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湾原住民各族群的始祖神话十分丰富,从岛外的大陆、海洋起源,到岛内的山地、洞穴、平原起源,并伴随着石头、树木、竹林、葫芦、蛇、虫等图腾,是族群历史模糊化的集体记忆与万物有灵的原住宗教心理糅合的产物.各族群的始祖神话有一定的共性,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原住民文化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岛外起源始祖神话的普遍性.体现了原住民的外来文化特征.始祖神话的多样性和分层性,反映了原住民起源的多元性和族群迁徙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口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是骆越文化的精粹。追本溯源,布洛陀神话应源自几千年前的骆越鸟图腾信仰,带有浓厚的骆越文化特点。它随着骆越族群的扩散而传播,在骆越后裔布依族、水族等民族之中仍有其各自的表现形态。布洛陀神话是从骆越未分化时代就保存下来的珍贵叙述。  相似文献   

3.
图腾神话是解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所以成为氏族图腾的神圣故事。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中传承的此类神话包括图腾救助始祖的神话、雌性图腾动物与男性成婚神话和雄性图腾动物与女性成婚神话。这些神话追述着处于氏族社会时期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先民的关于图腾的各种观念以及图腾崇拜的内涵及形态表达。  相似文献   

4.
一个族群选择何种物类为图腾,是与他们生活的地域和地理环境特征、经济特征、谋生手段、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的。红山文化对猪的崇拜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饲养业,而后在氏族社会的发展中则升华为图腾。而对鸟的崇拜观念可能源于一种敬畏心理,继而形成另一族群的图腾。最终在整个红山文化分布区,形成了不同的氏族族群和不同的图腾制。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由巴人融合诸族群而成,其族迄今尚口传数种女始祖神话,与族群之演进颇有关系.卵玉神话等有族群整合、认同,佘氏婆婆神话等则具族群区分、识别之功能.二者恒交互作用于族群之演进.  相似文献   

6.
畲族图腾文化重构在当代引发重大争议,现状如下:第一,认同"盘瓠崇拜"是畲族唯一图腾崇拜;第二,批判"盘瓠崇拜",回避和淡化对图腾崇拜问题的讨论;第三,承认"盘瓠"和"凤凰"的双图腾崇拜,认为当代应主推"凤凰崇拜";第四,无"盘瓠崇拜"或"凤凰崇拜"的争论与困扰,直接重构"凤凰崇拜"。考察畲族图腾文化重构的现状与趋势,得出如下启示:第一,族群图腾文化重构从未停止,在当代有加速之势;第二,群体创伤记忆对族群图腾文化重构影响深远;第三,图腾文化对族群认同的决定性作用正在改变。  相似文献   

7.
满族神话以其特殊的民族文化特质伴随并参与了民族的历史发展与族群建构。通过对满族神话发生学与叙事学视阈的追根溯源,在历史碎片中可以努力寻找满族神话的叙事内涵与历史踪迹。在满族神话中,不论是口传神话还是文本神话,都影响着族群成员的内在精神塑造,也成为凝聚族群共同体、建构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的文化表征。基于这样的考察,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满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更有助于我们探究满族共同体族群精神认知的建构与本体意识的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8.
川东民间故事中图腾信仰的演变表明 ,崇蛇巴族是川东的土著居民。崇鸡、狗的苗瑶族群的势力与文化曾驻足川东地区 ,鸡狗与蛇 (龙 )图腾信仰发生明显的冲突与融合。之后 ,苗瑶族群的影响很快由强变弱 ,以至崇虎巴族统治川东地区时期 ,鸡、狗与虎图腾信仰的冲突与融合缺乏明显的表现 ;而蛇 (龙 )与虎图腾信仰的冲突与融合却很突出 ,并以融合为主导面  相似文献   

9.
壮族的青蛙图腾中有着浓厚的女性崇拜意识,这固然不错,但一概而论,却未免以偏概全.其实,图腾作为一个历史、动态的人类学事实,其中的性别意识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人类从母系向父系的发展,青蛙图腾亦由女性神格向男性神格变化,并最终完全去神话化.就与壮族青蛙图腾有关的蛙婆节和人们对青蛙的称呼而言,反映的就是一个男性逐步取代女性而女性由神化逐步去神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渡海神话在盘瑶中广为流传,成为该族群的社会记忆。渡海神话强化了盘王子孙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确立了共同的祭祀团体和瑶人十二姓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随着渡海神话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渡海神话是盘瑶神圣的口述史,强化着盘瑶的自我认同,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曾存在过龙的图腾,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误谈",这是不了解龙产生的历史及龙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考古事实等都证明,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祖伏羲、女娲,到炎帝神龙氏、黄帝轩辕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为龙图腾——龙之传人;中国南北许多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都是龙。龙是中华凝聚力的象征、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文化投资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比文化投资更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从促进文化消费需求入手,通过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协调增长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消费结构的内涵进行界定,并通过恩格尔系数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滞后于城镇居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然后,借助《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7)年的数据,建立ELES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年均基本需求支出量、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最后分析其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征明在中国造园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所主持设计的拙政园迄今为止仍然保留着一开始的主要风格和特点。这说明文征明的造园思想自有其高明之处。具体而言,在拙政园的营建过程中,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可基本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除此之外,文征明更注重赋予自然景观一种个性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并由此彰显出明代江南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5.
市民农园是都市农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以体验农业为主要形式。掌握市民的参与意愿是推动市民农园发展的基础。依据2012年8—10月对872名北京市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采用二元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北京市居民参与市民农园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认知状况、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收入、职业对参与意愿的影响比较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运用各种适宜的宣传形式提高市民农园认知度,并针对特定人群开展特色营销提高市民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Bass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家用汽车市场扩散进行了研究。结合近十年来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进入城镇家庭的数据,构建了其扩散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未来中国城镇居民家用汽车市场进行了预测,展望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京郊休闲农业园是市民外出度假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近年来京郊旅游中涌现的新业态。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通州瑞正园为例,通过对游客和园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对多家农业园的实地考察,分析了目前京郊农业园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物业管理是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套综合社区管理体系。物业管理作为一种市场化的社区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房产管理单位一直奉行的行政型、福利性、封闭式的房产管理模式。开放式的物业管理模式利用市场自身的力量和社区民主参与的形式,注重市场、政府、社区居民三方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19.
市民农园利用郊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农田划分为小块土地租给城市居民种菜,以体验农业为主要形式,具有休闲、娱乐、游憩等功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北京市作为国内都市农业的首发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在城市周边已经建立了很多市民农园,但市民农园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依据2012年8—10月对872名北京市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对市民农园的潜在价值进行估算。研究结果显示:调查者对市民农园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002.62元,期望租种土地的平均面积为38.80 m2,北京市居民总支付意愿为123.01亿元。相比目前市民农园的发展状况,北京市民农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大力发展,使市民农园的潜在价值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