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的合理成份的基础上,抛弃了其中的非合理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特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重视改革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推动作用;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走勤劳致富之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防止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体现,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一些主要内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本质;先富帮后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包含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两个方面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强调社会主义的效率问题,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追求社会主义的公平问题.没有效率的社会主义公平只能是平均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公平的社会主义效率就会造成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有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需要社会政策的构建和维护.全面辩证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不仅是一个结果范畴 ,而且还是一个过程范畴。笔者紧密结合邓小平的有关论述 ,具体分析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制度保证、实现途径 ,揭示了共同富裕对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防止两极分化诸方面所具有的涵盖性和统摄性 ,突出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个性特征。个性包含着共性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 ,是社会主义目标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高度统一。共同富裕是一个体现着“多样性的统一”的具体范畴 ,并对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具有价值规范功能和导向功能 ,因而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应处于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笔者认为,这里的“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绝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水平而言,也包括精神文明水平.换而言之,实现精神文明水平的全面提高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过上幸福美好的富裕生活,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这就必须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使社会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等手段来实现.而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保证社会生产蓬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原则问题.本文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体会拟就共同富裕和按劳分配及其相互关系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突破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来理解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从目的层次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突出强调生产力的首要和基础地位,突出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实现共同富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完善、深化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阐释。和谐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必须努力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着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共同富裕有三种误解,即视生产力发展为共同富裕的充分必要条件、对先富带动后富的曲解和仅把共同富裕理解为物质上的富裕.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考察说明社会主义本质在于共同富裕.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公有制为保证,大力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以及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学习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澄清思想认识上的一些混乱状态,大有裨益。 一、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基本内涵 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依据邓小平有  相似文献   

12.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论断中,我们认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要求、根本原则三“要素”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范畴有特定的内涵。共同富裕与两极分化、平均主义、共同贫穷有着严格的区别。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和宏观调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准确地把握了新科技革命作为重建知识化的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又根据新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建构了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社会主义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建立在可靠的理论、思想、物质、制度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从理论上讨论过共同富裕;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坚持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考察中国的现实问题;贴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状况较低与发展不平衡的物质基础现状;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不能仅仅从收入和财富分配和消费角度来考察,还需要从财富创造行为和过程来考察,更需要从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府的职能和治国理政来考察,因为共同富裕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组织下共同创造和分配财富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因此,共同富裕的重点首先在于全体成员通过“勤劳+创新”创造财富的共同行为、共同过程,其次才是财富的科学合理分配并且使之公平化、公正化而不是平均化;在现代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过程中,整个社会需要把体现整个社会财富的社会总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有产品,这就必然使得财富制度分为公共产品和私有产品的创造及其制度。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有三: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消除贫穷,防止两极分化,是共同富裕规律、实践、道路和制度切实运行的政治保障;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建成和实施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实践、道路和制度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指明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如何搞好自身建设,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个紧迫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就是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本质体现。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防止和治理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积极推进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只讲公有制,不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能导致共同贫穷,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只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讲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只能导致两极分化,而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晚年形成了共同富裕思想,其中关于共同富裕基础与前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精髓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不搞两极分化是共同富裕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