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人认为独身男女才感到孤单,经常受到寂寞空虚的折磨,已婚者,尤其是婚姻生活美满、爱情关系良好的,不会有此种感受,事实却不尽然。 美国一位著名婚姻问题专家指出,即使在最和谐的婚姻中,已婚男女都一样会不时感到寂寞。而此种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深入对这一课题的讨论,笔者试拟此篇拙文,聊作一家之言,并躬请法学界的专家、学者指正。 一、事实婚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事实婚姻是指未进行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群众也视其为夫妻关系的男女两性结合的事实状态。其构成要件是: (一)主观上必须具有以夫妻共同生活的故意。这是事实婚姻的内在特征,使得事实婚姻同通奸、姘居等不正当的两性行为相区别。  相似文献   

3.
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而从本质上看则是男女两性的一种社会结合。因此,婚姻的选择、基础、性质、功能和婚姻关系的维系与解除等一系列婚姻过程,就必然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各种社会生活条件诸如物质生活水平、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民族风俗、宗教信仰、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等的重大影响。可以说,作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的婚姻及其过程,几乎要受到全部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婚姻质量的家庭结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婚姻质量可以有多视角,从家庭结构入手研究婚姻质量,是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使我们从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角度去了解婚姻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一、婚姻质量和家庭结构 婚姻是男女两性依法律和社会风俗的规定建立的夫妻关系。婚姻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婚姻关系不仅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也是社会结合。通过婚姻关系能衍生出家庭关系和一系列其他社会关系。婚姻的成立标志着家庭的诞生,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带来了亲子关系和其他亲属关系,形成了家庭关系的网络和结构。婚姻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一种,处在家庭关系网络之中,和其他家庭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在家庭关系网中,换句话说,只有在家庭结构中,才能对夫妻关系从总体上把握,才能从本质上解释夫妻关系和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蒙古族的婚姻和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为一定社会制度所承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它是家庭的基础。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受整个社会关系性质的制约。解放前 ,蒙古族的经济是建立在封建领主制和地主、牧主经济基础之上的 ,它的婚姻和家庭体现着这一经济基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网婚在现实婚姻家庭中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婚的形式是对现实婚姻的重塑与再造。由于网婚本身的无序性、随意性、隐蔽性和刺激性,已婚者对现实的逃避、不满与宣泄以及网络经营者的推波助澜促使网婚的出现与流行。同时网婚也给现实婚姻家庭带来了冲击与危害,这要求已婚者不断加强责任意识与人格自律,冷静对待婚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易立君 《云梦学刊》2010,31(5):106-108
马来西亚华裔女作家朵拉的微型小说内容的主旋律是爱情、婚姻和家庭,她的这类作品超越了单纯叙写男女之间的情爱婚恋,进入对爱情婚姻中男女两性现实相处关系的本质思考,具有突破时空表层意义的哲理意蕴。朵拉微型小说的哲理意蕴是通过作品抓住极富典型意义的一瞬,或者描摹概括力极强的场面,或者借助富有深意和张力的叙述话语来传达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陈源  孙达 《理论界》2012,(1):139-141
一直以来,中国夫妇婚姻生活得以稳定和和谐,是在儒教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的作用下,并且是在父母的监视下保持持久性的,传统的儒教婚姻伦理观念在男女两性结合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中有着另一种不同的婚姻伦理规范,随着基督徒的信众在华不断增长,在西方的教堂式婚礼的影响下,现代的婚姻伦理与传统的儒教伦理观有着显著的差别,现代社会对基督教婚姻观有着强烈的情感认同的倾向,这对现阶段中国铺张浪费的拜金主义婚姻和过度多元化的婚姻形式有着积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一、问题的提出 男女两性问题包括两层含义:男女性别带来的相互关系问题和男女之间的性行为问题。为什么不用“性问题”而提出“两性问题”呢?理由是:“两性问题”包括“性问题”,但比简单地提“性问题”的面要宽;另外,从影响我国人民的传统道德观念看,目前对男女两性性别带来的相互关系问题,如男女社交公开和自由都未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同性婚姻已为西方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认可之际,中国在法律上迟迟不认可同性婚姻是有其文化根源的。这些文化根源包括阴阳之道的传统哲学思想、传宗接代的婚姻观念、严格的儒教伦理秩序以及根深蒂固的两性婚姻制度等,在一国法律的设立受制于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对我国同性婚姻的法律认可形成了制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婚姻是家庭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男女两性的合法结合,家庭是一定范围的亲属共同生活的单位。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则是婚姻发展的必然结果。婚姻与家庭都是特定形式的社会关系,它们既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特点,也反映社会上层建筑的特点。它们与整个社会形态,首先与生产关系存在着内在的客观的联系。它们的形式,性质,职能及反映它们的思想、道德和习惯都决定于社会生产关系,并随着生产关系发展变化。婚姻与家庭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随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在奴隶占有制和封建小农经济的生产关系下面,家庭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单位和国家直接统治的对象,是男性家长支配下的父权家长制家庭。加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孔颖达疏引《礼纬·含文嘉》)三纲礼制的严格约束,男女婚姻大事一直由家庭决定和支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婚姻的意义和目的看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中国古代奴隶主阶级和封建主阶级的代言人,用“天命”思想和宗法观念解释婚姻与家庭。极力宣扬伦理纲常,认为人间的“男女之别”、“夫妇之义”、“父子之道”、“尊卑长幼之序”,都是圣人秉承上天的意旨制定的,“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万古不可更易的。他们的目的无非是企图证明反动阶级统治秩序的合法性。在伦理纲常不可  相似文献   

12.
一、当代婚姻匹配理论 婚姻是两性个体之间资源最彻底的一次交换和组合过程.为了获得幸福的婚姻,个体在主观上力求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异性与之匹配.  相似文献   

13.
婚姻暴力的社会根源在于男权社会的潜规则将性别人为地建构成一种有效的象征符号,决定着男女两性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公平的分配格局.打破性别潜规则、消除性别排斥的现实基础在于建构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加妇女的资本存量,让增权展能成为妇女运动的主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上,农村婚姻家庭始终是一种滞后的力量。台湾学者殷海光教授曾把中国的家庭比作一个恒古不变的“常数”。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结合,而本质上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婚姻家庭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习俗的变异,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意识和心理学诸多领域。为了弄清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家庭作为农村社会的微观基础,其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情况,了解支配农民实际行动的婚姻观念,寻求推动婚恋领域发展变化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家庭模式和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山东社科院社  相似文献   

15.
<正> 妇女解放运动谁主沉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妇女界几乎完全一致:“妇女解放首先是妇女自身的解放”.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毋庸置疑,妇女解放运动,妇女是理所当然的主体,妇女本身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确立新的女性价值观,谋求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妇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由于妇女解放是一个男女两性同时抛弃传统的女性歧视文化,确立新的妇女观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妇女的解放必须由男女两性同时来进行,这一同步的过程要求男女两性都承担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的责任.从女性歧视文化的产生来看男女主体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男女双方不同的谈话风格更是蕴藏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两性意识,这也是男女两性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契约,是时间最长成本最高的契约。婚姻契约一但形成,其内在的市场化趋势就逐渐明显。婚姻市场是市场形式的一种。透过经济学的视野,女性在婚姻市场中价值的损失,其原因在于:⑴在任何年龄段,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⑵在适婚年龄段,离异男性的再婚速度都比离异女性快;⑶有孩子的离异女性的再婚率比没有孩子的离异女性再婚率低;⑷女性倾向于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性结婚,并且随着结婚年龄的增长,已婚男女年龄差距增大。因此,女性更倾向于寻求长期的婚姻契约的保护。因此,婚姻立法应注重男女实质的平等,以切实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男女两性虽然存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但并无优劣之分.男女两性表现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性在获取发展自身素质的资源与机会上的差异.社会性别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它对人口素质和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潜在的、长期的.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变革不公正的社会性别秩序.  相似文献   

19.
马汝军 《学术论坛》2002,(2):107-110
战国是中国婚姻史发展的变革时期。较之前代 ,这一时期婚姻观念表现出的特点是 :婚姻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观念带有普遍性并深入人心 ,同时两性伦理则表现为严格强调男女有别 ,对女子特别提出劝勉以贞的要求。战国婚姻观念的形成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内在动力的 ,而富国强兵则是战国婚姻观念形成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东周时期的政治外交婚于当时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这些政治婚姻中,男女两性的地位、权力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虽然婚姻双方都为国家或者宗族利益牺牲了自己的个人情感,但毕竟当时已是男性所主导的社会,男性往往是受益者,而女性甚至沦为"被交换的物品".男、女贵族在政治外交婚中的不同的性别地位与立场,也直接影响着国内政治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