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和迁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的南移、人才重心的南移和时代重心的南移 ,决定了迁都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能性和紧迫性 ,因而中国未来的新都应是开放交汇中心的长江中游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一书是厦门大学郑学檬教授对其探索唐宋江南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一个总结。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变迁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第一部反映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著作是张家驹先生的《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一书(1957年出版)。此后,对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的讨论愈加激烈,成果也颇为丰富,但是却没有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专著。以前的研究成果,多是简单地描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诸多表现,很少在理论方面进行探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在中国的历史上,造就了…  相似文献   

3.
略论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唐五代而终于两宋。在促使经济重心南移的诸多因素中,南北自然环境的变迁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从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讨论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一、唐宋时期气候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在农业社会中,一般说来气候是决定经济状况好坏的主要因素。历史时期我国气候的演变大致是冷暖交替,但其总趋势是由暖变寒,即温暖期趋短,程度趋弱;寒冷期趋长,程度趋强。7世纪中期气温变得高于今天,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0世纪后半叶。11世纪初气候转寒。12世纪初气候加剧变寒,气温低于现今。13世纪初气候开始回暖,但气温仍低于现今,这种情况继  相似文献   

4.
治水在中华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不同时期的治水活动都对农业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史前时期,人类治水活动催生了中华农业文明的曙光;夏商时期,我国沟洫农业和灌溉农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渠、都江堰的修建,形成了关中、巴蜀等灌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秦始皇治水和王景治水,促使了我国农业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形成;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中下游成为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域;自隋唐开始,随着南方农田水利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隋唐至宋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中华农业文明的根基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但是,自唐代以后,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本区域人口的增多,加之古代采木主要依靠水运,而黄河流域森林渐趋枯竭,采伐大木不得不转向长江流域,致使该区域森林采伐无度,破坏严重。明清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剧增,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朝廷大兴土木对木材的需求量愈来愈大,故对森林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前代。在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明清时期是森林破坏的高峰,而长江流域又是重点破坏区域之一,认真考察这一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森林破坏的原因、规模以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文化重心的转移现象,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重要课题。在五代十国以前,北方的中原地区基本上是我国文化的重心。到五代十国、北宋前期,中国文化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至南宋时,中国的文化重心移到了南方。从此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乃至近代,中国文化南重于北的局面,基本上没有改变。那么,为什么在南宋时期会出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现象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文化重心的转移现象,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重要课题。在五代十国以前,北方的中原地区基本上是我国文化的重心。到五代十国、北宋前期,中国文化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至南宋时,中国的文化重心移到了南方。从此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乃至近代,中国文化南重于北的局面,基本上没有改变。那么,为什么在南宋时期会出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现象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但宋代华北平原桑蚕丝织业仍极兴盛。桑蚕丝织业遍布所有的府州军 ,贡绢州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地区 ;丝织品的质量精细厚重、数量丰富 ,仍为宋政府丝织品的主要供应地 ,且商品率高。这说明 ,华北平原仍是全国桑蚕丝织业生产的重心 ,桑蚕丝织业重心的南移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9.
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论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路向入手,认为汉唐时期头枕“三河”、面向草原,运行在大陆帝国的轨道上,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至少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海洋发展路向,这是我国传统社会演进轨迹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0.
一个很流行和影响很大的观点认为,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心将移向西部。说它流行和影响大,是因为我国的理论界都这么认为,而且西部不少省、区都以此作为开发西部的一个重要“信号”,为“大规模”开发做准备的呼声甚高。大规模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转移,显然是伴随着资金、技术、人才的大转移而实现的。也就是说,经济重心的转移所依靠的是生产要素的转移。据此来考察,是否能认为中国经济重心将西移呢?我们认为,无论是以世界经济重心移向亚太地区作背景,把中国西部与美国西部做比较,或者,对中国的开发建设的经验教训作总结,并对中国经济发展格局趋势作分析,都难以得出中国经济重心将移向西部的结论。我们认为,中国经济重心将移向西部的思想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是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唐宋经济重心由北往南完成转变,期间的五代十国应该是其转变的关键过渡时期.从人口的视角,通过五代十国人口的迁徙、分布等情况,探讨农业、区域经济及对外贸易的特征及转变,以期研判五代十国乃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之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后,历代王朝却出现了不断向长江流域倾斜的趋势。从隋炀帝开运河,经过唐宋两个朝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彻底从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到了明清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长江以南地区的钱粮赋税。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中期,是北方文化兴盛的高峰、南方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北宋后期,则是北方文化重心地位下降、南方文化重心优势不断加强的时期。从文化要素的发展状况分析,北宋中后期的文化重心主要有儒学重心位于北方、南方政治人才不断增多、文学和教育重心在南方等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对重心知识的利用,大都停留在器物的定性描述阶段,随着明末清初西方物理学知识传入中国,物体重心知识也进入了理论概括阶段,这一过程恰恰与中国传统物理学的近代化过程是一致的。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明清时期重心知识的文献,阐述了重心知识在我国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以期对物体重心知识在明清的发展过程梳理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5.
秦汉江南经济是史学界较为关注并作了一些有益探讨的问题。但由于在“江南”范围界定上的模糊不清,导致现有研究颇有拔高之嫌。笔者以为,秦汉时期的江南经济虽较前代已有大发展,但充其量还只是零星、局部的开发;而到六朝时期,由于西晋末年中原世家大族的大量南迁及东晋南朝政权的定都建康,使得江南地区成为基本经济区,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携手合作,江南经济由此转入了大规模的全面开发阶段,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运用重心分析法对中国经济重心与航空运输重心空间动态演变路径做了系统研究,发现:经济重心表现为缓慢往西北方向移动,东西方向上的经济差距大于南北方向;航空运输重心与经济重心存在偏离、货邮吞吐量重心与旅客吞吐量重心二者也存在偏离,这表明我国航空运输缺少综合性的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重心整体往西北方向移动,与经济重心移动方向一致;旅客吞吐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关性大于货邮吞吐量与经济重心相关性,旅客吞吐量变化更能反映经济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论明清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对江南商品经济的影响孙竞昊西晋末年开始,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由饱受战争蹂躏的黄河流域南移,至南宋时期确立了长江流域的新经济中心位置。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了执牛耳之显赫地位,突出地表现为以私人工商业为柠机和主...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西欧经济重心一直在地中海区域,然而在近代却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经济重心的这种转移,是伴随着地中海经济相对衰落与大西洋沿岸经济兴起而发生的.16世纪下半期,地中海区域占主导地位的大商人资本从贸易和生产上撤资,掀起了金融投机狂潮.而同一时期西北欧商人商船出现了南下地中海的热潮,并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中,控制了西欧国际转运贸易与国际货币支付体系,最后把西欧经济重心由热那亚和威尼斯推向大西洋沿岸.  相似文献   

19.
湖南书院在湖湘文化的发展史上曾经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书院自唐代产生直至清末废书院改学堂,它的兴亡盛衰与湖南文化的发展无不息息相关。一唐中叶以前,湖南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比较落后,唐中叶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湖南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地位直线上升,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发展,也必然会促进文化的发展。湖南书院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发展和兴盛起来的。书院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这在湖湘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却分布不均、资源丰富而人均不足、历史悠久而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区域经济及其重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体上分为区域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统一一体和分离分化两个历史阶段。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及其重心迁移的历史演进,结合现实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