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清华简《筮法》能够给数字卦问题的讨论提供可靠的资料和进一步深入的契机。数字卦不是卦象符号的起源,清华简《筮法》篇能够给这一论断提供十分有力的支持。清华简《筮法》揭示了筮法问题的复杂,不仅对成卦方法研究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而且对解卦方法的研究也要考虑其多样性。在总体上,清华简《筮法》占筮系统与《周易》占筮系统有着很大的理论差距,前者应该不属于三《易》系统而属于民间杂占一类。特别是就一种民间流行的占筮系统而言,清华简《筮法》与《左传》《国语》中《周易》解说22例所反映的官方易占系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左传》中所载的筮占是春秋时期从原始思维向理性思维过度的表征.筮占主要用于战争、婚姻、命运等方面,筮占的结果多指向春秋世家大族的升降荣辱.春秋是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将筮占活动放在具体的春秋历史语境中,能清晰的看到筮占观念从原始蒙昧向理性因果过度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有两篇属于《易》类的书,分别以《筮法》和《别卦》为题收入2013年底出版的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四辑中。就卦名、次序、写法等内容来看,《筮法》与《别卦》确与《归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尚书》文本在形成与早期流传过程中虽然尚无自觉的文体意识,但它们在事实上启导了早期的文体分类观念.《尚书》中的训、诰、誓、命,最初为仪式或行为,后向文体名转变.《尚书》的篇题构成与文体分类,也要在此背景下理解.清华简《尹诰》对应亡佚的《咸有壹德》,其篇题当拟作"尹告",得自文中"挚告汤曰"一语.清华简《傅说之命》对应亡佚的《说命》,其中册命的内容合乎"命"之篇题.通过清华简的新材料,我们得以真正理解《尹告》《傅说之命》等篇题的由来,并可进一步证伪晚书.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道"一方面在被诠释为"行",另一方面与"言"亦相通。言是道的呈现方式之一,《左传》、《国语》的筮例正是体现了这个观念。伴随着占筮的展开,必然有语言阐释存在,筮例本身是道的展开方式,而这些对于占筮所得结果的解释也同样是道的展开方式。  相似文献   

6.
清华简《书》类文献是战国时期楚地《书》文本汇编。《书》在先秦时期流传过程中呈现出多种文本组合形态。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与《尹至》《尹诰》等三篇的编联是"以类相合"的"类合型"组合形态;清华简《傅说之命》上、中、下三篇是"以人聚合"的"聚合型"组合形态;清华简《金縢》是"以事缀合"的"缀合型"组合形态,来源于三篇原始《书》类文献的重新缀合拼接。"以三为数"是以上三种文本组合形态的共同特征,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文本组合的惯用之数。从"类合""聚合"到"缀合"的文本组合方式揭示了先秦古文献编辑整理的演进过程和客观规律,即通过对文本的重新整合实现其内涵的融会贯通、主题的凝练深化和寓意的提炼升华,这是先秦"立言"与"立德"观念在文献编纂过程中的体现,也是编《书》以"昭法式"的《书》教实践。清华简《书》类文献的三种文本组合形态反映出楚地《书》的编选者具有明确的政教主旨意识,并对战国以降的文本编辑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墨子》大量引《诗》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为其理论提供支撑。同时,其学说中以墨家的思想标准释《诗》,如《诗》中的上帝、鬼神观念以及“圣王之治道”思想。《诗》对墨家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据《清华简〈(旨阝)夜〉》记载,《蟋蟀》一诗系周公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系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儒士运用的一种史事比附,其目的就是为了尊隆文、武、周公,以抵消来自其他学派非议圣贤、否定周制的巨大压力。战国时期楚地"诗教"文化发达,《(旨阝)夜》中的一些诗作则可看成是战国楚地儒士对于《诗》的一种拟作。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芮良夫毖》与《诗经·大雅》作品相仿,考察其篇名“毖”字的字源本义及其在《诗经》《尚书》《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清华简·耆夜》等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毖”应是西周儆戒类诗的统称;西周重视谏戒的政治文化思想是孕育并产生“毖”诗的土壤,“毖”诗是应西周祭祀礼仪和谏戒制度之需,不断被创作出来的。“毖”诗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与充满批判意识的政治怨刺诗不同。《诗经》中有不少类似主题的诗歌,当属于“毖”诗范畴。长于说理,多用赋的表现手法,形式上有明确的创作对象以及使用套语、格式化语言,是“毖”诗体式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谢炳军以"王官删诗"否认"孔子删诗",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不是《诗》之"逸诗"为由否认《周公之琴舞》可作"孔子删诗"说的证据,这两个否认理由都不充分。王官删诗与孔子删诗时代不同,编辑思想不同,各有其政治、历史、文献背景,各有其用,二者并不矛盾。对出土文献中"逸诗"或《诗》本的发掘是解决孔子删诗是否将《诗》由"三千"删至"三百"的有效途径。《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被认为是《诗》之"逸诗"是有道理的,它具备为孔子删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徐正英先生认为今本《诗经》仅存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中《敬之》一章恰恰为孔子后来曾经删诗提供了新的实证。然而从诗教传统及诗集的流播状态,略可判断《诗经》并非是孔子所删定,而从王官对《诗经》文本的结集及修订的情况来看,作为诗歌选集的《诗经》之诗亦并非为孔子所选录。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仅《敬之》一章入选《诗经》,此与诗歌选集的书写载体的形制关系密切,也与西周前期沿袭了殷代颂铭类文本短小的体制相关联,即出于统一颂诗风格的需要而仅录组诗中的一章。《诗经》之诗的选编是代表官学正统的行为,体现着王官务实、简易而不尚繁文缛节的学风。王官在编定《诗经》之时,改造《周公之琴舞·敬之》的归趣,使之彰显编者之意,从此意义而言其已是一篇"新诗"。《诗经》文本与《乐》文本并非等同关系,未全部入选的《周公之琴舞》组诗入选《乐》文本或被乐官所保藏。  相似文献   

12.
何玲华 《天府新论》2004,4(2):113-116
周作人在《新青年》反“传统”的思想革命中 ,一方面以译介的形式 ,传布东西洋文明指斥旧道德的丑陋 ;一方面注重于文学革命的理论建设 ,将西方人道主义精神注入于文学革命的思想理论之中 ,具体与丰富了《新青年》所倡导的文学革命的内容 ,之于新文化运动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编者把一篇简文题为《尹诰》,称它是"《尚书》中的一篇",是真"古文《尚书》"。这个说法,存在很多问题。历来《尚书》各本均无《尹诰》之篇名,清华简题名《尹诰》是误读《礼记》和郑注所致,《尹诰》简文根本不合《尚书》之"诰"体,且简文与历史事实充满着矛盾。有鉴于此,简文应该是战国时人编造的有关伊尹与汤事迹的习作。  相似文献   

14.
清华简《耆夜》中"饮至礼"的仪注与《仪礼》之"燕礼"确有不合之处。这是因为《耆夜》所记是西周王室的礼制,与《仪礼·燕礼》反映的诸侯之礼不应该放在同一层面进行讨论。基于传世礼书建立的知识体系并不能覆盖周代礼制的全部,以所记仪节是否符合传世礼书记载来判定清华简的真伪未必合适。在讨论出土文献反映的新问题时,要对现今已不得见的佚失文献进行充分地考量,避免使用不加限度的"默证"。我们阅读出土文献,不能以现有知识体系作为检验其真伪的唯一标准,更不应该因其有违"经说"而产生先入之见。  相似文献   

15.
倪晋波 《晋阳学刊》2007,(2):107-110
秦简《归藏》的筮辞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叙事型”和“隐喻型”。它们都蕴含有明显的贞卜“程序”,如前者中的“卜亓邦尚毋有咎”和后者中的“黄鸟”。筮辞中“程序”的存在暗示《归藏》与古老的口头传统密切相关:“叙述型筮辞”承续了前代的某些筮占口语,“隐喻型筮辞”则继承了原始歌谣的某些语词。从两种筮辞反映的不同思维特质上看,秦简《归藏》的产生年代应早于《易经》。《易》、《诗》等先秦经典文本与秦简《归藏》,甚至其它出土贞卜筮辞有着某种程度的直接亲缘关联,值得进一步探寻。  相似文献   

16.
战国之世,儒、墨两家彼此诘难,各自标榜其治国理政之道。过去学者多措意于儒墨之争,对二者的融合则关注不足。清华简第八辑《邦家之政》与《治邦之道》的刊布,为重新审视战国儒墨融合现象及其在先秦思想史上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线索。战国时期,社会面临急剧转型与深刻变革,为适应列国富国强兵的现实政治需求,诸子学说多有互补与渗透,儒墨融合便是在此背景下促成的。  相似文献   

17.
姜秉熙 《河北学刊》2015,(1):205-209
概念作为哲学体系的支点,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该哲学体系的脉络。将不同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进行对比,则有助于确认各思想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发展顺序上的先后。本文以《列子》中的"天"概念为例,基于原文对其在具体事物、气化系统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作深入剖析,并将其与《老子》和《庄子》中的"天"作对比,发掘《列子》之思想体系与《老子》、《庄子》的联系与区别,并由此得出《列子》之气化理论在先秦思想史上的位置晚于《庄子》外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筮法》诸例卦被统称为数字卦的唯一理由是基于误解,《筮法》第二十八节"子午九"等内容只是地支配数,标题被误定为"地支与爻";泛数字卦论有逻辑跳跃,也有反例,证明例卦领域有元符卦(卦画卦)。细探实例可知:诸例卦分为元符卦和示数卦,后者分为含数卦和数字卦;示数卦占少数,其中只有一例能确认为数字卦,且非筮数;元符卦在卦象层次示例,示数卦在爻象层次示例;四季吉数的四例卦,各例示一个吉数爻,其他爻画只能是阴阳符;爻象分析以卦象分析为基;第二十六节"崇"先是八卦分类,每卦下面再分数字,明确例示元符卦是基础、是体。对于数字卦、示数卦,需区分类型高低,高级者是元符卦的突破性深入形态。《筮法》属高级易学,比《易经》的层次高;其"八卦五行颠倒颠"并非低级,其用法至今是极高深的秘传易术;《筮法》应冠名《易术》。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24-130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尚未能为"孔子删《诗》"论提供实证,最基本的一个原因是难以证明孔子删过组诗《周公之琴舞》。《诗经》作为承载着殷、周"雅言"文化的王官教本,符合周王朝的礼义标准,是孔子不会大删《诗经》之诗的思想基础。《诗经》经过春秋时期大为流行的赋诗言志的传播之后,生成了较为稳定的文本形态,孔子不会标新立异、自行己意而将它大加删汰。此外,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与司马迁笔下删《诗》的孔子形象不符,而符合孔子形象的是"述而不作"。  相似文献   

20.
桓谭的《新论》论述了养生与写作的关系,提出不可以因写作而伤害生命的理论观点,此为汉代神仙养生思想之折射。《新论》指出,琴的制作体现了象天法地的器物制作思想,琴又是伦理道德观念的载体,体现了宇宙观与伦理观念结合的美学精神;桓谭分析了五声、五色与五行的关系,提出主色调与其他色调搭配的美学原则,体现了汉代以阴阳五行模式观照世界、解释世界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