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老龄问题 ,是我们在跨入 2 1世纪之际正在面对和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好老龄问题 ,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稳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解决好老龄问题 ,必须建立完善的老年工作体系 ;建立老年经济保障体系 ;建立老年健康保障服务网络 ;继续提倡家庭对老年生活的照顾 ;大力开展社区老年服务项目 ;帮助老年人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2.
吴海红,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老年医学二十余年,以心血管、神经内科为主。1986年起参与老年健康教育事业,在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上海老龄大学、市退休职工大学及各区县老干部大学、老年大学等多所单位教授医疗保健课。日前,吴海红做客静安乐龄讲坛,为社区居民讲解如何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推进建设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仅是构建“老龄文明”的理念遵循,也是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与水平,促进人口、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试图厘清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系统构成要素,并明晰体系建设的价值逻辑,在此基础上,基于 “精明增长”的视角形成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性思考:在文化上积极探索构建“老龄文明”的话语体系;在体制上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在机制上提高体系运行效率;在基础建设上打造全龄友好环境,同时积极探索构建“智慧+老年健康服务”平台,以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老龄社会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老年教育是以老年人为主体对象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老年教育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法国于1973年首开先河,创办了老年大学,开创了老年教育的新纪元。接着,老年教育在欧洲、北美和亚洲许多国家得到发展。1982年维也纳第一届世界老龄问题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发展老年教育的问题,为老年教育的广泛开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我国老年教育是伴随老干部工作的开展而发展的。既有较成熟的社会条件,又有更特殊的历史背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83年9月,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老年大学诞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群体在医疗、养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老年教育对老龄化战略的实施起着推动作用。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和学习的主要阵地,以着独特的优势,成为老年教育的沃土。本文对老龄社会下社区开展老年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社区如何开展老年教育服务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老年大学教育社会心理价值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部分老年大学学员所做的社会心理调查的结果显示 :老年大学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学校 ,它不仅向老年人传授知识或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社会支持 ,促使老年社会心理向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 ,这正是老年教育的社会心理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新天地》2006,(10)
7月下旬,《新天地》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老年大学等9个老龄工作机构逐一拜访。7月下旬,教育心理学专家、北京丰台区怡海老年培训中  相似文献   

8.
徐炯权 《社区》2011,(16):62-64
“老头,上学去!”不论酷暑还是寒冬。也阻挡不了84岁的赵惠贞和93岁的戚殿萱上老年大学的脚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多,近年来各地新开办了不少专门供老年人学习、交流的老年大学。让更多离退休老人拥有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据统计,现在报名上老年大学的学员一年比一年多。更有意思的是,许多学员在学完一个学期后,仍然不愿离开这个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9.
京易 《新天地》2017,(8):4-5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很多老年人选择到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结识新友、交流思想,既愉悦了身心,又收获了健康.可以说,老年大学的出现,为老年人开启了另一扇窗.随着生活的变化,曾经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村镇级老年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正在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10.
老龄健康是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也是经济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龄健康是影响总体人力资源质量、经济社会负担以及资源配置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重要经济因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资源配置与健康及医疗投入等经济性因素对老龄健康也有直接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老龄健康因素对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意义,深入阐述了老龄健康因素与相关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老龄健康是当前经济学发展中亟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外出务工农民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调查了121位农村老人,总结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不同模式下,农村老人所面临的不同养老问题。在农民个体向城市流动的模式下,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主要以情感关怀不足的为主;在家庭化流动模式下,留守老人承担家庭看护、孙辈照料与家务劳动等任务,存在严重的身体与心理负担,面临严重的生活照料缺失问题。而对子女的牺牲精神则遮蔽了留守老人养老需求;在举家迁移模式中,随迁老人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但异地养老存在严重的城市参与不足和乡村依恋问题,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不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针对不同流动模式下农村老人养老面临的不同问题和需求,需采取类别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互益性养老是通过乡村康养产业开发、志愿服务开展等形式,使城乡老年人共享互惠的新型养老形态。虽然这一现象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普遍趋势,但伴随健康养老需求的增长、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引领、乡村体闲旅游热度的攀升以及农村康养产业的开发,城乡互益存在着较多发展可能。从理论上看,城乡互益性养老以产业协作为基础,以组织协同为关键,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高产业协作-高组织协同、高产业协作-低组织协同、低产业协作-高组织协同、低产业协作-低组织协同四种实践雏形,但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谁来组织、谁来服务、服务什么、如何服务的问题,建议采用地域开发的整体性视野来通盘考虑城乡养老中的可能交集与互惠交流问题,统筹规划城乡养老产业布局,着力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深入推进智慧医养康养融合,科学设计城乡互益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转型期老年人生活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期在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变化使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日趋衰落,家庭养老也面临愈加严峻的挑战.从人口、家庭、经济和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探索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影响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几大因素;从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剖析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老年人所面临的家庭养老危机;提出了改善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养老问题的关键是谁来提供养老资源 ,但“养老资源的提供者”和“养老职能的承担者”这两个角色是可以分离的。正如“机构养老”并不必然等于“社会养老”一样 ,“居家养老”也并不必然等于“家庭养老”。据此 ,本文区分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这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 ,并在这个基础上论证了传统养老方式变革的必然性。在城市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的组合正日趋增多 ;而在农村 ,自我养老的比例则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2009年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分析了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并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居家养老服务在试点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包括: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居住情况、婚姻状况、退休前的职业和收入状况以及阶层认同状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南、江西等4省8村的实地调查,发现我国农村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保险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不同养老模式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且各模式之间彼此独立甚至互相排斥。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呈现出明显的“断裂”特征,无法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农村养老危机。研究认为,在结合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老人个体化需求差异的基础上,推动家庭、社区、机构和社会养老保险等不同养老模式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同时有效整合农村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农村老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传承性,建构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阶段的综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危机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转型期养老危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深入分析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对老年人的影响 ,从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剖析了逐渐退化的家庭养老 ,指出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条件下出现的家庭养老退化使整个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养老危机 ,最后提出了解决养老危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2002—2011年有关老年心理研究的文章进行检索分析发现,10年间的研究多集中在老年认知、老年心理障碍、老年病患者心理、特殊群体老年心理、老年生活体验、老年社会支持和工具研究等方面。这些研究在推动老年心理研究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研究内容点深面窄、静多动少、缺乏理论指导、干预性研究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与国际老年观的有机融合并且推动研究工具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至2007年收治的15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资料。结果152例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48例(31.6%),其中胰瘘9例,胆瘘8例,肠瘘1例,腹腔内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感染积液3例,胆系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1例,胃排空障碍2例,心功能不全2例,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贫血、脑出血、急性肾衰各1例。结论手术适应症的慎重掌握,手术专业组规范熟练的技术操作及围手术期认真管理是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在家庭化迁移背景下,家庭再嵌入正在成为随迁老人及其家庭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现实挑战。成功的家庭再嵌入不仅有利于随迁老人顺利市民化,而且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在于:贫困倒逼、创造美好生活与正哺延续。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现实张力来自生活模式的碰撞、日常的生活博弈以及刚性约束的打破。通过考察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与张力可以发现,随迁老人责任日益核心化,但在家庭中的地位却呈现边缘化。解决好农村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首先应积极营造随迁老人贡献的正面宣传;其次要积极构建家庭内部的民主机制;最后要构建专业化支持体系,帮助随迁老人顺利融入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