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快车     
《老友》2012,(7):26-26
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  相似文献   

2.
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时,国际上已经有了航天飞机,我国为什么仍然选择从飞船起步?载人航天工程有关专家解释说,从飞船起步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确定的。前苏联和美国都是从载人飞船起步的,前苏联后来建立了太空站,致力于长期载人航天研究活动;而美国则发展航天飞机,实现了部分重复使用,建立了航天器与运载器相结合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这位专家介绍说,航天飞机集中了当时所有高新技术,可以多次使用,不仅能载人,还能发射卫星。而飞船则不能重复使用。但航天飞机投入太大,重复使用时更换部件的花费同样不菲,而我国的航空技术并非我们的优势,同…  相似文献   

3.
吴志菲 《新天地》2017,(1):18-19
54岁的张柏楠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这位从神舟一号飞船便开始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科学家,个头高大,说话语速很快.每每说到自己,总是语焉不详,“航天的事、飞船的事一个人哪能成,这得成百上千人合作,真谈不到个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神舟号飞船四次无人飞行试验都获得了成功。这些无人试验是为今后上真人铺平道路的。载人飞船要在绝对可靠,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能升空飞行。苏联“东方”号载人飞船上天之前,人们用各种生物火箭进行了31次动物飞行试验,并进行了7次(美国是8次)带有动物及生物培养试验的无人飞船的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9,(1):51-51
“神舟”一号:不是完整的飞船 “神舟”一号是一艘电性船,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用的飞船。这艘飞船的性能是完善的,舱体也是有的,但里面配备的设备是不完善的。为什么要把一艘不完整的飞船发射上天?主要是实验火箭,因为新的载人火箭研制成功之后没有发射过,顺便把电性船带上去做实验,看基本性能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6.
《成才与就业》2023,(2):62-63
浩瀚宇宙,星河灿烂。今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成为我国四度飞天的第一人。在出征前的一次采访中,57岁的景海鹏尤其提到了梦想的力量。为实现梦想,保持随时出征太空的最佳状态,每天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已成为他的标配;70多本飞行手册、操作指南,成千上万条指令,早已烂熟于心……  相似文献   

7.
6月16日18时37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第一次入住天宫一号,进行在轨生活和科学实验。三位航天员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记录,刘洋成为我国首位访问太空的女航天员。6月29日10时零3分,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面。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遨游太空交会对接的壮举,标志着中国人已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中国开始迈  相似文献   

8.
《老友》2011,(11):47-47
9月29日21时25分45秒,作为中国航天高技术水平、高可靠性能最新“代言”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此后,它将分别与随后发射的“神八”、“神九”、“神十”飞船交会对接,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的雏形。从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历史经验看。空间站阶段无法回避。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  相似文献   

9.
“爸爸,妈妈,我要去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能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国家,又即将举办北京奥运会,全世界的人都放心了,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  相似文献   

10.
新知岛     
《新天地》2015,(1):56
便携式氧气浓缩器德国设计师Kuroi设计的Aero便携式氧气浓缩器,可以给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供氧气。它超薄的外形配置,配有带有集成控制的时尚背包,非常容易携带,特别适合背着去西藏等高海拔地区旅游。新一代载人飞船首飞成功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2014年12月5日完成首次试飞,其成功发射被视作美国航天的新起点。此次测试的目的是在距离地球  相似文献   

11.
李鸣生的七部长篇航天报告文学是兼具历史文献价值与文学审美价值的史诗性文本,填补了拟态环境与真实世界之间的空白,以更为全面丰富的事实和更为理性的认知,还原历史的真实、人物的真实,努力消解历史的“冷酷无情”,将中国人发射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豪迈与悲怆、奋争与困惑刻写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相似文献   

12.
关木 《山西老年》2008,(11):64-65
突破关键技术"太空行走只是手段,目的是要出舱活动,进行相关科学和技术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按计划,"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后,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进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和释放伴飞小卫星等科学实验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今日南国》2013,(7):4-6
在万众瞩目中,国家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开启了航天应用阶段的新纪元。北京时间6月26日9时41分许,神舟十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务主着陆场结束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从飞船返回舱健康出舱,由太空家园返回到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14.
当年历将要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回眸2012年,我们有太多的欢乐,也有揪心的烦恼。欢乐折射了共和国前进的脚步,烦恼意味着我们长大了,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知道处世的艰辛,我们需要用智慧来应对时代的挑战。而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中国开启了新的征程。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复兴的航船,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彼岸。喜事频临的2012年2012年好戏连台,有许多喜事令人激动,催人奋进。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空一号顺利对接。6月29日,经过13天的太空飞行,搭乘神舟九号飞船的景海鹏、刘旺和刘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段尘封了38年的航天秘史。1970年7月14日,中央批准:着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开始选拔、训练航天员。当时以毛主席批示的时间作为代号,成立了714办公室。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中国是充满悲情、豪情、激情的一年,是在科学发展的路径上扎实迈进的一年。抗御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发射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应对全球金融风暴。这一年,神州大地演绎了一出出雄壮激越精彩绝伦的活剧,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谱写了新的华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一些国家随之做出了相关反应。文章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的载人航天活动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11日,蓝天白云下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被一种神圣和庄严包裹得严严实实,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将再一次乘坐“神舟”号飞船出征太空,掀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当“神舟”六号飞行了115小时33分钟后,以最完美的姿势着陆时,作为飞船总设计师的张柏楠,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心中悬着的那块大石头可以落地了。张柏楠,1962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1980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固体力学系,1987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任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2004年1月任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先后获“神舟”号试验飞船国防科技一等奖、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功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会记住: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在广袤的草原上等待着飞船归来:多年后,有一个中年人,在飞控中心日夜守护着飞船;不久前,还是这个人,在北京航天城打造着中国新一代飞船。他的名字,叫张柏楠。他还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航天人。沉稳淡定,不善张扬,是许多身边人对张柏楠的印象。这位魁梧有型的东北汉子,尽管言语不多,但一提到“神舟”表达欲就上来。然而每每说到自己,总是语焉不详,“航天的事、飞船的事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