依据法律所享有的生养子女或是不生养子女的权利.男人或者女人作为生养小孩的特殊主体,一般都能够拥有生养孩子或者不生养孩子的自由,所以,若是夫妻之间对生养或是不生养子女的意思表示不合意时,或者是男女一方的生育或不生育的法定权利受到对方及其他主体的侵害时,则夫妻之间的生育权问题就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因此,本文将从侵害生育权的情形及其问题的产生视角入手,进而勾勒出“预防和解决生育权受到侵害的对策”.并以此为出发点找出较好解决夫妻之间生育权侵权的法律规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育”可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与人类的产生相伴随的行为,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生育权”就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人权逐渐进入民众的视野。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夫妻“生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立法方面存在着以下缺失:一是有关生育权的法律规定相当滞后,与社会发展不同步;二是生育权的享有主体范围过于局限;三是法律救助渠道严重缺失。相对应地,有必要提出加强夫妻生育权法律保障的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与我国生育权相关的立法,二是拓宽现有的生育权主体范围,三是完善生育权遭到侵犯的法律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罪犯的生育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罪犯的生育权触及了我国法律的空白点。生育权是一种人格权 ,人人享有。我国刑法并未剥夺罪犯的生育权 ,罪犯享有生育权。但由于罪犯被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权、生命权 ,生育权的实现方式也受到限制 ,因此可以通过程序和实体两方面的设计来保障罪犯的生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生育权是基本人权,是自然人基于繁衍后代的生育利益而享有的权利,其具有民事权利的属性,属于人身权范畴。生育权是人格权,具有绝对权、支配权性质;生育权是一种受限制的自由;生育权行使的天然限定条件必然导致夫妻生育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作为替代自然生殖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对生育活动认识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生育权的法律性质从身份权发展到人格权,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长足进步,促进了生育与婚姻的分离,这些变化为死刑犯适用辅助生殖技术提供了客观基础。从刑罚目的来看,死刑犯实现生育权不违背正义价值,关于死刑犯适用辅助生殖技术会产生负面社会效应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生育权是公法赋予自然人的一项基本人权,属于人格权的范畴。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均没有在立法上明确规定生育权的法律属性。社会的发展,生育纠纷的增加,引发了生育权理论的诸多争论和探讨。对生育权进行立法确认,明确生育权的人格权属性,成为解决生育权纠纷、保障公民生育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了公民普遍的生育权,从而使生育权由应有权利上升为法定权利,但现实权利才是权利的最终归宿.农村少数民族女性对于属于人身权的生育权的享有受到诸多因素比如“族权”、“神权”、“夫权”的统治和禁锢以及自身权利意识淡薄等阻碍,有必要经由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水平、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以及明确侵犯女性生育权的法律责任并构建行之有效的调解等救济途径以促使其生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生育本是人的自然行为,后来经女权主义者的努力,发展成为法律上的权利。因生育权而起的实践纠纷,使关于生育权的理论论战再起硝烟。生育权究竟是一种什么内容的权利,权利主体是谁?未婚女性流产案例带给笔者一些问题,希望在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刘剑文  刘静 《广东社会科学》2023,(3):235-245+292
生育权兼具自然权与法定权的双重属性,国家对其负有法定保障义务。现行税法中,个人所得税法最能体现征税权与生育权的张力。理论上,生育权保障与个人所得税法的价值目标、量能课税原则以及激励功能具有高度契合性。同时,个人所得税法保障生育权应保持必要限度。制度上,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税收利益减让机制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生育权保障的现实需要。对此,基于法治理念,可以实行二元可选择的课税单位模式、建立费用扣除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项附加扣除的差异性与精细化、以需求为导向设置特定税收优惠,为生育权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
邢玉霞 《东岳论丛》2012,(3):181-184
近年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有关生育权问题的争论日益激烈。这些问题的背后涉及一个关于生育权的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生育权的本质属性问题。以民事权利的视角,通过对有关生育权性质的各种观点进行梳理,阐述了生育权是人人自出生时即享有的一项人格权。在理解这一性质时,应当注意生育权的享有不同于生育权的实现,男女(夫妻)生育权平等,生育权是有限制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相关法规禁止代孕,但是此类纠纷层出不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法律对此应如何规制?国际上相关的法例有完全禁止型和限制开放性两大类.我国立法应改变完全禁止代孕的做法,而选择有限开放代孕的模式.许可代孕是保障不育者实现生育权,维护法律公正,实现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应有条件地开放医学性代孕,禁止非医学需要的社会性代孕,建立一个政府监管与私人自治相结合的代孕模式:代孕委托方应限定为女性不育的情形,代孕母应是已生育过的成年妇女,代孕是否支付报酬由当事人协商,代孕协议应经主管部门批准.  相似文献   

13.
穆光宗 《社会科学》2001,(12):43-47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实质是“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稳定低生育水平”这种提法 ,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个“生育水平”的高低问题 ,是数量问题 ,其实是一个“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问题。而如何转变 ,实际上又是如何认识人口规律、如何调整利益格局的问题。这里的“生育机制”主要指生育决策的过程。譬如 ,能不能实现从家本位生育决策向个人本位生育决策的过渡就很要紧 ,而“工作机制”是指做好生育控制、生育服务工作的具体思路和运作方法。“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促进人口现代化的需要 ,是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需要 ,是…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14,(4):4-6
今年年初,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在这轮生育大军中不乏符合生育条件的高龄产妇。由于年龄、身体、经济等原因,很多人想尽快怀上宝宝或通过试管婴儿一步到位实现双胞胎。然而,试管婴儿并非“神来之手”,如果过于“神化”试管婴儿,把它看作解决不孕不育的“首选”方法,抑或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来满足非正常生育需求,其中所掺杂的伦理、道德问题,则是不正确以及不被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无性生育”大行其道 目前至少有10万余美国妇女实施“无性生育”,即在不结婚也不与任何异性发生性行为的情况下,依靠人工授精技术生下爱子爱女,并像一般家庭那样享受天伦之乐。这些单身母亲完全出于自愿。但专家们指出,最适宜孩子们成长的仍首推父母双全又关系融洽的传统家庭。  相似文献   

16.
生育权的嬗变:"生父"身份的确认与父系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在母系社会中的优越地位主要是由于她们在生育子嗣方面的贡献,此时男性的生育作用尚未被认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类逐渐认识到男子在人类繁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男性"生育权"的确认连同他们在社会生产中的优势地位,一道敲响了母系社会的丧钟.男性通过采取贬低女性的生殖作用等办法,最终实现了社会由母系向父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这两脏对人体是至关重要的。中医所谓的“肾”与现代医学的肾是不完全等同的。中医理论的“肾”含有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功能,是繁衍后代、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主要内脏,故称为先天之本。中医认为,人的肾气充盈生育的后代则健壮,若  相似文献   

18.
曾迪洋  高洋 《浙江社会科学》2023,(12):93-103+159
在我国流动社会与低生育率的双重背景下,以往研究多关注人们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状况及其二者间的偏离,尚未将二者建立直接联系来分析迁移群体生育意愿的释放与实现。对此,本文基于成本效用理论,通过建构"生育意愿实现度"指标来考察迁移对生育意愿实现的影响。研究使用CLDS2016数据并结合《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发现:首先,迁移对生育意愿实现形成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迁移次数的增多,生育意愿越不容易得到实现;其次,迁入地生活压力的提高是迁移抑制生育意愿实现的重要机制,生育的“经济空间”越小,生育意愿就越难以实现。本文认为,经济因素是迁移群体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为的关键要素之一,破除收入壁垒与降低育儿成本是释放迁移群体生育意愿的双重路径。  相似文献   

19.
男性是生育权的主体,但是男性生育权在行使中要受多种限制,保护男性生育权要从完善立法、解决男女生育权冲突、促进法律手段与其它手段的街接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人口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对推动经济繁荣、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文化强国、增进人民福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基础性作用。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同时面临“少子化”“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动态坐标,结合实证调查研究,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庭生育面临的生育成本高、生育工作难平衡、生育新规吸引力弱等现实困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庭生育的本质,既是人作为主体对人的本质、生育本质的理性认识,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共富目标的高质量生育追求,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主体性实践,是生育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其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使人成为“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对生育本质的阐释为认识当前我国生育课题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迪。理论和现实迫切要求从优化生育政策体系、提供女性生育支持、完善子女养护体系、营造生育友好环境方面着力,激发民众生育意愿,实现生育合理赓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储备必要的人力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